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不過江」定論被打破,武清這個村「蔗瓜套種」的30畝甘蔗喜獲豐收

2020-12-17 澎湃新聞

「蔗不過江」定論被打破,武清這個村「蔗瓜套種」的30畝甘蔗喜獲豐收

2020-09-26 19: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美麗武清 ,作者美麗武清

美麗武清

宣傳推介武清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考察時,作出了「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指示,這給同在南蔡村鎮的劉天民指出了一條致富路。相距不到5公裡的糶糧務村原本與丁家瞿阝村一樣,全村上千村民,背朝黃土,日日耕種著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每畝地收益只有幾百元。

2013年後,在村「一肩挑」劉天民的帶領下,村子成立天民蔬果專業合作,從引進優質的水果番茄,到鮮花種植,再到引進火龍果、燕窩果、白草莓等環境越來越好,設施農業逐步加強,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高。今年,30畝「蔗瓜套種」迎來全面豐收,畝產效益超10萬元。

關注「美麗武清官方號」抖音,解鎖更多精彩

北方青紗帳,南方甘蔗林。

一直以來,

我國甘蔗的主產區都限於

北緯24°的長江以南地區,

自古有「橘不過淮,蔗不過江」的說法。

但9月的北方,

在武清區南蔡村鎮糶糧務村的天民田園,

高大的連動冷棚裡正長著一叢叢甘蔗,

紫紅色的身段上帶著白霜,

一人多高的杆上頂著細長葉子。

「這甘蔗還得長呢,大概到月底就能開始收了。」村民王貴利介紹說,甘蔗的收割期能持續3個月左右,長成的甘蔗比市面上售賣的甘蔗會稍短一些,但粗細、口感,都沒有明顯區別,「我們引進的是廣西甘蔗的品種,通過自己摸索研究,成功實現了在北方種植。」

劉天民說,2009年開始,村裡成立了合作社,他開始帶著村民探索致富路,「我們種過果樹、種過葡萄,效益也只比大田好一些。」劉天民說,那些年,隨著葡萄種植越來越多,效益也一般。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南蔡村鎮考察,這給當地農民打了一針強心劑。劉天民感慨地說:「以前是看著別人種啥咱種啥,總書記來了後,我們也開始琢磨,到底啥叫現代都市型農業,到底怎麼帶領村民致富。」

「這些年,從區裡到鎮裡,都給了我們很多支持,有好政策,還有技術幫扶,跟著黨走,腰包越來越鼓!」村民王學言說,2013年,他們從農科院引進了菜食番茄,畝產效益能達到2萬餘元。「後來,菜食番茄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們就開始嘗試種植口感番茄,這幾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畝產效益能達到五六萬元。」劉天民說,去年,他們得到了區農委的授權,推出「小鵲登枝」系列口感番茄,「一共有十餘個品種,顏色、口感都各有特色,其中有的品種甜度最高可達13度。」

口感番茄的成功讓村民們進一步增加了信心,這幾年,設施農業穩步增加,引進的品種也越來越受市民歡迎。「現在,我們村建了二代節能溫室200多畝,還有幾十畝的連動冷棚。」劉天民說,依託大棚設施,這幾年除了頗受歡迎的口感番茄,他們還引進了草莓、火龍果、燕窩果等頗受歡迎的新奇果蔬,種植效果也都不錯。

2018年,在朋友的建議下,劉天民帶頭開始嘗試甘蔗種植。「我們跟廣西當地的甘蔗種植戶詳細了解了甘蔗的習性,對土壤、乾濕度的要求,區、鎮兩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給了我們很大幫助,當年甘蔗就試種成功了,一畝能產5000根以上的甘蔗。」

有了成熟的種植經驗,2019年,劉天民開始嘗試在甘蔗林裡套種「吊瓜」。這種被當地人習慣叫作「吊瓜」的小西瓜,只比成年人的手掌略大,皮薄且脆,口感甘甜,「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種這種西瓜了,效益一直不錯。」考慮到這種西瓜對乾濕度、土壤肥料的要求與甘蔗基本一致,便開始創新,嘗試套種。「當年我們種了十幾畝,結果因為西瓜葉子形成的遮蔭,對甘蔗的生長還起到了促進作用,實驗非常成功!」

有了兩年的經驗,糶糧務村今年套種了30畝的甘蔗和「吊瓜」。「2月底先種甘蔗,然後在間隙處種『吊瓜』,『吊瓜』5月中旬就開始採摘了。」劉天民算了一筆帳:「『吊瓜』的批發價在每斤5元左右,一畝地至少能收7000斤,這些錢足夠瓜苗、甘蔗苗、人工、水電、土地等成本投入了。每畝地收穫的甘蔗,就完全是賺的了。」

「明年,我們還要擴大甘蔗種植的面積,繼續做好套種。」站在田園入口,劉天民指著不遠處的一片麥田說,明年這裡將再添350畝大棚。現代都市型農業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不僅讓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們分享「一杯羹」,同時,也給村裡及周邊村鎮老年人帶來紅利,「現在每天都得有百十來人在園區裡工作,這些人都是村裡或是周邊村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負責維護園區的日常工作。」劉天民說,這些務工者每個月都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不耽誤接送孩子,還能跟鄉親們聊著天兒,真的是家門口打工,錢多又輕鬆,因為黨的好政策,咱這日子越過越好。」73歲的趙鳳雲臉上綻出花來。

