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53歲女小提琴家邊拉小提琴邊接受開顱手術,成功切除了腦瘤

2020-12-23 全球黃金眼

美劇《周一清晨》中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小提琴家一邊進行小提琴演奏一邊接受開顱手術。如今,這個情節在英國國王學院醫院,已經變成了現實。

據英國《鏡報》2月18日報導,現年53歲的英國小提琴家達格瑪·特納(Dagmar Turner)在接受腦部腫瘤切除手術時不間斷演奏小提琴,以為醫生作出精確判斷和操作提供依據,這在英國尚屬首例,也在英國的醫學史上添上獨具特色的一筆。

這位出生於懷特島前音樂管理顧問達格瑪,在2013年演奏期間突然發病,隨後被診斷出腦部有一個緩慢生長的大腫瘤。該腫瘤位於達格瑪的右額葉,負責控制左手的精細動作。

從10歲便開始演奏小提琴的達格瑪表示,對小提琴的熱愛超過一切,想到手術的風險可能讓她失去手部精確活動的能力,以後就再也不能演奏小提琴了,就感到心痛不已。

對此,恰好也是鋼琴愛好者的神經外科教授凱尤馬斯阿什坎(Keyoumars Ashkan)十分感同身受。他和團隊反覆改進手術計劃,並花了兩個小時對達格瑪的大腦進行「繪圖」,以確定她演奏時哪些區域處於活動狀態。

