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回答了一個問題:中美為何在30年間互動良好,相安無事?

2020-12-11 話國際

從中國和美國正式建交,到川普上臺前,中美關係基本相安無事,沒有公開的衝突。

近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出了一本回憶錄《應許之地》,從中,我們或許能看到美國政府未來的一些規劃。更重要的是,歐巴馬對中國的認識,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因為他的觀點可以被認為是民主黨對華的普遍看法。

作為曾在白宮入主8年的人,歐巴馬在他的書中回答了一個很多美國人乃至整個西方都很關心的問題:中美文化差異很大,但在30多年的歷史中有良好的互動,在川普上臺前沒有公開的衝突,這是為什麼?

歐巴馬借用了美俄的關係來比較美中關係的不同,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美國和俄羅斯的差異也很大,但兩國互動一直不佳,關係可謂是劍拔弩張,甚至有直接的軍事衝突。比如克裡米亞事件,美國直接制裁俄羅斯,兩國關係急劇惡化。在敘利亞,美軍和俄軍都進入當地,直接在巡邏路上起了衝突,這可以算得上軍事對峙。

中美關係在建交之後,有明爭暗鬥,不過總體沒有美俄關係這麼緊張。

歐巴馬認為,這不是運氣好的問題,而是中國一直在韜光養晦,處事非常低調。而且,中國不會讓事態失去控制,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中美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話,保持溝通。

歐巴馬的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們要意識到,他這麼說並不是對中國進行誇讚,而是對美國乃至西方表達一種觀點,那就是中國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因此歐巴馬表示,他的對華政策一直很靈活,不傾向於強硬,也不會顯得軟弱。保持跟中國的溝通,也是一種博弈的方式。

