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應該如何做功課|佛教|希阿榮博堪布_鳳凰佛教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從皈依開始,不論你的工作多忙,每天都應當拿出一定的時間來修行,這對我們將來的解脫非常重要。

希阿榮博堪布(圖片來源:資料圖)

很多人皈依佛門後,還要繼續扮演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角色,但是,不論你在世間做什麼,都一定要把從輪迴中獲得解脫作為人生的最終目標。

沒有這份出離心是無法擺脫痛苦的。關於輪迴的痛苦,我們應該深刻了知,從輪迴中獲得解脫的主要障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因無明而形成的習氣和造下的業障。

雖然佛菩薩已經為我們宣說了清淨業障的諸多法門,但只有我們將這些教法真正地付諸實修,才能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曾經說過:「吾為汝說解脫道,當知解脫依自己。」

要求大家馬上捨棄世俗生活,去山洞中閉關修行,對很多人來說是不現實的,但我也不希望大家以世間生活作為理由放棄修行佛法。

不要以為只要皈依了就萬事大吉,日後的解脫就打保票了。皈依後一點也不修行,是很難有進步的。所以我想從皈依開始,不論你的工作多忙,每天都應當拿出一定的時間來修行,這對於我們將來的解脫非常重要。

每天修行的內容,一般來說是按照上師的要求或者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通常包括靜坐、觀想和念誦經文及佛菩薩的咒語聖號等,這就是我們佛教徒所說的「做功課」。

大家要知道,經文和心咒都是佛菩薩為利益眾生而宣說的金剛語,對我們相續的改變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

功課包括每天早晚固定時間做的早課、晚課和非固定時間持誦的心咒、聖號。

做早、晚課之前,請大家儘量關閉手機、電視、電腦,拔掉電話線,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凡夫的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幹擾,我自己對此也深有感觸,有時在做功課時來電話,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非常為難。讓大家關掉手機等,就是要儘量避免這些幹擾。

幾年前,扎西持林為了工作方便,給達森堪布配了一部電話,但沒過多久,堪布就說電話對修行人的幹擾實在太大了。他把扎西持林的出家人召集到一起,對大家說:「扎西持林是真正修行人住的地方,聰達和丹增尼瑪兩人因為工作原因確實需要電話,但其他人不需要。」說完,堪布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把電話機砸了。

從那時起到現在,扎西持林除了聰達和丹增尼瑪外,其他的出家人都沒有手機,也不允許安裝電話。去過扎西持林的人都了解,達森堪布是非常好的修行人,連他都感到電話對修行的幹擾,我們作為普通人就更要注意。

除了以上所說的幹擾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遇到其他各種各樣的幹擾。這些幹擾時時刻刻擾亂著我們的心。你們不要以為只有面目可怖、張牙舞爪的形象才是魔鬼,其實所有幹擾修行、障礙解脫的事物都是魔王波旬的化現。它經常隱藏在看似平常的事物後面,擾亂我們的心,如果不能認清它的本質,就很難得到解脫。

準備好後,開始做早課。

一、早課

1先在佛堂供水、供香,並於佛像前頂禮三次,禮畢以「毗盧七法」的坐式在禪墊上安坐。

所謂「毗盧七法」是:(1)坐式,兩腿都盤起的金剛跏趺坐,如果做不到,半跏趺坐也可以。跏趺坐能夠讓身體很快獲得輕安等五種功德;(2)身體要正直,不能過於前屈或後仰,這樣可以不生起昏沉、掉舉,在密宗當中說,身若正,則脈正,脈正心也就正直;(3)頭要稍微往前低;(4)眼睛微閉,垂視鼻尖;(5)舌尖抵上顎;(6)兩手臂要展開,肩臂平齊,不要內收;(7)雙手要結定印。

氣息緩慢出入自然,漸至微細無聲。這樣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安住一段時間。

2然後,開始對呼吸作調整。

具體方法是:先以左手的拇指壓住左手的無名指根部,其餘四個手指依次壓在拇指上,這樣手就握成了一個拳頭,這叫金剛拳。

左手握好金剛拳,將金剛拳壓在左腿根部的動脈上,然後右手也以同樣的方法握成金剛拳,並用右手的食指或中指壓住右側的鼻孔,讓氣息從左側鼻孔呼出,此時觀想自己無始以來所積累的業障在身體中變成黑色濁氣從左側鼻孔排出,如此緩緩呼氣三次。

