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臨終寫下一首絕筆詩,成為盛唐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能超越

2020-12-13 讀天下史

民間常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話雖然絕對了些,但並不無道理,每個人到生命盡頭都會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經歷,壯志未酬的人會慨然嘆息,心願未了的人會諄諄叮囑,即使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他在臨終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絕筆詩。

絕筆詩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陸遊那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是宋朝人,李白是唐朝人,兩人的經歷與性格都不相同,李白的這首詩讀來簡單,卻成為盛唐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能超越。

詩名非常簡單,就叫《臨終歌》。詩的內容也看似簡單,但細讀的話就能從中發現李白不少心理痕跡:「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如果不明白李白用了哪些典故,可能很難理解詩的深意。

開篇講的就是大鵬,大鵬展翅高飛,遠振八方,不料力量不濟,半途摧折。很顯然,這是李白的自喻,因為他一生未能施展抱負,而李白深受道家莊老之學影響,常常將大鵬視作自己的精神化身,早年曾經寫下過「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經典名句。

「中天」是哪裡?就是李白年輕時全心嚮往,卻在追求道路上屢屢受挫、直到公元742年才得以供奉翰林的長安城。但他在長安的經歷,就像一隻大鵬被折斷了翅膀,不受重視、常遭排擠,最後被「賜金放還」,那種落寞滄桑的無奈心情,沒經歷過的人恐怕很難感同身受!

其實,李白這首詩某些方面很像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兩者風格同樣悲涼激昂。第二句「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想像力十分豐富,李白認為,大鵬是一種身體雖然死去,精神卻能永遠激勵後人的存在,它就像人的理想、品格、風骨一般,永世長存。

「扶桑」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樹,也是一個地名,據說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遊扶桑」,是李白暗指自己曾經到了皇帝身邊,並且被掛在了那樹枝上;其實扶桑樹高達千丈,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到達它身側,更不可能讓衣服掛住,這體現了李白作詩一貫想像力豐富的特點。

最後一句「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更有深意,因為李白將孔子(即仲尼)也加進了自己的臨終詩。孔子一生推崇「仁」,見仁獸「麒麟」身死,忍不住感嘆自己命數走到了盡頭,為麒麟哀哀哭泣。李白想到自己死後,有誰能像「孔子泣麟」一樣為自己悲哭?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李白對自己身後事的猜想,和杜甫總結得一模一樣,他一面慨嘆當世眼前沒有自己的知音,一面又相信後世人能夠理解自己,這首詩是屬於李白的「長歌當哭」,他臨終前對人生無限惋惜,自悼、自傷、也自信,讀來令人感慨萬分。

