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章丘區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
做好「融」的文章。順應區域發展趨勢,拓展賦能空間,發揮帶頭作用,彰顯省會強區擔當。一是加快城鄉融合。突破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點改革,以三區共美、四廊共舞為骨架,以土地制度改革和載體集成創新為重點,加強區域分類指導,健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互補互動。南部山區注重以城哺鄉,對接「南美」規劃,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拓展明山秀水資源轉化通道。突出「齊魯古道·文旅走廊」帶動,推動動植物園爭創5A級景區,加快山東廣電輔中心建設,發展文旅康養產業。中部平原加快以城化鄉,對接「東強」要求,發揮齊魯科創、智造兩條走廊帶動作用,堅持西進、中聚、東聯,加快功能有機更新,聚合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大氣精緻的現代都市核心區。齊魯科創大走廊,以山大龍山校區(創新港)為策源地,整合大學城及大院大所資源,以市場化運作、首席科學家制度等創新舉措,加快科技成果供給,填實做優特色產業平臺,形成高能級的產業發動機、人才蓄水池。齊魯智造大走廊,以世紀大道為軸線,加快規劃設計,推進基礎設施延伸,完善配套功能,突破重汽配套產業園、山大校友產業園、濟東智造新城二期規劃建設,打造高端智造產業隆起帶。北部灘區堅持以城帶鄉,對接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突出生態保護優先,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完成灘區土地復墾,拓展土地規模經營路子,整合放大水利、溼地、農業、文化等資源優勢,聚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沿黃生態走廊。二是加快融入主城區。對接東強交通規劃,加快濟萊高鐵、濟濰高速、濟高高速、小清河復航及章丘港等項目建設,推動軌道交通8號線、G309擴建、G308線改建、S234快速化改造、北園高架東延、工業北路及旅遊路東延、旅遊北路等規劃落地,實施主幹道路升級對接,優化樞紐聯通路網,加快城鄉公交同步並軌,全方位融入省會15分鐘生活圈。注重公共服務配套,以教育、醫療等為重點,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互通共享。對接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工作部署,盯住重大事項優先推動,率先突破。三是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發揮濟東門戶和開放合作前沿陣地作用,強化與鄒平、周村、博山等地聯動,協同打破行政壁壘,在設施互通、產業互補、文旅互聯、民生互融、執法互動、生態互贏等方面率先突破,推動形成高度融合的「發展特區」。四是加快融入「黃河大合唱」。落實全市「十大行動」,實施好20個優先項目,突出節水灌溉、特色種養等項目策劃爭取,打造黃河農業公園。加強與沿黃省會城市縣區協作,在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培育、特色農業推廣、文旅交流等方面強化合作。
做好「強」的文章。緊扣打造省會產業增長極、中心會客廳、創新策源地,打好補新強鈣、築巢育鳳組合拳,奏響東強主旋律。一是增強綜合實力。咬定強勢崛起「三步走」時間表,深化八大高質量行動路線圖,蹄疾步穩抓落地,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注重與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銜接,加強動態研判、精準施策,對標對表拉長板、補短板、固底板,奮力躋身全省高質量發展30強,為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夯基壘臺。二是增強工業能級。實施集群強鏈行動。聚焦一高三新產業集群,安排不低於3億元的專項資金,落實好11條政策措施,發揮鏈長製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遊垂直整合、左右方跨界融合,以高原起高峰、以高峰帶高原,整合建設在全國有影響的重型汽車、高端建機、晶體材料、防疫用品基地,打造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實施主體強身行動。強化政策集成和要素聚焦,深化「十百千」工程,實施龍頭帶動、科創引領、兩化融合、資本助力四輪驅動,推動龍頭企業快壯大、引辦企業快落地、後備企業快上市、小微企業快入規,年內新增規上企業100家、上市企業2-3家。