接著用右手的金剛拳壓住右腿根部的動脈,用左手金剛拳的食指或中指壓住左側鼻孔,用右側鼻孔呼氣三次,觀想同前。

最後用左、右手的金剛拳同時壓住雙腿根部的動脈,用兩個鼻孔同時呼氣三次,觀想也與前面一樣。

之所以握拳並壓住無名指的根部和大腿根部的動脈處,是因為這兩個地方有兩個脈。壓住它,可以讓我們很快斷除雜念,心安靜下來。

3氣息調整後,開始回想自己昨夜的夢境。

如果在夢裡做善事,說明自己修行有了一些進步,應當生起歡喜心,並觀想將這些功德供養上師三寶、回向給六道眾生;如果在夢裡做惡事,說明修行不是很精進,要立即懺悔並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

4然後開始修「上師瑜伽」。

常有人問我:觀想上師,是觀想上師本人的形象好還是把上師觀想成本尊好?

這要依你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你真正相信自己的上師就是佛,是佛以人的形象出現來度化自己,對此你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那麼你可以在修法時直接觀想上師本人的形象。如果你只是把上師觀想成佛,而對於上師就是佛這一點仍有疑惑,修法時則可把上師觀想成本尊。或者你雖然對上師就是佛還有疑惑,但直接觀想上師比觀想本尊更讓你覺得有加持力,那麼修法時也可以以上師的形象作觀想。

觀想上師在自己頭頂正上方,面向前方,或在離自己頭頂一肘高的斜上方,面向自己,或者把上師觀想成本尊,同樣在上述位置。如此一邊觀想,一邊念誦上師瑜伽。念完後開始祈禱上師,上師若有心咒的話,此時也可以念上師心咒。念誦結束後,觀想上師變成一個明點,由頭頂融入自己心間,這時想:希望自己也和上師一樣功德圓滿。然後觀想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無二無別,安住一段時間,出定。入定時間可長可短,由個人能力決定。

上師瑜伽是一切教法的源頭,直指諸法實相,雖是無上究竟法門,卻易懂易行,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

每天早晨醒來,觀想上師從心間的蓮花中躍然而出,如魚兒躍出水面,活潑而利索,一下升至頭頂上方;晚上睡覺時,右側吉祥臥,觀想上師從頭頂進入心間的蓮花上,上師身體發光,照亮自己及周圍的一切;吃飯時,觀想上師在自己的喉部,美味的食物都敬請上師享用;走路時,觀想上師在自己右肩的上方;感受快樂時,想到這是上師的恩賜;生病、受排擠、被誹謗等處於逆境時,想到這是我的果報。慈悲的上師加持我,讓我在還有能力清淨以往業障的時候,經歷這一切,抓住機會體驗他人的痛苦,從而更快地生起菩提心。

也可以觀想自己變成一個五色明點,迅速融入上師心間。上師不斷往上升,越來越高,越來越遠。如此觀想,安住於自心與上師心無二無別中。

總之,把行住坐臥間一切所見所聞都觀想成上師的化現。這都源於上師,就像陽光源於太陽。

經常想上師的功德、上師對自己的恩德,並誠心祈禱上師或念誦上師的心咒。相信上師沒有一刻離開過自己,因此對上師的恭敬也不要有一刻懈怠。

5早課的「上師瑜伽」修完後,就可以開始「念誦」功課。

一般情況下,大家可以按照《顯密念誦集》的順序,即從第一頁的《語加持》開始念誦,然後是《八吉祥頌》、《供養儀軌》、《普賢行願品(七支供)》、《發心儀軌》、《大自在祈禱文》、《文殊禮讚》、《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等。

在念誦前,先熟悉誦詞漢文的意思,然後按藏音念誦,這樣最好。如果暫時做不到,需要儘快地熟練。

除以上這些內容外,還有《金剛經》,這部經典可以說涵蓋了般若法門的精華。任何一個人要將大藏經中的《大般若經》念誦一遍都非常困難,但念誦一遍《金剛經》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卻與念誦《大般若經》有著同樣的功德。經常修持念誦《金剛經》,可以讓我們迅速清淨無始劫以來的業障、開啟智慧,所以我在給大家結緣《金剛經》法本時,要求大家最好每天都能念誦一遍。

