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食品謠言鬥爭到底!華農這個團隊教你吃得更「好」!

2020-12-14 華南農業大學

在便捷的移動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吃」成為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對象,吃得好成為了新的追求。食品健康、養生、網紅美食等話題層出不窮,信息的洪流讓人眼花繚亂,不斷衝擊大眾的認知和習慣。魚龍混雜的環境,讓很多所謂「知識貼」成為了謠言的策源地,毫無根據的事例和不科學的結論不僅讓人難辨真假,還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在華農,有這樣一個團隊,以「科普大眾,做大眾的科普,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個人水平」的精神,與謠言、偽科學做鬥爭,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網絡科普成為食品健康的守護者。

科普閱讀量破億:與食品謠言鬥爭到底!

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下稱科普團隊),是由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功能活性物重點實驗室曹庸教授、趙力超教授等帶領的100多名食品專業學生組成的龐大團隊,他們既是實驗室裡的科研好手和領域專家,也是網絡科普這一場偉大戰鬥的指揮官和戰士。

2018年以前,科普團隊趙力超等老師就已經在《南方都市報》《真食薈》等傳統媒體撰寫文章進行科普和闢謠。其時許多謠言甚囂塵上,「食物相剋說」「咖啡致癌說」「老火粥加膠」讓部分人深信不疑。在眾多謠言與偽科學的圍攻下,只有集結更強大的力量,開闢更加廣闊的戰場,站穩腳跟,才能和謠言正面一戰。

依託省重點實驗室和華農食品學院豐富的科技資源和知識容量,2018年,華南農業大學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正式成立。

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合照

作為影響力較大的新媒體平臺,公眾號文章一直是謠言傳播的主要聚集地。科普團隊內部的「話食科普」創作組通過原創公眾號打響了新媒體科普第一戰。他們洞察謠言的蹤跡,步步緊逼,及時用實際實驗和科學的解釋破除謠言,同時不忘科普新鮮有趣的食品知識。至今創作文章達2600 多篇,在食品科普領域有了一定影響力。

「話食科普」公眾號

在公眾號平臺取得一定成績後,科普團隊並未停止他們的腳步,而是不斷在網際網路中不斷打造自己的科普陣地,希望讓更多人能夠更好的了解健康、科學的食品知識,免受謠言之苦。

迄今為止,科普團隊已經在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媒體平臺、知乎、搜狐號、網易、UC 雲觀、 平安好醫生、新浪看點等多家著名媒體平臺發布科普知識條目達 1000 多條,閱讀量破億,點讚數破十萬。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成為了網絡食品科普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與食品謠言的鬥爭中越戰越勇。

科普團隊入駐的部分媒體平臺

如今,這個成立不過兩年的科普團隊已經建立起完整有效的食品知識科普渠道,它是一把正義之錘,粉碎不可靠的信息謠言,亦如堅實的橋頭堡,在泥沙俱下的網絡信息中傳播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為公眾提供專業易懂的食品科學知識,指導人們科學理性選擇飲食,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團隊趙力超老師被聘為廣東省科普講師團成員、"廣州科普名師"

線上線下,飲食科普在身邊

怎麼讓大家都吃得「好」呢?這是科普團隊一直考慮的問題。線上平臺提高了食品科普的範圍,但缺乏系統性總結和宣傳力度,不能讓大眾真正認識到食品健康的重要性和食品謠言的危害性。

原本聚焦於傳統和網絡媒體宣傳的科普團隊調轉方向,將食品科普帶進社區,來到了人們的身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大型宣傳諮詢活動、紫荊科技文化節、廣州全國科普日……在一個個大型的社區活動都有科普團隊成員忙碌的身影,他們認真地為居民、觀光者解答日常出現的食品問題,不厭其煩地解釋各類食品謠言,把食品科學這一知識種子傳播到人們心中,澆灌出食品健康的美好未來。

除了開展食品科普進社區等活動外,科普團隊於2018年和2019年期間編撰出版了《三天:「食」戰三高》和《食話實說》兩本科普著作。前者以飲食幹預「三高症」為主題,以通俗易懂的看圖自測、專家解答等方式,深入淺出的告訴大家,飲食幹預對「三高症」的控制有效可行。三高患者也可以將該書作為飲食必備的問題速查手冊,一書在手,實戰「三高」。

後者以圖書結合「網際網路+」技術。錄製一定數量的針對熱點話題或者常見謠言的視頻,以實驗的形式進行解讀或闢謠,通俗、有趣、生動的解讀了一系列食藥安全領域的熱門詞條。同時還對謠言特點進行剖析,將謠言的套路歸類為「憑空杜撰」「誇大其詞」「拼湊剪接」「以偏概全」和「記憶偏差」五大類,幫助不具備食品知識者再遇謠言時能夠準確辨認出,做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趣味科普,深入人心

科普的普遍印象是刻板、枯燥的,但科普團隊卻將科普玩出了新花樣,成為了「趣味知識」,深入人心。

2018 年 1 月 10 日,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聯合倍特生命科學實驗室,用視頻錄播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實驗室的面貌和整個實驗過程,用細緻入微的實驗破除了普洱致癌的謠言,在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的同時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科普宣傳。

