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每個母乳餵養的孩子都要經歷「斷奶」。
母乳一直斷不掉,根源不在孩子的糾纏,而是大人的縱容,尤其是媽媽不懂拒絕。
「斷奶」是孩子身心上的第一次斷舍離。
聰明的媽媽用合適的方法讓孩子順利完成。
也有不少媽媽在斷奶的過程中,遭遇不少挫折和麻煩。
小華既痛苦又憤怒。
兒子已經快2歲半了,她在通過各種辦法給孩子斷奶。孩子又哭又鬧,一直纏著要吃奶,她看著很心疼。
但是小華選擇咬牙再堅持幾天,想著過幾天孩子哭夠了也就接受了。
一天,她提前回家卻發現,奶奶正撩起自己的衣服餵孩子吃奶,媽媽不給,兒子就學會了找奶奶尋求心理安慰。
小華當時就跟婆婆吵了起來,我這邊辛苦斷奶,你卻把自己的乳房給了孩子。老人家卻覺得沒太大關係,讓孩子適應適應就好了。
到了晚上,兒子也嘟囔要跟著奶奶睡覺,因為可以摸著奶奶的胸入睡……
奶奶的這種行為,堅決不可取。短期來說縱容孩子,讓斷奶過程變得艱難拖沓;長期來說,讓孩子失去邊界感,不懂得男女有別而在懵懂中犯錯。
國際上推薦母乳餵養最好到3歲,一般2歲左右,由於主客觀原因,大部分寶寶都會實現斷奶。
斷奶的過程肯定充斥著孩子的哭鬧和不理解,斷奶難的原因在於,對於孩子來說,這是與媽媽的第一次身心分離,從此他就失去了這種最直接的親密連接。
1歲以內的嬰幼兒,母乳餵養的時候,都會一邊吃奶一邊溫柔地撫摸媽媽的乳房,這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乳房就代表了媽媽的愛。
如果媽媽突然不餵奶了,或者不讓他撫摸乳房了,嬰幼兒會感覺失去了媽媽的愛。等孩子從痛苦中緩過神來,他一定會發現,只是不吃奶了,媽媽的愛還在。
但是就有一些糊塗媽媽,過於寵溺孩子當斷不斷,最後埋下隱患。
即使是媽媽,給孩子的愛也要有邊界感。
臺灣女星狄鶯做的事情是最出格的了。他的兒子12歲還在吃奶;每天都是摸著她的胸部睡覺;到15歲那麼大了,母子還同浴同睡。
這樣的媽媽養出的孩子怎麼樣了呢?18歲不能獨自外出逛街,留學期間因為涉嫌槍擊案入獄。
無獨有偶,網上有個媽媽發帖尋求幫助,聲稱自己的兒子也12歲了,每天還要吃3次母乳。她去醫院掛號問診,醫生說自己治不了。
醫生的原話是,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而是媽媽。
從1歲半就計劃斷奶,這個媽媽每年的行動都以斷奶失敗告終,歸根到底,她從來不捨得狠下心給孩子斷奶。
3歲到6歲,孩子開始懂得男女性別的差異,如果父母這個時候再對孩子有過分的親暱行為,容易導致戀父癖、戀母癖等畸形心理的發生。
母乳餵養就變成了一種越界的親密行為。這種越界的愛不能滋養孩子的身心,反而會扭曲他的愛情觀、人生觀。
究竟要如何才能順利實現斷奶呢?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一刀切的方法。不管怎麼做,媽媽都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他大哭的時候抱著他,讓他漸漸明白,媽媽的愛一直都在,而不是隨著斷奶消失。
讓孩子洞察到這一點,孩子很快就會接受母乳餵養的終結。
最重要的是,媽媽的決心要貫徹斷奶的始終,媽媽要讓自己的立場變得堅決,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決拒絕孩子爬過來吃一口奶。
不是你要去改變孩子什麼,而是你自己是否懂得拒絕。媽媽的行為才是斷奶成敗與否的根本原因。
結束語:
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逐漸得體的退出。
斷奶是第一場退出,每個孩子都會長大,也會變得更獨立更好。
——END
佑媽,前媒體人,科學育兒,與孩子一起成長。匠心講述育兒故事,有用,有趣,有溫度。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