《心經》更是文字簡短、意義深遠。以前有不少出家人就是在念誦修持《心經》時開悟的,並顯現出許多不可思議的行為。還有《隨念三寶經》,這部經典可以讓我們憶念三寶的功德,對三寶生起感恩之心。在藏地一些寺廟召開法會前,全體僧眾都會共念這部經。《三十五佛懺悔文》對於我們清淨「身、語、意」三門所造下的業障也有很大的幫助。

剛才我提到的這幾部佛經文字非常短,每天念誦一遍應該很容易做到。另外,大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念誦《大圓滿基道果無別發願文》、《開顯解脫道》、《極樂願文》、《上師供修法儀軌》等。

法王如意寶說《上師供》非常殊勝,能加持修行者迅速開悟。按上師瑜伽的方法修上師供也可以。

6早課完成後,根據自己修法的情況,在一天中,隨時隨地念誦本尊修法和本尊心咒並認真計數。

二、晚課

1晚課時,應該再在佛堂供香、頂禮。

2之後,開始回想自己在過去的這一天當中是行持了善業還是造下了惡業,對於所行持的善業,應該歡喜,並將功德供養給上師三寶;對於所造下的惡業,要立即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懺悔。

根據《普賢上師言教》中所說,如果我們每天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惡業不會增長;如果每天能夠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一天所造的惡業全部可以清淨。所以,每天念誦百字明懺悔自己的業障非常重要。

3供護法的人應該先供護法,然後回顧檢討自己一天的行為。

4一天的修行結束時,念誦《普賢行願品》回向發願。

5最後,入睡前,觀想上師由頭頂進入心間,放大光明,或把上師觀想成本尊,心中守持住善念入睡。

三、禪修

另外,一天當中至少要禪修半小時。

方法很簡單:已經證悟心性的人,先祈禱上師,再安住於心性中,安住片刻後,從定中出來再祈禱上師,再安住,如此反覆修持至少半小時;還沒有開悟的人,則安住於對空性的定解中,與祈禱上師交替反覆。這是速得加持、獲得或鞏固證悟境界的有效方法。以前法王如意寶在學院南山傳授大圓滿時,就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你們現在也應該按這個方法去做。

以上所講的就是我們做功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做任何一件善事包括做功課,都應該以「三殊勝」攝持。

大家如果每天都能堅持做功課,我想用不了多久,你們的心相續就會有改變,出離心和菩提心也會有很大增長,這是很多人的修行經歷都證實了的。

也許有的人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很忙,每天念誦這麼多內容會很困難,不如等到將來有時間或者退休以後再修。有這樣想法的人可以認真地想一想,誰能保證你能活到退休?又有誰能保證你將來會有時間修持?

扎西持林山腳下有一戶人家,住著兄妹二人和各自的家庭。妹妹有三個孩子,非常可愛。每次我的車經過他們家門口,孩子們都會跑出來歡快地朝我招手。上個月,這家的哥哥到學院來見我,說他妹妹也就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前幾天突然死了,請我為她超度。他哭著說本來一家人那天上午去參加姐姐的婚禮,不知有多開心,誰也沒想到她下午回到家就死了。妹妹才二十七歲,她這一輩子也沒怎麼修佛法,唯一的安慰就是扎西持林在附近,妹妹有時會去那裡轉經,積累了一點功德。

你們看,人生就是這樣,無常是不會因為你年輕、你熱愛生活、你的孩子還沒長大,就不降臨。抓住當下,精進修持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子應該做的。

我這裡所講的功課內容並不是很多,如果專心念誦的話,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我們學佛人追求的是解脫和利益眾生,如果每天用一個小時來完成功課都做不到,那麼你的相續中就還沒有真正生起信心和出離心。

有出離心的人,平時再忙也一定會抽出時間修行;沒有出離心,可能今天做功課,明天就不做了。這樣下去,雖然皈依了,也不會有很大的進步。今天這樣,一年後還是這樣,直到最後死亡來臨時也不會有多少變化,所謂的解脫成了一句空話,到那時自己怎麼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平時無論多忙,每天也一定要抽出一些時間來完成功課。這是一個佛弟子最起碼應滿足的要求!