2018 年 1 月 13 日廣州市消委會攜手廣東肯德基,邀請消費者代表組成百人觀影團,與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等學者專家一起走進肯德基「尋味電影院」,共同開展了一段探尋美味餐桌的背後故事之旅。科普團隊在觀影會後積極解答消費者的疑問,配合紀錄片告訴廣大觀眾:中國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正在引發一場我們『餐桌』上的變革。

「如果把《舌尖上的中國》看作新時代國人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致敬,那麼《餐桌背後的中國》則在立意上更進一步,對當今中國餐飲產業鏈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做了客觀的展現與討論。」科普團隊負責人趙力超教授如此感慨。

在線課程作為現代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經,也為傳統科普講授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普團隊成員積極投入到在線課程的建設之中,以專業的科研人員為主導,結合大眾對食品行業的知識需求,現已開發出「功能食品學」和「食品微生物檢驗學」兩門精品課程,得到了廣泛的好評。

任重道遠,山高水長

這幾年來,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在食品科普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後被信息時報、粵食紀、南方日報、央視生活圈等媒體平臺專訪報導,有了不俗的影響力。但他們始終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還不足夠,食品科普之路任重而道遠。讓大眾能夠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明辨是非的謠言鑑別能力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科普團隊與央視生活圈合作節目

近期,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科普團隊參加了2019廣東網絡公益宣傳推廣活動,力求為更多人科普好食品飲食知識,傳播網絡正能量。

