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擔任三(2)班班主任後,我發現隔代教養現象突出,不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大多數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差……這些都給小學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挑戰。面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難點,我摸索出「八個一」方法。通過近一年的實踐,我感到班上42名同學長大了、成熟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顯增強。
一套班規。去年新學期,我接手三(2)班不久就發現,這個班的紀律較差,不良習慣多。通過觀察,我發現同校的文明班級都有一套健全的規章制度。為此,我決定先從班規建設入手。怎樣的班規能讓學生更願意遵守?我利用一節主題班會,帶著學生一起回憶開學來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生行為規範》,發動學生們為制定班規提建議,最後形成符合班情的「十要十不準」。
一批班幹。管好一個班級,一定要選出一批得力的「左膀右臂」。怎樣的班幹能讓學生信服呢?我結合本班的一些具體例子,將班組幹部的職責做成PPT,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講解,為競選班幹做準備。競崗的同學,可以發表3分鐘左右的演講,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選出班長、副班長等。班組幹部名單產生後,我及時徵求任課教師的意見,調整了2個班委的分工。
一項評比。我們班的特點:很多學生活潑好動,想法多,班幹素質高。但是,受隔代教育影響,有些學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若評班級的「文明標兵」或「三好學生」,可能總是那幾個學生。因此,我想到評比「文明小組」,讓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監督。「最佳文明小組」每周一小評、每月一大評,張榜公布。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班上幾位紀律觀念薄弱的同學,如今基本都能做到上課不說話,積極舉手發言。
一場班會。我們每周都開班會,但是這場主題班會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特意安排開了一次「給班主任提意見」的主題班會。同學們思想比較單純,話題一出,同學們先是起鬨,接著竊竊私語,後來特別活躍,都紛紛給老師提意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些意見真的讓我臉上火辣辣的。我總結說:「謝謝你們提的意見。的確,老師有很多地方要改進。我相信,今後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就能把我們班打造成健康、和諧的班集體。」
一些活動。結合小學生的特點,結合同學們給我提的「意見」,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主策劃活動,比如唱歌、書法、朗誦、畫畫、讀書會、主題班會等,既讓學生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又能豐富課餘生活。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展示同學們的才藝,促進同學間的了解。
一次家訪。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校密切配合。因此,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繫十分重要。我班的小月,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幾乎每天都被科老師留下補作業。對此,我與她的家長溝通,讓家長每晚在孩子做完作業後,抽出時間檢查,及時在家校聯繫手冊上簽字。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小月的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一本日記。在我們三(2)班,人人都參與一本特殊「班級日記」的記錄。每人記錄一天,內容有兩個:一個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記錄發生在班級、家庭、社會上的愛心事件;另一個是《班情動態》,記載學生考勤、課堂紀律、作業情況、好人好事、不良現象等。有了這本「班級日記」,可以讓我對班級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一點輔助。一個班就是一個「家」,「家長」的作用特別重要。如何把這個「家」培養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呢?我的體會是:除了教學還有愛,班主任必須像對待「家人」一樣,多點輔助。班上有個留守兒童,身上有不少壞習慣。批評多次仍收效甚微,於是我拿出更多時間了解他的真實想法,然後細心地單獨交流,讓他感到老師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思想通了,才有動力改掉壞習慣。
學生在進步,我也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