他們切除了達格瑪90%以上的腫瘤,包括所有病變部位的活動區域,同時也保留了她左手的全部功能。

目前,達格瑪的恢復狀態良好,正在接受後續治療。

近年來,醫學技術的進步正在為我們創造一個個奇蹟。在與病魔賽跑的路上,不僅需要技藝精湛、醫者仁心的醫生,還需要相信、尊重醫生的患者和高效運轉的醫療體系。

圖源:Mirror,BING

相關焦點

  • 英國小提琴家接受「清醒開腦術」切除腦瘤,一邊開刀一邊拉小提琴
    罹患腦瘤的透納,由於擔心手術傷及腦部神經,斷送音樂生命,於是在醫生團隊的建議下,接受「清醒開顱手術」,於是就發生了一邊切除腦瘤,一邊拉著小提琴的奇妙場景,而這段視頻近日也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的驚嘆。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今年53歲的達格瑪·特納(Dagmar Turner),是英國懷特島交響樂團(Isle of Wight Symphony Orchestra)的小提琴手,但超過40年的音樂之路,卻在2013年遭遇重大危機。當時她被醫生診斷,她的右額葉長出了腦瘤,位置極為靠近腦部負責控制左手協調運動的區塊。
  • 英國首例!女子邊拉小提琴邊接受腦瘤切除手術
    據英國《鏡報》2月18日報導,不久前,來自英國的53歲音樂家Dagmar Turner一邊拉著小提琴,一邊讓醫生從她的大腦中切除了腫瘤,這樣的手術在英國還是首例。據悉,Dagmar 擔心手術會影響她拉琴時的手部動作,因此,同樣熱愛樂器(鋼琴)的神經外科醫生keyomars Ashkan教授和他的團隊花了2個小時對她的大腦進行了一番研究,以確定她演奏時哪些區域是活躍的。Dagmar表示:「小提琴是我畢生的愛好,我10歲就開始拉小提琴了,一想到失去拉琴的能力我就很難過。
  • 英國醫生手術中喚醒病人拉小提琴以防喪失技能,醫生也是鋼琴家
    亞太日報編譯 如一做手術過程中患者中途被叫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英國一名患者的高能經歷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議,在醫生的配合下,竟然在手術過程中拉了一段小提琴,而她接受的還是腦瘤切除手術。據美聯社報導,近日,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的外科醫生成功為一名女性患者摘除了腦瘤,而為了保證大腦關鍵區域未受手術影響,在醫生的同意下,這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就開始了她的演奏。現年53歲的小提琴家達格瑪特納於2013年被診斷出患有二級(生長緩慢)的神經膠質瘤。
  • 英國女子一邊演奏小提琴一邊接受腦部手術,成功保住運動神經
    據《鏡報》2月18日報導,近日,英國一名女子在接受腦部手術的同時演奏小提琴,成功避免了手術對神經的損傷。53歲的達格瑪 · 特納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2013年時,她被診斷出患有腦部癌症,瘤體較大,但生長較為緩慢。
  • 腦瘤患者微創開顱手術 治療一周可出院
    東北網4月19日訊(徐旭 朱虹 記者 張璐 編輯 王豔)日前,因頭暈半個月,46歲的李女士在哈醫大一院確診長了腦瘤,經微創治療一周左右出院。接受微創治療的李女士康復在即。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楊孔賓介紹,現在開顱手術也能做微創,不僅損傷小,連頭髮都不用剃。在大家的印象中,開顱手術是非常危險的大手術,原來的開顱手術都需要剃頭,開一個長達20釐米的刀口,但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微創技術只需要開5釐米的刀口。由於微創手術創面小,可以大大減少碰損血管或神經的機率,避免造成大出血或癱瘓、植物人等意外情況。
  • 腦瘤開顱手術多久恢復 顱內手術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
    核心提示:  近年來顱內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尤其是惡性腦瘤的出現甚至會就此奪走患者的生命,是非常可怕的。因此當確診腦瘤病症以後,一定要及時治療,一般來說腦瘤主要以手術切除瘤體為常見治療方法。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 醫生這樣完成腦瘤切除
    來源:錢江晚報「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這個位置的腫瘤一般切除效果良好,但因為靠近語言中樞,術後極可能影響語言功能。」樓林表示,術前溝通時患者說喜歡朗誦、唱歌,如果語言功能受損,對生活會造成嚴重影響。樓林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精準切除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
  • 果斷放棄腦瘤開顱手術費用全免,三年帶瘤生活,如今美美的
    ,她的回答很平淡,「腦瘤,不過沒切,現在感覺比以前好多了!」我看了她一眼,她又接著說「不是惡性的,當初醫院說是給我開顱手術取出來,手術過程當做教學費用全免,可是我沒有幹!」我的眼睛瞪的更大了,要知道這樣的好事對於家境一般的她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要知道有多少家庭因為開顱手術的費用而放棄治療,而她竟然就這樣把到嘴的肉給扔掉了!我問她為什麼,她的回答說服了我,她的決定是對的!
  • 博爾頓:英國首相詹森也能「像拉小提琴一樣」擺布川普
    博爾頓:英國首相詹森也能「像拉小提琴一樣」擺布川普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06-26 12:10 來源:
  • 兒童簡筆畫:拉小提琴的小女孩
    小女孩是個小提琴家,現在舞臺把琴拉,拉完一曲齊鼓掌,豎起拇指把她誇。小女孩的小提琴拉的真好!小朋友們都會什麼樂器呢?下面一起畫一畫『拉小提琴的小女孩』的簡筆畫。準備好紙,鉛筆,橡皮擦備用,勾邊筆,彩色筆。
  • 一成像技術可準確鑑別腫瘤 可更有效切除腦瘤
    一成像技術可準確鑑別腫瘤 可更有效切除腦瘤 2015-06-19 09:48:33   (記者林小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被稱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的成像技術可實時、準確地鑑別出腦癌患者腦中的腫瘤組織,外科醫生可以藉此更加安全、有效地切除腦瘤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義大利老太被開顱切腫瘤期間做肉餡橄欖 1小時做90顆
    近日,義大利一位60歲的老太太做切除左顳葉腦腫瘤手術期間在手術臺上準備了90顆肉餡橄欖。據英國廣播公司6月10日報導,安科納Riuniti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表示,兩個半小時的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據報導,清醒腦外科手術用於治療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例如會影響大腦視力,運動或言語區域的腫瘤。為了使手術對大腦神經造成最小的損害,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會被提問或被要求進行某項活動。由於左顳葉控制著身體右側部分的言語,記憶和運動,神經外科醫生羅伯特·特裡尼亞尼(Roberto Trignani)稱,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在手術時監測患者的大腦並調整我們的行動」。
  • 打造「偶像療法」,智慧母親讓16歲女兒笑對清醒開顱,含笑走上手術臺——中國首例清醒開顱手術的幕後故事(圖)
    其實,我國早就有清醒開顱的成功先例。開顱手術,在古今中外的醫療史上,是最危險的手術之一。而摘除腦瘤的手術,就更加危險和艱難。除了手術的高難度和尖端性,患者在接受麻醉之前的心理壓力也定是特別巨大的。本文的病例,卻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腦瘤摘除手術的……一個年僅16歲的花季少女,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汛期和生命故事?
  • 英國教授發明雷射式電子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很讓人陶醉,但是擁有一手不錯的拉小提琴本領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現在,國外有人發明了一款雷射電子小提琴,旨在讓小提起變得更容易學習和演奏。  據悉,這款雷射小提琴是由英國德蒙福特大學一位名為 Dylan Menzies 的教授在業餘時間製作而成。
  • 今日推薦——那些著名的小提琴女神
    她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譽為對英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她音樂的深度、她對於每場演出、每次錄音的奉獻和熱情是她藝術最突出的特點。伊薩貝拉·福斯特伊薩貝拉.福斯特(Isabelle Faust) 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小提琴家。
  • 腦瘤治療手術好還是保守治療好?
    腦腫瘤在臨床上也被稱為顱內腫瘤,不管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腦腫瘤患者都需要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否則患者... 摘要:   腦瘤治療手術好還是保守治療好?腦腫瘤在臨床上也被稱為顱內腫瘤,不管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腦腫瘤患者都需要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否則患者的性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腦瘤,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之一,我們沒有接觸過這個疾病的時候,我們是不能理解該疾病是有多嚴重的。每種疾病都有其危害,腦瘤給患者真的帶來很大的痛苦,即使這樣,我們也要積極面對。那麼腦瘤的保守治療方法是怎樣的呢?腦瘤手術好還是保守好?
  • 校園保安拉小提琴迷倒眾多大學生(圖)
    原標題:校園保安拉小提琴迷倒眾多大學生(圖)   會拉小提琴的保安   昨天,晨報記者來到了西南大學北區。在彩虹橋橋頭,一名身著軍綠色制服的保安站得筆直,右手拿琴弓,左手撫著琴弦,沉醉在鄧麗君的《忘不了》中。彩虹橋上不時有同學結伴走過,雖然大夥議論紛紛,但他絲毫不受影響。   保安叫曾大珩,今年58歲,是西南大學保衛處的安協員。
  • 悠揚小提琴|學習|智力_網易女人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能力。因為拉小提琴能使寶寶的左右手齊動,把手、眼、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能同時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樂譜,這對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鍊。
  • 醫患體驗:「開顱手術」沒有想像得可怕
    這位40歲左右的女患者患有腦膜瘤,徐庚看完患者的影像檢查片,並詢問患者最近的一些症狀後,建議患者儘早手術。        「手術的成功率如何?除了手術,還有其他療法嗎……」患者問了很多問題,徐庚表示,不論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手術是首選,對於在頭上做手術,患者多少都會有些牴觸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