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按照全國婦聯和省婦聯關於深化婦聯組織建設改革實施「破難行動」的安排部署,蓬溪縣婦聯從做好「四篇文章」著手,堅守「引領、服務、聯繫」的新時代婦聯職能定位,找準工作著力點,積極實施婦聯改革「破難行動」,全面提升婦聯組織運轉效能。
一、做好「聯」字文章,在強隊伍上下功夫
建設充滿活力的婦聯工作隊伍。以打造專掛兼相結合的婦聯幹部隊伍為目標,突出抓好婦聯幹部隊伍建設。召開蓬溪縣婦聯第十二屆四次執委會,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任縣婦聯主席、增替補縣婦聯執委9名、選舉掛(兼)職副主席3名。通過選舉,落實了「一掛三兼」幹部配備要求,配備了掛職副主席1名、兼職副主席3名、執委30名、常委9名。30名執委來自機關、學校、企業等各行業,執委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並且更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推動女性網格員雙向任職制度。將優秀女性網格員增補為村(社區)婦聯執委,擇優推薦為鄉鎮、縣婦聯執委候選人。在女性網格員較為集中的赤城鎮西街社區建立「麗君調解室」「青青工作室」等女性網格員參與基層治理的地方品牌。她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敏銳捕捉家庭矛盾、鄰裡糾紛、家庭暴力等信息和其他民生需求,巧解各類家庭糾紛,當起了婦聯工作的「千裡眼」「順風耳」。
二、做好「微」字文章,在拓陣地上下功夫
推動婦女微家建設與服務提質增效。推動「婦女微家」向各行業、各領域延伸,全面擴大「婦女微家」覆蓋面,打造多模式、多功能的特色「婦女微家」。結合蓬溪書法之鄉的美譽,採用書法元素為主題,在白塔公園書香雅苑中打造書法特色婦女微家;在縣法院鳴鳳鎮家事審判法庭內,以反家暴為主要內容,打造「反家暴.維權婦女微家」;在蓬溪中學、農商銀行建立「閱讀婦女微家」;在易眾家政服務公司設立「培訓婦女微家」;在西街社區成立「基層自治婦女微家」;在縣智慧家教中心成立「家庭教育婦女微家」,將婦聯組織的服務和觸角延伸到婦女群眾的身邊,實現聯繫和服務婦女群眾「零距離」。
拓展婦聯網上組織和工作平臺建設。為確保婦聯在網上有旗幟、有組織、有活動、有服務、有群眾,新建了「書鄉蓬溪女聲」微信公眾號,不斷提升新媒體陣地傳播力、影響力,通過積分參與、有獎問答、生動宣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廣大婦女同胞,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動、「廉潔家風家訓」徵集、「溪妹說法」有獎競答活動、婦兒維權法律法規專題直播、疫情期間「宅家」微課堂、「香橙媽媽」就業培訓線上報名活動等,推動線上線下「婦女之家」緊密銜接、協調聯動,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婦女需求。
三、做好「活」字文章,在提素質上下功夫
深入實施「基層婦聯領頭雁培訓計劃」。結合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工作實際,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強技能、提素質。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期間,以線上的方式開展「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巾幗閱讀活動,以音頻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對6位扶貧路上的巾幗奮鬥者先進事跡進行分享。在疫情期間,線上開設心理減壓、健康養生等專題「宅家微課堂」6場。加強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反家暴法》的專題學習培訓,引導婦女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開展家政服務等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增強廣大婦女就業本領。
著力實施「基層婦聯領頭雁行動計劃」。將基層婦聯執委、婦女代表、巾幗志願者按功能分團分組,積極組建「思想政治引領團」「婦兒權益保障團」「家庭教育講師團」「巾幗志願服務團」四個巾幗功能團組,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引領、普法維權、家庭教育、扶貧幫困等巾幗志願服務活動,讓不同界別的執委都珍視「婦聯人」的身份,最大程度發揮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把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為婦女兒童服務中來。
四、做好「實」字文章,在強服務上下功夫
關愛睏境婦女。2020年爭取「兩癌」民生資金78萬餘元,為59名兩癌患病婦女發放救助金40.5萬元;出資21.2萬元為454名城鎮低保婦女和9699名適齡建檔立卡貧困婦女購買「兩癌」保險;組織128名城鎮適齡低保婦女在縣婦幼保健院開展「兩癌」免費篩查;為23名求助的困境婦女兒童發放救助金3.36萬元。
關愛睏境兒童。開展「99公益日」聯合勸募活動,募集善款4萬元全部用於資助65名困境女童;持續開展春蕾計劃,為51名春蕾班女童送去春蕾助學金2萬元;組織遂寧珠寶城等愛心企業,為蓬南鎮中初一留守學生和蓬溪縣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捐贈200套棉衣和書包。加大兒童之家建設力度,爭取154萬元民生資金建成77個城鄉社區示範兒童之家。在兒童之家開展了書法培訓、健康教育講座、暑期安全行親子活動等,有效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
(蓬溪縣婦聯供稿)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縣、市(區)動態】蓬溪:做好「四篇文章」 推進「破難行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