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頌疏》講解(十七)
我們學習佛法,首先要多多了解法相,多多學習教法,對三藏十二部教理雖然不能夠精通,最起碼的要對佛法沒有懷疑,這樣才能夠生起真實的信心。我們不要認為修一切法空,就是坐在那地方,其他都不要的,都是空的,不要!那就錯誤了。空,按龍樹菩薩的宗旨:「先得法住智,次得涅槃智」。先要了解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
一切法你都要了解,了解了以後才能夠得到涅槃智,涅槃智就是一切法空性。所以我們要想學佛,每天早晚念誦怎麼辦?每天早晚念誦好好認真地去念,念久了以後業障消除了,資糧集聚了,然後再自己理智跟上去,行解俱進才能通達,摩訶成形。前面這部分,我們把賈曾的序分、圓暉大師的序分都學了,這些都說明了造《略釋》的緣起。為什麼要造《略釋》?
本來這個《俱舍論》已經很好了,玄奘大師的弟子光法師解釋得盡善盡美了,何必又要造呢?就是前面這個序來告訴我們有這些原因,所以有賈曾和懷遠大師這二位來請圓暉大師造《略釋》。下面繼續地講本論——就是《俱舍論》的緣起。將啟論端,六門分別。整個《俱舍論》前面先畫一科判,我們以前在清涼橋跟敏公上師學的時候,每一個頌子都畫一下表,那就很清楚的。
這個《俱舍論》內容攝得很廣很繁瑣的,很不容易通達的,所以你要把每個頌子清清楚楚地畫個表,以幫助自己的理解,同時也是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初開始,六門分別:第一、明論緣起,就是《俱舍論》的緣起。前面《略釋》緣起已經說過了,下面開始講本論的緣起,這個《俱舍論》是怎麼來的呢?實際我們在學《印度佛教史學》的時候已經學過了。
二、釋論宗旨,《俱舍論》的宗旨是什麼呢?我們一般說有部、經部、唯識、中觀,這都屬於宗旨,那麼這部《俱舍論》以哪個為它的目標,這就是寫論的宗旨。三、明藏所攝,我們叫阿毗達摩俱舍論,阿毗達摩是對,這個俱舍是藏,「俱舍論」就是藏論。那麼這個俱舍就叫藏,這個藏當中它含攝哪些法要呢?所以就明藏所攝。
四、翻譯不同,我們前面也介紹過了,這《俱舍論》有舊譯和新譯,舊譯是陳朝真諦法師所翻譯的,後來玄奘大師又重新翻譯,這二次翻譯有哪些不同?五、略解品題,就是阿毗達摩俱舍論這個品題略略地來解釋一下。六、廣釋文義,就是《俱舍論》六百頌子詳細地解釋。初明論緣起者有二:一、明本緣起,本就是《俱舍論》,它的緣起。
二、明別造意,就是造《俱舍論》的意義。我們學法也有發心,為什麼要學法?為了自他二利——為了自己能夠如法地修行,斷除煩惱,擺脫輪迴,究竟成佛,也令一切眾生跟我一樣,能夠了解到真正的佛法,依法修行,得到離苦得樂、究竟成佛,並且使佛的正法長住於世。這就是我們的發心意義。那麼造論,他也有它的目的,這些祖師造論是他的菩提心,明他的別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