文字:吳彥 楊雨涵

圖片:武清區攝影協會志願者 陳九志

原標題:《「蔗不過江」定論被打破,武清這個村「蔗瓜套種」的30畝甘蔗喜獲豐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瀘州江北又到甘蔗豐收季 蔗農收割忙
    甘蔗林四川新聞網瀘州1月3日訊(蔡有 記者 嶽東)1月3日,新年伊始,在瀘州江北鎮先鋒村甘蔗種植基地,不少蔗農正抓住冬閒時間砍收甘蔗,一派豐收喜人的景象。「今年種了六畝多的甘蔗,要收近10萬斤甘蔗。」看著地頭已經進入豐收季的甘蔗,蔗農張倡群一臉喜悅。「今年的價錢比去年要好點,收入應該會多一兩萬元。」江北鎮是瀘州最大的甘蔗種植基地,目前全鎮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其中包含了果白甘蔗、黃皮甘蔗等多個優良品種。基地種植的黃皮甘蔗槓長、甜味好、甘汁多、鬆脆,深受廣大消費者親睞。
  • 舟曲坪定鎮:千畝油菜喜獲豐收
    舟曲坪定鎮:千畝油菜喜獲豐收 2020-07-12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市八裡臺鎮西小站村300畝麥田喜獲豐收
    原標題:西小站村300畝麥田喜獲豐收 近日,天津市八裡臺鎮西小站村龍溪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300畝麥田喜獲豐收,共收穫麥子20萬斤。 2017年,龍溪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收割小麥全部採取機械化作業,僅用了3天就完成了小麥的收割和分發工作。
  • 旌德甘蔗俏銷上海水果市場
    旌德甘蔗俏銷上海水果市場 2011-11-09 17:22:42   來源:宣城日報
  • 廣西貴港2000畝甘蔗嚴重滯銷 廣西甘蔗糖業「困局」何時才能解救
    位於廣西貴港木格鎮的很多農民們,多年來一直依靠種植甘蔗為生。但是近日卻是大量的甘蔗滯銷難賣,這可愁苦了蔗農們。黃群宗,木格鎮護錄村,自家種植30畝白玉蔗,30畝沒有賣出去!邱添文,木格鎮東坡村,自家種植30畝白玉蔗,20畝沒有賣出去!
  • 沙瑯渡頭村果蔗甜蜜,豐收正當時
    村民在蔗園收割甘蔗。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岑穩攝白蔗、黑蔗,人們見得多了,紅蔗你見過嗎?在電白區沙瑯鎮渡頭村,不僅種著白蔗、黑蔗,還種有紅蔗。「渡頭蔗」在當地有良好的口啤。目前,是果蔗大量上市的季節。前天,茂名晚報記者前往渡頭村了解該村種植果蔗的相關情況。
  • 低洼地裡種甘蔗 節高脆甜賣得俏
    「我們種植的甘蔗不僅節高而且特別脆甜,漯河、上蔡等地的客商都是開車來我們地頭收購。俺們靠著種甘蔗鼓了腰包,我們的日子是吃著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日前,商水縣城關鄉大劉村村民胡小景望著前來拉甘蔗的客商,開心地對筆者說。  這些天,大劉村的群眾忙得不亦樂乎。
  • 種甘蔗訣竅:這樣做蔗種,降本又增效
    LOGO 甘蔗砍收時期 也是冬植蔗和春植蔗砍蔗種時期 建議大家砍收甘蔗時 一、 蔗梢部做種,發芽率高,甘蔗苗數多,為豐產豐收打下基礎。首先是得益於蔗梢芽齡適中飽滿,萌芽力強。其次,得益於蔗梢養分豐富,能夠為萌芽提供直接利用的能量。
  • 慶城縣封家洞村蘋果喜獲豐收
    慶城縣封家洞村蘋果喜獲豐收每日甘肅網10月15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雲 通訊員趙亞妮)近日,記者沿著慶城縣慶城鎮封家洞村俄餚組的柏油路行走,濃鬱的果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果農們忙著採摘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 抹角村:稻田魚喜獲豐收
    在農業產業的推動下,烏沙鎮抹角村「三變」改革示範村發展的稻田養魚項目在春節前夕喜獲豐收,咱們一起去看看。 2019年7月,烏沙鎮抹角村在革裡組發展了40畝稻田養魚項目,其中養殖的黃金鯽魚,也就是農村常說的鯽殼魚在今年元月喜獲豐收。
  • 四川綿陽甘蔗豐收了,有人收入18萬元
    秋冬季節,正是甘蔗大面積成熟的時候。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塔水鎮,甘蔗產業也迎來大豐收。今年該鎮一共種植甘蔗1000多畝,畝產達20000餘斤,年產值達到了2000多萬元。其中,在玉池村,我們可以看到,當地300畝甘蔗地裡,成熟的甘蔗青翠挺拔,生機盎然,特別喜人。
  • 1993年廣西18大甘蔗生產基地,如今還有誰種甘蔗?