責任編輯 | 方瑋 謝韓

相關焦點

  • 華農到底有多好?權威媒體為你解讀!
    日前,劉雅紅攜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及十幾位相關領域的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在南方+直播間與網友們暢談最新農業技術,展望智慧農業的未來發展,更開門見山地推薦華農的優質畢業生。華農畢業生想投身社會,華農有校企、校友支撐起的廣闊平臺——華農開設溫氏班、索菲亞班、阿里班等,構建產教協同育人機制。
  • 四六級倒計時,教你華農單詞記憶法
    你們準備好了嗎?別怕,小新教你一招聯想記憶法讓枯燥的單詞瞬間生動起來背單詞時,不妨試著由詞義聯想到華農由Yogurt想起喝酸奶時的喜悅,自Tillage憶起農事訓練的魅力。行於華農,你也為之傾倒了嗎?RRoadn.路珠江路,鳳陽路,五山路……軍訓時繞華農走下的一圈知道了華農到底有多大
  • 華農兄弟的竹鼠到底有沒有問題?
    這種豬建議擊斃,不然好白菜都讓豬給拱了。同樣,即使是一頭豪豬品種,但從小被人照顧著長大,被人飼養,堅持打疫苗,那也不是野生動物。是否完全被人飼養,是區分是否野生的重要標準。就像你在超市裡可以看到很多人工飼養的娃娃魚,鱷魚肉,鹿肉等等等等,乍一看很嚇人,但這些都是人工養殖的,不算野生,也不算野味。
  • 華農兄弟快速走紅的「幕後推手」究竟是誰?
    、奶茶、小泡麵,而變成了一款你從未嘗試的全新產品:紅燒、滷煮、燒烤樣樣都行的華農兄弟的竹鼠。然而到底是誰,將可愛的竹鼠變成人人想要的盤中餐?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與竹鼠一同走紅的「華農兄弟」又是何許人也?讓我們走近今天的揭秘節目,用數據為你揭曉「逼迫」竹鼠的「幕後黑手」。
  • 吃小龍蝦等於吃垃圾?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布首期5條謠言榜
    9月29日,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發布,五大網絡謠言入選。 該謠言榜來自中國食品闢謠聯盟。8月28日,在中央網信辦、食藥監總局、農業部、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新華網聯合食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行業工作者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食品闢謠聯盟。 1、「小龍蝦在汙水裡長大」、「吃小龍蝦等於吃垃圾」、「外國人都不吃」?
  • 在很久很久以前,華農大原來是長這樣的......
    九十周年紀念樹木園,零零散散地種著小樹,當時還沒有教三.這棟樓原為綜合大樓,最後不知怎麼地變成了食品學院院樓親眼看過以上老照片的校友們舉個手好嗎?圖片來源於/紅滿堂論壇
  • 終於見到你,華農!
    步入校門,接過行李開啟大學生活新篇章此刻,你正式成為華農的一份子歡迎你啊,新同學憑電子錄取通知書「雲報到」  「這個操作有點兒酷」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新生安全報到工作,今年華農推出迎新網站+迎新系統,創新搭建「1+1」智慧迎新平臺,首次採用憑電子錄取通知書在網上預報到的形式,精簡報到手續,讓考生實現線上「雲報到」,入學體驗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對此,來自數學與信息學院的新生林曉彬表示,「這個操作有點兒酷。」
  • 華農校運會冠軍又雙叒叕是這個學院!!!
    接下來小編再帶你認識一下華農其他運動項目的大神吧!「不服輸」精神不是打敗了多少人,贏得了多少榮譽,而是奮戰到底,永不放棄!或許這也正是華農體育精神的寫照,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梁志君:「自己就是最好的夥伴。」
  •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首期謠言榜
    「吃小龍蝦等於吃垃圾」?……今天,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公布首個食品謠言榜,5個網絡謠言入選。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今天表示,會定期公布食品謠言榜,對網絡謠言進行梳理、求證與分析,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此次首期食品謠言榜名單如下:  瑪卡是「壯陽神藥」  一種名叫「瑪卡」(Maca)的植物產品近年來在國內的保健品市場逐漸火了起來,售出「天價」。
  • 五月份關於食品的五大謠言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在網上屢禁不止、花樣翻新。為此,記者梳理出近年來不斷「刷屏」的食品謠言。謠言1有人用塑料造大米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人發塑料造大米的信息,為了表示這是「真的」,還配了視頻。
  • 巧克力將消失、有機食品防癌、喝茶貧血……這些謠言你聽過嗎?
    食品安全是所有人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有關食品的謠言一直在周期性地傳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擴散。為此,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對近期出現的食品謠言進行梳理闢謠。2019年剛剛過去的三個月裡,這些謠言你中招了嗎?
  • 你被味精有害的謠言騙了多久,味精VS雞精到底哪個更適合食用!
    這是一個在百姓中才有的爭議,而且很多人都相信的謠言,那就是味精是不是會致癌,既然有危害為何還要生產味精。導致很多人都選擇不買味精,談到這個調味品就聞聲色變。對於味精的誤解,還有一種說法是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正常人每天掉頭髮數數量大概在60-100之間,但是如果你熬夜、作息不規律、產後都會造成大量的掉發。所以,當你大量脫髮的時候不要怪到味精身上,先想一想是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脫髮。畢竟味精只是做菜的增鮮調味品。
  • 「肉蛋類」食品謠言大合集,你信過幾條?
    最近幾天北京的氣溫越來越冷,想比夏天,很多人更願意吃點肉蛋類食品,然而網絡上關於「肉蛋類」的謠言就沒消停過,搞得許多消費者都不敢亂買肉蛋類食品了。今天闢謠君特意為大家準備了7條近幾年比較「火」的「肉蛋類」食品謠言,看看你信過幾條?↓ 1.殼上長斑的雞蛋感染沙門菌千萬別給寶寶吃一名6個月大嬰兒,一開始出現腹瀉嘔吐,然後發高燒,繼而發生抽搐,並經歷了短暫的昏迷,後經努力,寶寶得以搶救。
  • 常吃麵包會致癌?這些食品謠言,你信了幾個?
    每隔一段時間  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就會在  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種論壇裡  大肆傳播  那麼,在過去的3月  又有哪些食品安全謠言上榜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  10、食用5顆櫻桃核就會中毒  謠言:「女子食用5顆櫻桃,咬破櫻桃核被毒暈」的消息在網上傳播。
  • 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 看看你中招了嗎?
    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柿子酸奶同吃致死?近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各類食品藥品類謠言,引發關注。國家食藥監總局今日發布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資料圖。 王東明 攝  方便麵是「垃圾食品」?
  • 「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 在華農,一天四餐怎麼吃?
    俗話說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先得抓住TA的胃今天我們化作「探店」使者在華農開啟一場最強「探店」從早餐到宵夜你嘗過其中幾個?且看小新弟弟和微農妹妹吃吃吃的一天!南瓜羹 2.5元 莘園南瓜羹是莘園最近推出的早餐甜點,南瓜與蛋清組成了最好的搭檔,成就了明亮的金黃色。
  • 華農鋼鐵俠來了!帥爆了!
    到底是怎樣的視頻這麼火?話不多說,馬上來圍觀一下!華農鋼鐵俠第一部華農鋼鐵俠第二部瞧這精緻的設計圖紙,科技感max的道具,不得不嘆服是真·良心製作!第二部,鋼鐵俠在和平的華農依舊是肩負著護送學子上學的任務.雖說華農大,鋼鐵俠做交通工具也太奢(屈)侈(才)了吧.
  • 華農兄弟是誰?他們為啥那麼火?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了
    好漂亮……他是有多喜歡讚美小豬:做烤乳豬很漂亮???看了他們的西瓜視頻。我覺得他們火的理由是:1.主題清晰:一百個理由吃竹鼠竹鼠本來就可愛,肥嘟嘟圓溜溜,萌萌噠,你還要吃它!吃它還要找一百個理由!2.不血腥:沒有殺竹鼠過程我覺得華農兄弟考慮得很周全得體,雖然要宰了竹鼠,但是最過分的場景也就拎著竹鼠到菜刀砧板旁邊。接著我們就能看到已經殺好的竹鼠,省去了殺竹鼠的過程,大家都能接受。最重要的是做竹鼠還有教程!
  • 報考華農,安排
    、趙善歡等12位院士功勳卓著,永世流芳疫情暴發的2020年初關鍵時刻,華農團隊發現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復工復產後積極指導春耕備耕用科技的力量抗擊疫情、助力生產大型露天運動場分布均勻籃球場、足球場、桌球桌燈光設施配備齊全更有田家炳訓練館和遊泳池充分滿足你的運動需求為你的身體素質和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