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平塘全力保護安全運行的「中國...

2020-12-20 騰訊網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中國天眼FAST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0月和11月,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自然》上分別發表了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而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發現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蛛絲馬跡。11月16日,《科技日報》發表《「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2月1日,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發生坍塌,至此,地球「兩大眼睛」只剩「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中國天眼」取得如此重大科技成果,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辛苦付出的結果,也是平塘縣樹牢「四個意識」,積極主動作為,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國天眼」的結果。

為保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平塘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天眼」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州關於「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安全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

嚴格執行省政府188號令《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保護辦法》、省FAST領導小組《關於規範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和推進FAST核心區搬遷工作的意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寧靜區(周邊)重大項目審批(備案)制度》規定,制定了《平塘縣FAST寧靜區項目前置審批(備案)暫行規定》,積極主動與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觀測基地溝通對接,進一步規範寧靜區範圍內的項目申報審批流程,提高管控力度。為實現「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標作出平塘貢獻。

精心組織、積極作為,迅速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縣委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領導小組,組建FAST核心區群眾搬遷、區域中心城市打造等7個工作專班,成立督查組、工作站及聯絡點,明確職責分工,紮實開展工作,確保省、州、縣各項保障工作有效落實。對於「中國天眼」正常運行的保護辦法不斷修訂和完善,積極學習、宣傳新規,並嚴格執行。

在方圓15公裡設置電磁波寧靜區,撤除範圍內所有手機基站,當地的原住民們也在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搬出故土,為「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讓路。為了接待研學訪客,做好天文科普工作,平塘縣委縣政府在距離望遠鏡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克度鎮航龍村規劃修建了天文小鎮接待訪客,在維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的同時發揮其科普教育的作用。

在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諶貽琴同志對「中國天眼」環境安全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州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也對保護大國重器「中國天眼」建成運行提出重要要求。平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將圍繞「十四五」規劃發展主線,從抓好電磁波寧靜區、核心區人口進城,走科學發展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天文科普旅遊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愛國情懷;健全規範制度機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落實等方面,責無旁貸抓好落實,為保障「中國天眼」安全運行貢獻平塘力量。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天眼」研究成果再獲殊榮:保護「中國天眼」安全運行平塘責無旁貸
    12月15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中國天眼FAST快速射電暴成果入選12月1日,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發生坍塌,至此,地球「兩大眼睛」只剩「中國天眼」。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Nature:自然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5項與生物醫藥相關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
  • 《自然》公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破解挑食之謎,壓力為何會使...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消息,在 2020 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 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在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有關領導介紹了「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情況及本年度評選活動亮點;本年度入選項目主要負責人介紹了各項目成果的特色、創新點和科學意義。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現向社會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1 月 13 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分,《科學》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突破,美國接連出現疫苗不良反應
    但科學家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這是一種未來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三十五項故障預案一項都沒用到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返回器攜帶珍貴的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消息傳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許多徹夜未眠的科技人員歡呼雀躍。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10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實習記者 張佳欣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承德供電全力迎戰雨雪天氣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承德供電全力迎戰雨雪天氣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19
  • 科技|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01、打破物質-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 《自然》:影響2020年科學事件的十位人物—新聞—科學網
    12月16日,《自然》發表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這十人由《自然》從每年的重大科學事件中選出。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
  • 2019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查結果發布
    2019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查結果發布 2020年01月17日 19: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君榮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最後一項讓人意外
    如今「魔幻開年」的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那麼,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裡,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讓很多領域的研究都放慢了腳步,但是仍然有很多好消息不斷傳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的十大重要科學發現都有哪些。
  • 《自然》十大人物公布,李蘭娟院士和張永振教授上榜 | 環球科學要聞
    · 新聞 ·《自然》十大人物公布,李蘭娟院士和張永振教授上榜昨日,《自然》公布了2020年的年度十大人物,其中7人與新冠疫情相關。《自然》將中國工程院的李蘭娟院士稱為「疫情封鎖的設計者」(Lockdown Architect),在春節假期前及時提出了封鎖武漢的方案,讓病毒傳播放緩。中國疾控中心的張永振教授則被稱為「基因組分享者」(Genome Sharer),在疫情初期迅速測定並公布了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大大促進了各國對該病毒的研究。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依然精彩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科學依然精彩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  《環球科學》雜誌近日在專家顧問團隊和優秀學術媒體的大力支持下評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那些影響深遠的科學瞬間。  1 新冠疫情改變世界面貌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