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許多父母都將自己所能獲取的最好的資源給孩子。
父母為孩子鋪好路,做好人生規劃,想盡一切可能讓孩子過上自己從未享受過的生活。
這樣做確實讓孩子的童年變得輕鬆很多,但是也在無形中慣壞了孩子,使得孩子喪失了一定的獨立意識,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家長不斷催促的。
令人驚訝的是,有不少溺愛孩子的父母,他們甚至都不會讓孩子去做自己應該負責的那份家務。比如自己的床要鋪好,自己的書桌要整理,自己用過的碗要洗乾淨或者放到洗碗池中。
這樣驕縱孩子實在是太過了。
這樣的家長並不知道,讓孩子承擔起自己應該負責的家務,既能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又能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據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由此也可以看出,處於早期教育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增強自己的獨立能力與責任感。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當下的中國對教育有一個誤區,認為教育就是讓孩子考高分,上重點學校。這樣的思想最終產生了一部分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能在考場上得心應手,但卻在生活中舉步維艱。
如果說一個處於學前教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能力,那麼等到走入社會時,也會因為無法承擔起相應崗位的職責,而無法生存。
畢竟工作不是考試。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讓孩子承擔對應的家務勞動。
具體可按照其年齡、實際能力來選擇承擔範圍。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等。
2、督促孩子保持運動。
適度的運動能調動人的神經,增強一個人的執行力,進而改掉懶散拖延等毛病。
3、為孩子設置難度適中的目標。
難度適中的目標可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幫助孩子發展獨立意識,增強個人的獨立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家長若能為孩子培養好習慣,通過這種行為教育的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孩子的問題。
可是,如果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習慣培養,又該怎麼辦呢?
有辦法!
家長要學會善用輕鬆又簡便的教育類微信小程序,比如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的「小模範」少兒家庭教育管理工具。
其獨創的「1+2+7法則」可以讓家長們自由為孩子快速制定習慣養成計劃,設定完成任務的最後期限,隨時查看任務完成的進度,酌情制定獎勵措施。
比如說,當家長想要讓孩子養成某種習慣時,只需打開「小模範」微信小程序。添加自己孩子的檔案。在創建任務中,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習慣養成任務。
按照上文提到的「1+2+7法則」來設定就是:首先為孩子設置一個主要矛盾(維持桌面整齊);然後再設置兩個同類型的次要矛盾(自己洗襪子和收拾玩具);再設置七個送分選項(早起洗臉刷牙等),作為對孩子養成習慣過程中的激勵。
善用這樣的微信小程序,既能讓家長少了許多教育的重負,又能使得教育變得更科學、高效,孩子也會變得更優秀。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