    蔗區遍布全縣21個鄉(鎮)。 全縣1993年擁有3間糖廠,日榨能力7400噸。 貴港市糖料甘蔗基地。貴港市(原貴縣,1988年12月撤銷貴縣,設貴港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境內四山一水五平原,總面積3530平方公裡,1993年有耕地119.4萬畝。全市轄30個鄉(鎮),總人口152萬人, 其中農村人口131.6萬人。
  • 廣東陽江市合水糖廠不開榨愁煞蔗農6萬噸甘蔗急尋銷路
    往年的這個時候,從陽江市各地到陽春合水糖廠的道路上,滿載甘蔗的車輛絡繹不絕,但今年這道本該有的豐收美景,卻遲遲沒有出現。   1、2萬餘畝成熟甘蔗矗立地頭   前日中午,記者驅車來到陽江農墾紅十月農場,該場及周邊雙捷鎮的農村,是陽江市甘蔗種植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30多戶種植大戶在這裡承包土地,僅去年就種植了7000多畝甘蔗。   車輛行駛在蜿蜒的村道上,兩旁不時可見連片的甘蔗林。一根根粗大的甘蔗,密密麻麻矗立在田間地頭,大部分葉子都已枯黃,但卻見不到砍蔗工人的身影。
  • 回鄉創業開果園套種2000畝南瓜冬瓜 如今豐收卻滯銷數十萬斤...
    「雖然豐收了,但家裡還有幾十萬斤的南瓜和冬瓜滯銷。」最近,四川渠縣的李先生很焦心,他回鄉創業,在老家東安鎮等地流轉土地3000多畝種柑橘,在疫情期間的空檔購買了南瓜和冬瓜種子套種在地裡,結果遭遇了滯銷。8月12日,李先生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預計南瓜還有30萬斤,冬瓜還有10餘萬斤沒有銷售出去。
  • 瞿河鄉劉李村檸檬樹下套種冬瓜
    瞿河鄉劉李村檸檬樹下套種冬瓜    900畝「黑優大」收入 150萬元    時下,正是冬瓜採摘季節。9月3日,縣農業農村局幫扶村瞿河鄉劉李村的扶貧產業之一——黑皮冬瓜迎來了大豐收。在劉李村2組的檸檬種植基地,一個個表皮光滑、瓜形碩大的黑皮冬瓜靜靜地臥在檸檬樹下,村民們有的在田間忙碌採摘,有的把這些飽滿挺直的黑皮冬瓜整齊堆放並分批裝車,準備銷往重慶、成都、廣東等地的大型蔬菜市場,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柚」獲正當時--平安村紅心蜜柚喜獲豐收!
    「柚」獲正當時--平安村紅心蜜柚喜獲豐收!今年,全村繼續鞏固擴大紅心蜜柚種植,紅心蜜柚種植掛果面積達1000多畝。全村210戶農戶參與紅心蜜柚種植,其中覆蓋38戶貧困戶。紅心蜜柚甜蜜了平安也富裕了村民!原標題:《「柚」獲正當時--平安村紅心蜜柚喜獲豐收!》
  • 喜獲豐收!西蘭花成為濱海這個村民的「致富花」……
    喜獲豐收! 連日來在濱海縣天場鎮海峰村500畝的西蘭花種植基地迎來豐收時刻一箱箱碧綠、溜圓的西蘭花經過村民的採摘
  • 爺爺和甘蔗
    時逢風調雨順,來一個豐收年,畝產達4.5噸,群眾生活明顯改善,爺爺被評為上思縣勞動模範,受到縣長的接見與表彰。 那時縣裡沒有糖廠,堆積如山的甘蔗如何加工成糖?我孔馱屯700多號人,因為有甘蔗支撐,沒有一人餓死,生活還過得去。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浪潮衝擊著孔馱屯,工作隊把「種蔗」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來批,見蔗就踩,見苗就拔,家家戶戶蔗種爛堆如山。那年家裡來了五個民兵綁著爺爺,後背插上幾根甘蔗,遊村批鬥,從百細、那堂屯一直遊到昌墩圩。
  • 廣東番禺數萬畝甘蔗滯銷 銷量僅一成-美食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4日上午,番禺東湧鎮石基村,田地裡一片片甘蔗長得生機盎然,田地裡都能聞到甜甜的味道。不過蔗農卻高興不起來。村民何生上午8時多就早早與幾個同村的庶農等候在蔗田裡,見到記者的車來立即都圍了上來問,「要不要甘蔗!」
  • 廣西上思:甜糯玉米喜獲豐收
    &nbsp&nbsp&nbsp&nbsp「這70多畝玉米長勢很好,好日子有盼頭了!這得感謝黨支部引導的好項目。」 六銀村村民農月成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nbsp&nbsp&nbsp&nbsp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六銀村按照全鎮培育特色優質產業思路,結合本村實際,將種植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的甜糯玉米作為六銀村村集體經濟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兩個月前種植的75畝甜糯玉米,目前已全部喜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