希阿榮博

2008年8月28日

藏曆六月二十八日口述

9月5日增補,弟子記錄整理

相關焦點

  • 世事紛繁,耕耘不輟 ——專訪希阿榮博堪布
    見到希阿榮博堪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採訪到他更是難得。希阿榮博堪布常年駐錫在四川甘孜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那裡有綿延的雪山環繞,冬日氣溫達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交通相當不便,是一處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名副其實的「寂靜地」。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希阿榮博堪布說:「我初到學院,因為沒有足夠的錢糧,無法常住下來,我本打算向法王如意寶求一些法,然後回家鄉去實修,法王卻讓我留在學院跟著他學習,並為我提供了一間小屋和必要的衣食。」法王如意寶對希阿榮博堪布的關心之情是那麼自然,也是那麼潤物細無聲。
  • 希阿榮博堪布:如何證明輪迴存在 其實方法非常簡單
    還有些人會問:「我沒見過輪迴轉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請問六道輪迴如何證明是存在的?如果輪迴真的存在,那麼其他很多佛學道理就容易相信了。」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開疑團,豁然開朗。
  • 索達吉堪布能救佛教,淨空法師在2016年元旦極度讚嘆! 】
    2016年元旦 ,淨空老法師在無量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91集講解的最後結尾處中,高度讚嘆索達吉堪布,可以說是讚嘆到了極處!老法師給我們所有四眾弟子做了最好的表率,要想佛法興,唯有僧贊僧!自贊毀他,非佛弟子,非淨空老法師的學生。
  • 希阿榮博堪布:為故去親人作法事 生者亡者都有功德
    請僧人作法事,生者亡者都得功德利益。人與人之間,包括至親骨肉,總不免有該做而沒做的事,該說而沒說的話,該修補而沒有修補的傷口,突然之間生死相隔、再見無期,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這種傷,有人帶它一輩子。 對亡者的臨終關懷和對生者的心理救助,在許多地方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社會心靈共建的重要部分。如果失去親人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在獨自承受苦難,有很多人願意幫助、願意分擔,他內心的壓力、孤獨和怨恨就會慢慢地釋放掉。
  • 苯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苯教是西藏地區的原始本土宗教,當佛教傳入中國西藏地區的時候,與苯教經過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鬥爭,進行取長補短形成了現在的藏傳佛教。中國佛教分為大乘派系和小乘派系。而藏傳佛教不是小乘佛教,也不是大乘佛教,而是集苯教與佛教優點自成派系。
  • 如何上佛教的早課?
    如何上佛教的早課?(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早課是全寺僧眾於每日清晨(約在寅醜之間,凌晨3點到6點之間)齊集大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各一遍,在念誦的起止都配有梵唄讚偈。其中,《楞嚴咒》為一堂功課,《大悲咒》、「十小咒」等為一堂功課,有些寺院這兩堂功課輪流念,只有在佛教節日才念兩堂功課。   如果在初一、十五,早課之前加唱「香贊」,即《寶鼎贊》:   「寶鼎熱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端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長。端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長。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天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如果在佛菩薩聖誕或普佛時,則唱《戒定真香》。
  • 鳳凰佛教臺灣行:高雄光德寺
    高雄光德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光德寺位於臺灣高雄縣阿蓮鄉港後村,環境清幽,四周風光如畫。1927年由當地善士廬宋居士所創建,敦請玄宗法師為第一任住待。由於長老全心致力於佛教教育、文化、公益慈善事業,遲遲未能推行重建大殿之計劃。為了便利地方人士集會活動,長老更提供建地,興建了一幢阿蓮鄉侖港小區活動中心,使光德寺除了是全省信眾信仰禮拜之寺院外,更是地方人士舉辦各項活動的據點。光德寺在地方鄉民的心目中,是個不可缺少的精神堡壘。
  • 對話索達吉堪布:佛法不需要與時俱進
    人物周刊:現在是個商業社會,無論做慈善,還是弘法,很多事情都會跟金錢發生聯繫,你身在其中,怎麼面對這種情況?  索達吉堪布:不管是做慈善也好,還是做其他的事情,我會在能力範圍內做事,會隨緣,做不成心裡也不會有什麼痛苦。我始終認為,金錢只有在能幫助上一些人的時候才能體現它的真正價值。但沒有的話,也會讓人煩惱。佛教裡提倡的就是不走極端,要中等,其實就是我們說的中庸。
  • 鳳凰佛教專訪雲南迪慶州非遺保護副主任益新卓瑪