相關焦點

  • 李白的絕筆詩,沒了灑脫豪情,寫盡平生失落,這樣的詩仙讓人心疼
    說起李白,單從文學的角度來講,給他多少溢美之辭都不為過。李白和其他詩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李白的飄逸和灑脫在盛唐是無人能及的,疏狂時可以讓「貴妃倒酒,力士脫靴」,得志時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失意時也不忘瀟灑可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李白描寫女人容貌的一首詩,短短14個字,至今無人超越
    所以在古時候湧現了很多詩人,他們筆下的古詩詞都有著朝代的特色,用自己的見聞來暗喻想表達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李白這位大詩人,他的一生留下很多經典詩詞,每一首都被後人傳頌至今。李白這位詩人很有意思,他的作品不會局限於一種風格,無論是描寫風景、諷刺他人,還是欣賞女子容貌,都能用簡短的詩句來表達,而且一出手就能成為經典,我們國家的小孩上語文課必背詩詞中,第一首就是《靜夜思》,這首古詩的傳承度可是很高的,足以見得李白的文筆有多了得。
  • 李白臨終前最後一首詩:大鵬悲鳴,孔子出涕,千古詩仙成絕唱!
    作為唐詩詩人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李白這個名字相信廣大讀者朋友們都很熟悉。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風俊朗飄逸、超然不群。更有詩仙之名享譽千古,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而在疾病纏身中的李白也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他枕上授稿李陽冰,為世人留下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臨路歌》。全詩如下: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將「李白」二字寫入詩中,世人至今都無法超越
    這批詩人中有初唐四傑,也有盛唐的李白、白居易,還有中唐的杜甫,以及晚唐的李商隱、杜牧等等。而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了。 李白的詩 李白一生可以說是活得逍遙自在、恣意瀟灑,所以他留下的詩歌多達上千首,相信在中國,不管是誰,都能隨便背兩句他的大作
  • 李白蘇軾臨終詩之戰,李白豪邁不減,蘇軾看透人生三境,高下立判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文壇兩大絕頂高手之間的對決,一個是唐詩一哥李白,一個是宋詞一哥蘇軾。兩人對字句如火純青的把控能力怕是世間無人能質疑,但兩人的臨終詩,卻仍能高下立判,差距就在境界上。
  • 唐伯虎臨終前,在貧病交加中寫下一首絕筆詩,每讀一次都心生嘆息
    周星馳無釐頭式的演出讓這部影劇以4017萬港元的票房成為1993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因此,可能在各位觀眾的印象中,唐伯虎應該是一個家裡有礦、才華橫溢且風流多情的富家公子哥兒。但你知道嗎?在真實的歷史上,縱觀唐伯虎的一生,其實他過得很悲催,官場、情場都失意。
  • 歷史上最狂的一首詩「它」出自李白,霸氣無人超越!
    說起李白我們都從不陌生,從小都學習他的詩句。你最喜歡他的哪句詩詞呢?或者你覺得他的哪首詩寫的最好呢?然後要說起李白詩中最狂的一首詩,就是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霸氣無人超越。在這首詩中,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和他就空有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在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受到唐宣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之後,他滿心歡喜地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告別,心裡想著終於可以進朝廷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在此,當時為了這件李白形容的喜悅就坐下了這一首詩。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然而,臨終前唐伯虎所寫的一首詩,其影響比任何知名畫作都要更加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超越,成為狂的代名詞!
    ,因為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無論是哪一版的教材,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詩仙李白的詩詞佳句。李白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特質還是那一層狂氣,李白嗜酒,這層狂氣有可能來源於酒氣的加持,酒讓李白不受凡塵俗世所約束,讓李白能有「鐘鼓饌玉不足貴,唯有飲者留其名」的傲骨。余光中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僅16字卻被宋徽宗乾隆爭搶,現代人很少聽過
    盛唐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唐詩文化,這些唐詩流傳至今,已成為中華文學庫中的寶藏。魯迅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當然這話不是指唐朝之後無好詩,而是說後來人想學作詩,必須先讀唐詩。不過要說起大眾最熟悉的唐代詩人,非李白莫屬。李白的詩現存1000多首,《蜀道難》、《將進酒》《俠客行》都是經典名篇。按道理說,李白的詩藝術價值應該相差不大。但李白曾經寫過一首特殊的四言詩,這首詩超越了其他任何的李白作品,被稱為「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為什麼呢?因為這首四言詩是唯一一首以李白書法真跡形式保存下來的,至於詩的內容,現代人很少聽過。
  • 李白在最脆弱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最狂的詩,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
    他的底氣來源於他的才氣,李白寫過那麼多詩,但要說最狂的一首,莫過於《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相較於李白的別的膾炙人口的詩作,很多人對這首詩相對比較陌生。首先這首詩的篇幅太長,所以沒有被收錄進我們的課本。不僅是李白,唐宋很多詩人慣用五言或七絕,而介於著首詩的韻腳特別,所以絕大多數人對這首詩很陌生。
  • 他是文盲皇帝,一生只寫兩首詩,一首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劉邦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他生前的大風歌和鴻鵠之歌廣為流傳,其中大風歌更是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超越。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著這一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后,幾次想廢黜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劉邦作鴻鵠之歌向戚夫人表達自己對換太子一事的無奈。詩曰:鴻鵠高飛,一舉千裡。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
  • 蘇軾重陽節賞菊寫下這首趣詩,前四句模仿李白,卻句句超越了李白
    蘇軾和李白都是是典型的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兩者各參其半,積極享受當下生活的美好,哪怕是在人生中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刻,依然能苦中作樂,找到生活中的美好,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遐想,從而繼續享受生活,不為現實社會裡的種種磨難所擊垮。蘇軾屢次被貶,卻寫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 代表著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仙李白的名號冠絕古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評價,也讓李白的詩成為了唐朝最富有代表性的詩句。而如人才為何難以入仕,是客觀的影響還是自身的意願?而李白又是怎樣一個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人物呢?
  • 李煜的一首千古絕唱,出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無人超越
    說起李煜,除了《浪淘沙》這個絕筆之作外,還讓我想起,我覺得是他最牛的一首詞,句句都是千古名句,這首詞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是南唐末的君主,國破家亡,被俘後在一個寂寞的夜晚,回憶起了自己在南唐當國主的幸福生活,寫下這首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也是一個詞牌名,這個詞牌的產生是因為唐朝教坊譜寫的紀念虞姬的曲子。當時,唐明皇李隆基編寫劇本,楊貴妃譜寫的曲子並且編舞。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了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劉邦原是文盲混混,擊敗項羽後開創漢朝盛世眾所周知,劉邦是農民出身,原來他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從小遊手好閒的劉邦不問正事,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文盲。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嘲笑了當時的婦女,最後兩句更是狂得無人能及
    李白是盛唐最具有氣質的一位詩人,同時個性鮮明,他的很多詩都很張狂,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這也是他在剛剛出門時的一首作品,也就是說是他年輕時的一首詩。從這麼一首詩中,我們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個性,還有骨子裡的張狂,這也正是李白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李白的愁有多愁 這首詩告訴你 他因愁而生的白髮最長無人能超越
    高適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他詩裡雖有愁字,卻顯得雄壯豪邁,沒有纏綿憂怨的老調!而李煜的愁又有多少人懂呢?他千古一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陸遊的「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寫盡了梅花的高潔與堅強。才女李清照在黃昏感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84歲的陸遊再遊沈園,為過世50年的唐婉寫下一首詩,成千古絕唱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主義詩人,他臨終之時的一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成為盡人皆知的千古名篇。提起陸遊,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她就是陸遊的前妻唐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