很明顯,在拜登政府上臺後,極可能繼續延續歐巴馬時期的對華態度。對中國而言,這可能比川普的強硬對華政策,更具有挑戰性。

作者:牧晟

相關焦點

  • 歐巴馬為何又施壓蔡英文
    美國總統歐巴馬3月31日在「習奧會」的發言,不少人解讀是華府有意藉肯定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向蔡英文施壓。問題是,美國一再說不會再向蔡英文施壓,為何又發表介入兩岸事務談話?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在「習奧會」後記者會發言,中方特別在意有3:一、 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二、中方堅決遏制任何形式「臺獨分裂」行徑;三、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 歐巴馬訪華「中美聯合聲明」中英對照
    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坦誠的會談,成果豐富。雙方積極評價中美建交三十年來兩國關係取得的巨大發展,並就推進新時期中美關係發展達成一致。歐巴馬總統將分別與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舉行會見。歐巴馬總統還與中國青年人進行了交流並回答他們的提問。
  • 歐巴馬新書《應許之地》,95次提到中國
    編輯:翰林北京時間12月1日歐巴馬新書《應許之地》已經於11月中旬正式開售,在本書當中提到了當下許多國際性問題,比如全球貿易、氣候變化、種族問題等等,其中提到中國的次數高達95次,足以見證歐巴馬對於中國確實有太多的話要說
  • 歐巴馬借用孟子名言強調中美對話重要性(組圖)
    7月27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華盛頓開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開幕式。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致辭。新華社記者張巖攝  7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特別代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及與會官員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前合影。當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美國華盛頓開幕。
  • 「戰略保證」:一個中美關係新詞引發的遐想
    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雙方一致承諾,共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中美高層的頻繁互動,被媒體稱為「預熱」歐巴馬訪華。  而這種預熱動作,其實還表現為美國對華思維層面的跟進,它更加觸及中美關係的內核。由此,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有可能在歐巴馬訪華期間被正式提出的新名詞引發了種種遐想。
  • 歐巴馬《美國工廠》聚焦中美差異
    本報特約記者 呂 克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旗下公司發行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如圖)將於本周三在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上線。法新社19日報導稱,這部紀錄片是歐巴馬夫婦創立的製作公司首次發行的電影作品,今年初在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時大獲好評。「歐巴馬夫人說這部影片讓她感到共鳴,從中感受到中西部地區和自身家庭的重要性,」兩位導演表示,「歐巴馬則在片中感受到一系列政策問題和全球化的廣闊。」
  • 歐巴馬這樣評價中國
    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隨著全球產業鏈的轉移,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在中美貿易中分到了一杯羹。與此同時,中國持有的美國外債超7000億美元,擁有充實的外匯儲備,是美國管控金融危機的必要合作夥伴。正是看到了這些,歐巴馬執政期間才能與中國達成默契,儘量避免公開衝突。
  • 習奧會揭秘:習近平引愛默生名言比喻中美關係
    中方主持人宣布:各國元首回答記者一個問題,首先請美國記者向歐巴馬提問。這時候美國白宮發言人點中了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記者起身,似乎不識數,一下子滔滔不絕地提了三個問題,一個問題給奧先生,兩個問題給習大大。  臺上的奧先生,面露一絲尷尬。顯然,他不是不會回答問題,而是美方記者上來就打破規則。素來自稱講規則的美國,怎能在全世界面前丟臉?
  • 善鄰之道助推中美關係和睦相處
    ——「尋找共識建立互信」中美關係系列分析之七   2015年2月上旬,就在中國駐美大使確認美國總統歐巴馬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訪問邀請5天後,習近平與歐巴馬通電話並表示,他將於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 歐巴馬的回答,堪稱經典
    你會如何回答?讀書能掙大錢?讀書能學到知識?這種回答可能連你自己都不滿意吧,其實很多父母都被這種問題困擾過,想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但卻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其實你不必如此苦惱,當孩子問你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時,寶媽可以借用歐巴馬的回答方式,因為歐巴馬的回答堪稱經典。
  • 歐巴馬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我不喜歡讀書」,面對孩子這樣消極的讀書態度,父母們都是怎樣回答孩子的呢?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周總理的小故事。那是在1910年,12歲的周恩來在學堂讀書,有一天,先生問學生一個問題:大家為什麼而讀書,有的學生回答為了知曉道理而讀書,有人回答為了光宗耀祖,還有人說是為了賺錢、繼承家業而讀書,而在問到小周恩來的時候,他是唯一一位義正辭嚴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美國專家:中美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5日國際言論版頭條:歐巴馬政權是幸運的,他繼承了總體良好的中美關係。他上臺後,迅速和北京接觸,使得雙方關係得以進一步發展。繼承中美關係良好勢頭過去的幾十年中,兩黨就與中國合作的問題達成了一致,並經常在國會和政策團體中討論。在雙邊層面,兩國在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大規模的合作。美國上一屆政權展現了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決心,並且努力同中國就雙邊、區域和國際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
  • 「孩子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精彩的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孩子不理解,作為大人的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大家都知道,讀書是好事,但是究竟怎麼個好法,人們卻一知半解,而歐巴馬曾經也就讀書這件事給出了他獨有的回答。歐巴馬言論的中心思想無不表達一個觀點,那就是不論有什麼樣的志向,都必須通過讀書去實現。而歐巴馬的母親為了讓他讀書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歐巴馬的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離家出走,他由母親單獨撫養,生活困難,經常為了生活開支而煩惱。
  • 中美峰會美方翻譯頻繁鬧烏龍 歐巴馬為此事致歉
    環球網記者王欣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於當地時間1月19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共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中,美方提供的翻譯員行動拖沓甚至漏翻了一個問題,為現場添加了幾分尷尬氣氛。歐巴馬為此事進行道歉。
  • 外交部今天回答了16個「川普蔡英文通話」問題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非常清楚,多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一直是高度互利共贏的,否則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狀況。要維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中美雙方在堅持兩國關係重要原則基礎上,繼續共同努力。 關於川普當選總統及其團隊一些作法背後的原因,我們不作揣測,但我們必然會對涉及中國的問題表明立場和態度。
  • 星期日泰晤士報:世界為何希望歐巴馬成功
    新華網消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於20日宣誓就職。在經濟嚴重不景氣和人們對美國在全球的作用感到擔憂的時候,歐巴馬帶來了希望,讓人們模糊地感到將要迎來新的開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8日就此刊發一篇題為《全世界為何希望貝拉克·歐巴馬成功》的文章,要點如下:
  • 關於中美關係,習近平提到的幾個「關鍵詞」
    在這之前,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聯合開幕式上,習近平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美兩國如何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將直接影響雙方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發展什麼樣的關係。不能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犯錯誤,否則就會一錯皆錯。  建立互信,離不開良好的溝通。
  • 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完美的答案
    ,面對孩子的疑問,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囑咐要好好學習,電視劇《大宅門》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天意第一天上學,姥姥問:「將來是想掏大糞,還是想開銀行?」天意回答:「想開銀行!」姥姥頓時露出滿意的笑容,她告訴孩子想開銀行就要好好念書。每當天意走出家門準備上學時,姥姥都會大喊一句「好好念書!」天意也必定回應一句「聽見了!」
  • 歐巴馬講話給了"臺獨"一巴掌? 島內擔心定位"港澳化"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年終記者會上罕見地深入說明一中政策和臺灣議題,再度觸動島內政壇的敏感神經。儘管各方解讀不一,但臺灣輿論很清楚,「有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就是臺灣的前途並不完全掌握在2300萬人民手上,『兩大之間難為小』可說是臺灣當前國際處境最好的寫照」。
  • 外交部:堅持一個中國,中美關係才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非常清楚,多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一直是高度互利共贏的,否則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狀況。要維持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中美雙方在堅持兩國關係重要原則基礎上,繼續共同努力。  關於川普當選總統及其團隊一些作法背後的原因,我們不作揣測,但我們必然會對涉及中國的問題表明立場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