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
說起長江,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種壯麗、雄渾的詞作。
但是你知道嗎?就在宋代,有一位詞人,在長江邊上,寫下了一首絕美的相思詞,通過這首詞,寫盡了相思的美好。
這位詞人是李之儀,這首詞就是他所寫的《卜算子》。
《唐宋詞鑑賞集》:李之儀的這首詞,是一闋歌頌堅貞愛情的戀歌。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這首詞具有很鮮明的民歌特點,從這個開頭就可以看出來。
作者在開頭兩句,通過對空間的描寫,以一「頭」和一「尾」的對比,表現出了雙方相思的綿長。
這種重疊復沓的句式,既加深了作者詠嘆的情韻,又引出了下文。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句是上闋的一個主體,它充分表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深刻和綿延。
儘管我們二人,一人居住在長江的源頭,一人居住在長江的盡頭,因為距離過於遙遠而無法常常相見,但是那又如何?我們對彼此的思念,就如同那源源不斷的長江之水,即便相隔再遠,也依然不會有消散的那天。
下闋作者依然緊扣「長江水」為題,進一步寫相思之情:
「此水幾時休,此恨幾時了」
長江之水日復一日向東流,好像永遠也不會有枯竭的那一天。而我對他的相思也就如這江水一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在這裡,作者用江水東流悠悠不斷,比喻相思之情綿延不已,進一步突出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熱切期盼和執著追求。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最後一句是女主人公對自己這段相思的美好祈願。
儘管江頭與江尾的距離相隔太遠了,但是我依然願意相信,他們終會有遇見的那一天。既然江水不會枯竭,那麼我的相思自然也不會枯竭。我定然不會辜負我的相思,希望我的心上人也能不辜負我的相思。
這一句是全詞中的升華,如果對方真的答應了女主人公的請求,那麼她的這段相思,就可以從無疾的暗戀,變成雙方的甜蜜愛情了。
其實在寫這首宋詞之前,李之儀的人生,基本上已經算是最黑暗的時刻了:仕途中落,家破人亡。但李之儀很幸運,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幸運女神——楊姝。
當他被貶至太平州時,遇上了當地的歌伎楊姝,她為李之儀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後母所讒而被逐,最後投河而死。而這首古曲正好觸動了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於是,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
這年秋天,李之儀和楊姝二人來到長江邊上,面對著眼前的紅顏知己,和面前滾滾東流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心中萬般情感無處發洩,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相思詞。
也許人生就是這麼百變無常,李之儀一瞬之間失去所有,卻也是一瞬之間,得到了全部。時間長河不停息,歲月無情,也許楊姝,正是李之儀最後的一點溫暖和熾熱。
此刻的他,必然是複雜而痛苦的,但也正是在這種痛苦之中,他才能寫出這麼一首如此純粹、如此美好的相思詞作,簡單質樸、毫無雕琢,卻依然美成千古絕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