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父母之前,只是覺得做父母一定會很辛苦,做了父母之後,才發現不只是辛苦,還有心累。
孩子無論做什麼都要長輩去催,無論是吃飯、洗澡、睡覺、寫作業等等。
有時真覺得自己像是在拉磨,自己不動,磨也不動。
如果到了假期就更是如此了。有時孩子想多睡會兒,乾脆連早飯都不吃了。
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現了以上這種情況,奉勸您一句,一定要重視。
千萬不要把這些當做是「小問題」。
要知道,很多孩子早期教育中出現的所謂「小問題」,最終都隨著孩子進入成年變成了大問題。
有許多家長對孩子溺愛過渡,久而久之形成了,家長也不催,孩子也不做的問題。
隨便舉幾個例子,到了假期之後,孩子離開學校回到家,少了學校裡的規則束縛,如果這時家長再對孩子非常溺愛的話,那麼這個假期裡,孩子得到的不是放鬆,而是放縱。
放鬆與放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天差地別。
放鬆是從嚴肅的紀律中暫時脫身,目的是為了之後更好的投身於紀律當中,使自己不斷進步。
但是由於家長的溺愛,使得孩子在經歷了一個沒有任何要求的假期之後,孩子變得懶懶散散,沒有時間觀念,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
長此以往下去,這樣的孩子會因為時間觀念模糊,導致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因為可以預見的是,現代社會會變得越來越匆忙。如果一個人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的話,那麼無疑他會在與他人的競爭之中淘汰掉。
那麼,應該如何矯正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毛病呢?
1、為孩子設定一個小鬧鐘,每次給孩子安排任務都要給他設定時間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就會有獎勵
2、讓孩子從身邊最小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疊被子、整理書包、洗碗筷等。通過這種方式使孩子建立起責任感,因為隨著事項的增加,孩子會明顯感到時間不夠用,這樣就從觀念上刺激到孩子,給孩子探索時間管理的意識。
3、為孩子買一個手錶,未必一定是那種昂貴的智能手錶,普通的兒童手錶就行。讓孩子養成看表的習慣,通過經常看表的方式來培養時
間的觀念。
綜上所述,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可是,如果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習慣培養,又該怎麼辦呢?
有辦法!
家長要學會善用輕鬆又簡便的教育類微信小程序,比如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的「小模範」少兒家庭教育管理工具。
其獨創的「1+2+7法則」可以讓家長們自由為孩子快速制定習慣養成計劃,設定完成任務的最後期限,隨時查看任務完成的進度,酌情制定獎勵措施。
比如說,當家長想要讓孩子養成某種習慣時,只需打開「小模範」微信小程序。添加自己孩子的檔案。在創建任務中,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習慣養成任務。
按照上文提到的「1+2+7法則」來設定就是:首先為孩子設置一個主要矛盾(規定時間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然後再設置2個同類型的次要矛盾(朗誦10分鐘和課外閱讀30分鐘);再設置7個送分選項(晚上按時入睡不拖拉等),作為對孩子養成習慣過程中的激勵。
既能讓家長少了許多教育的重負,又能使得教育變得更科學、高效,孩子也會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