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李白可以說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無論是哪一版的教材,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詩仙李白的詩詞佳句。李白的作品風格十分多樣化,完全打破詩詞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的神奇境界。
他既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豪放大氣,也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這樣的溫婉細緻,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樣的有趣誇張,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樣的哲學思考。
李白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特質還是那一層狂氣,李白嗜酒,這層狂氣有可能來源於酒氣的加持,酒讓李白不受凡塵俗世所約束,讓李白能有「鐘鼓饌玉不足貴,唯有飲者留其名」的傲骨。
余光中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的詩中曾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狂放,李白自比嘲笑孔子的楚國狂人,在這首詩中李白可謂是狂到了極點。下面是全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此詩第一句給全詩奠定了狂放的基礎,下面對於景物的描寫也十分的狂放壯觀,詩句層層深入,把長江和廬山的瑰瑋和秀麗,寫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最後更想要羽化升仙,脫離於凡塵俗世。通篇詩讀下來,我們感覺得到詩中最狂的這句話中所包含的狂妄,並不單單是因為李白覺得自己有才華而狂妄,更多的是看破世間的豁達。
此詩的寫作時間是李白在遭遇永王璘事件被流放後,自己政治失意,才華再難得以發揮。普通人若是遭遇了這樣的打擊,或許會一蹶不振。但是李白不一樣,他縱情山水,寫下這首狂放的詞作,他要像當初的楚狂那樣遊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詩中的狂是一種非常高等級的的狂,有自己擁有才氣的狂妄,有敢於嘲弄儒家思想的狂妄,還有自比仙人上九天的狂妄。
李白還曾經作過與類似的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出自《南陵別兒童入京》,作此詩的李白剛剛收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滿心歡喜得回到南陵家中向家人告別,想要去朝廷中實現自己的抱負。
而「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屬於比較單純的狂放,這時的李白是純粹因為自己的才氣而狂放,比起上面的看破全世界的狂放還是有些不夠。李白經常被貼上狂放的標籤,那大多是褒義的。
李白確實有值得狂傲的才能,有值得狂傲的心態,還有值得狂傲的經歷。狂放不羈的李白,凝聚了唐代詩人的積極、傲氣、豪放、灑脫的真實性情,李白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詩人了,他已經成為了一個代表著「狂」字的文化符號,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