    編者案:2015年1月17日晚,鳳凰佛教新春雅集圓滿落下帷幕。這場由佛樂、茶禪、書法、祈福等佛教文化元素構成的文化雅集,以其美輪美奐的舞美燈光、國際水準的節目設計、吉祥殊勝的祈福祝禱,成為開當代佛教歷史先河的文化實踐。
  • 索達吉堪布: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還有能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若能如此,在佛教的行列中永遠也不會退轉,可以稱為不退轉菩薩。佛陀之智悲功德現在有些上師稍微給弟子講一點竅訣就授記說你已成為不退轉菩薩。不知有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我們通過聞思生起定解,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當中,都不會從佛教的教理裡面退轉。為什麼呢?
  • 從佛教教育出發 第二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在臺灣召開
    首場與談(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寶雲寺)宣方教授發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寶雲寺)專注聆聽的與會學者(左起:融道法師、果鏡法師、顧立德教授、劉宇光教授)(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寶雲寺)弘揚漢傳佛教,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念茲在茲的使命,而佛教教育更關乎漢傳佛教未來的發展
  • 寫給不信佛的朋友……(慈誠羅珠堪布談佛教)
    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雖然提倡信仰,但除了佛法以外,科學也有對信心的要求。譬如,現代人提倡對科學要有信心,如果有人不相信科學的話,可能連飛機都不敢坐了。正因為相信科技,相信飛機能將人從出發地帶到目的地,人們才會去坐飛機。無論做世上的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辦,而佛教所謂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認為佛教僅是一種信仰是不正確的,信仰不能等同於佛法。
  • 【87期】大國佛教第二彈:2016中國佛教三大特色及效應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林恩)文/吳言生2016年的中國佛教,在取得令人矚目的八大成就同時,也呈現出全民性、網絡性、世界性三大特色,並由此帶來了規模效應、媒體效應、國際效應這三大效應。(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除機構媒體外,網際網路門戶網站也在持續發力。鳳凰佛教、騰訊佛學、網易佛學、新浪佛學等,都在佛教文化的專業傳播方面有良好的表現,佛教在線、中國佛教網、禪風網等佛教網站也在佛教資訊、法務活動、佛教常識等業界傳播方面有所貢獻。
  • 索達吉堪布對四眾弟子的希望和建議
    學會裡一位大學老師說,本來,他認為弘揚佛法是堪布和上師的事,現在,他終於明白,弘揚佛法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你們應該回憶,每天念誦的發心儀軌是怎麼說的?在座的每一個人,不論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有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責任。  有些人經常說,我是這個寺院的法脈傳承,那個上師的根本弟子……除此之外,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漠不關心,這對整個佛教的發展是相當有害的。
  • 《佛教常識答問》:佛教常識大全
    摘自:趙樸初  著 《佛教常識答問》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2月 閱讀提示:本書是學習佛教知識的最通俗讀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選入門書。
  •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手印》與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
    禪宗與藏傳佛教噶舉派主修《大手印》,這兩個教派不立文字,依靠師徒心意傳承,師徒心心相印。就是擔心立了文字,領悟理解力差的人,照字面意思去領悟理解,斷章取義,不能領悟諸佛菩薩的真正密意所在。學佛修持需要這樣:不看佛經字面意思,比如阿彌陀經,不可斷章取義,拿出一段話幾句話斷章取義,需要理解領悟整部經典的中心核心含義,阿彌陀經是藏傳佛教密宗蓮花部心要,屬蓮花部心要。
  •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對本教未來發展的期望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 澤絨洛吾堪布訪談,是雍仲文化工作室和北京乙太視界影業聯合錄製。 澤榮洛吾堪布: 爐霍縣佛教協會副會長; 爐霍縣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甘孜州佛教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