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過幾座城,去過幾座城的長江邊!
長江,在古代詩人的詩詞裡,是讚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寵兒,也是詩人詠物寄情壯志的對象。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描繪出長江水流急速使得舟行若飛的情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幅永無止境的長江之水的湍流水勢,如同聽到了滾滾的濤聲;一句「巨海一邊靜,長江萬裡清」,道出萬裡長江的一片澄澈……
小城長江邊上的沙灘,兼具大海與沙漠的倩影
與另一個省的城市隔江對望著的這片沙灘,是長江邊上難得沒有垃圾的區域。長江水位回落後裸露出來的沉沙,乾淨無比,像極了黃沙漫漫的沙漠之地,毫無雜質似的;偶爾出現的些許水窪之地,也是清澈見底,倒是有幾分「長江『幾裡』清」的韻味。
長江邊上的這一清淨透徹之地,對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給了他們極具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聚焦,按下快門,拍下一幅幅兼有大海柔情與荒涼沙漠之感的長江之濱,也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攝影題材。只是,這片長江之濱裸露的沙灘,給人們歡樂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人憂愁。
橫跨長江的大橋,使長江航運功能黯然失色
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最長河流。長江流域,途經成都、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長江來取水、灌溉、排汙、運輸、發展工業、當做邊界、作為戰場,所以,長江與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曾經養育了中國多少代人,如今,拖著殘軀繼續被中華民族的後代子孫榨取著,誰也不知道這將是她最後的幾滴血。
看著那大城市中的長江沙灘,有的蘆葦遍地,有的雜草叢生,有的垃圾泛濫,有的兼而有之。那滾滾長江水的磅礴氣勢,在這些個大城之中,竟無一點蹤跡,反而是那樣渾濁不堪。若是李白杜甫站在此刻的長江邊上,還能詠出那膾炙人口的詩篇麼?
在地球上,71%是海洋,29%是陸地,地球上的海洋其實是互相連接視為一個整體的,我們所處的土地只是這汪洋大海上的一片陸地而已。我們中國處於太平洋西岸,是屬於沿海國,因為太平洋卻可以海洋來與整個世界相連接,而內陸國因為沒有沿海而無法與外界的世界通過海洋來產生連接。而長江就是可以與海洋相連通的外流河,她可以通過航運與世界相連接。
然而,長江之上的低矮大橋,卻阻擋了海輪航運的通行。有這樣一個尷尬的事實:長江處於枯水期時,水深不夠,海輪無法通行;當長江處於豐水期時,水深足夠了,但長江之上大橋下的淨空高度卻不夠,幾千噸的海輪無法航行。因此,長江與世界相連接的航運功能只能在上海的入海口處實現,而遠在長江上遊處的大城重慶怕是永遠也無法通過航運來與世界相連接了吧。
所以,長江最大的功能之一——航海運輸,在橫跨長江的大橋下,只能大材小用,令其鬱鬱寡歡,加之長年累月的汙染,再也不復以往。
長江——「母親河」,她的未來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