實施數字強能行動。用好全市創建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發展試驗區「兩區」機遇,增強龍山人工智慧谷集聚功能,搭建章丘智造雲平臺,推動數、智、網、端創新應用,打造一批國家級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特色園區、創新平臺、數位化工廠,年內數字經濟佔比提高3個百分點。實施投資強基行動。產業鏈招商、零地擴能多措並舉,推動工業項目優先落地、技改項目優先建設,年內工業投資增長10%,其中技改增長10%。同時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融入雙循環,特別是借勢自貿區、RCEP、中歐全面投資協議,抱起團、走出去、請進來,拓展境外市場,引進產業投資,用好高端人才。年內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均增長15%。三是增強園區層級。舉全區之力,推進明水國家級經開區脫胎換骨、強筋壯骨、展露風骨。聚焦西進對接,打造濟東科創新城。實施規劃對接,依託「兩廊兩帶」,按照西接、中興、南延、北拓思路,構建「一區兩城三園」格局;實施交通對接,打通園區11號、2號、3號路等斷頭路,構建「七橫五縱」路網;實施生態對接,打造東巨野河風貌帶,改造天然衝溝,與繡源河40裡風貌帶呼應起舞。聚焦產業隆起,打造發展增長極。圍繞一高三新強鏈和未來產業建鏈,注重與高新區、自貿區、先行區等聯動協同,實施精準招商、敲門招商、基金招商,培植龍頭企業,壯大產業集群。聚焦平臺填實,打造一批高能級區中園。統籌東聯、北優,實行專班管理,突出重大項目帶動,推動濟東智造新城、鳳凰山工業園擴容,推動刁鎮化工產業園向新材料、新能源轉型,推動中意、中白、生物醫藥等園區特色化集約發展,加快打造一批百億級、500億級園區。聚焦賦能開發,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用足用活城市更新和安置房結算單政策,加強與中鐵十四局、國開行、江河集團等的合作,走出片區開發、自求平衡、滾動循環的路子。四是增強科創能力。依託山大龍山校區(創新港),堅持國際前沿學鎮打造與明水國家級經開區西進緊密結合,實施校區、鎮區、園區、社區四位一體,率先突破山大校友產業園、一公裡科創圈及中小學、住宅區等配套建設,打造世界一流創新策源地。深化百脈英才磁聚計劃,放大人才安居、貢獻激勵等撬動效應,建設駐章高校人才成長示範港,健全引育留用「生態鏈」。堅持以市場和貢獻為導向,改善科技投入管理,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力度,引種苗、育種群、養生態,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五是增強消費量級。實施消費擴容升級行動,培育壯大消費支撐、流通服務體系。突出地標商圈潮購、特色街區體驗、大學園區雅集、公園溼地遊憩、體育健康脈動、地域文化品鑑、社區鄰裡生活、鄉村美學感悟八大場景,整合城鄉資源,評選一批網紅打卡點,打造美好生活消費新場景。加快直播電商基地建設,推廣非接觸型消費,支持傳統商貿業數位化轉型,拓展宅經濟、雲體驗消費空間,創新在線消費新模式。提質跨境消費,拓展社區消費,激活周末消費,繁榮夜間消費,發展農商文體旅融合消費,加快萬達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加快豐富消費新業態。同時發揮區位好、樞紐多優勢,節點化布局一批專業性的物流園區,加快小清河章丘港等項目建設,引進培育智慧物流、電商物流、跨境物流和冷鏈物流,打造省會經濟圈綜合性物流中心。
做好「靚」的文章。強化全域景觀、全周期管理思維,建設公園城市、景區鄉村、優美生態,實現顏值氣質更加靚麗。一是推進城市靚。實施規劃修編工程。加強對上規劃銜接,修編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全域一體的空間格局,同步搭建多規合一的基礎信息平臺。實施品質提升工程。圍繞改舊、增綠、添花、疏堵、防汛、清汙、治亂、糾違、消煙、除塵、降噪,做好建設管理加減法,推行網格化、五長制、街巷吹哨部門報到等長效機制,解決垃圾分類覆蓋、小微路網循環、老舊小區改造、物業管理規範、城市家具保潔、滿城花香拓展、工地揚塵治理、雨汙分流改造等突出問題,展現精緻形象。實施文明塑造工程。發揮測評體系指揮棒作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十大行動,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國家試點建設,強化志願服務,建強用好區融媒體中心。視覺、聽覺、行為三大識別系統共同發力,推進「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品牌影響力拓展。二是推進鄉村靚。開展村莊規划行動。順應上位規劃、鄉村演變趨勢和發展內在要求,充分考慮村莊群眾意願、人口規模、地理位置、產業發展、歷史分化因素,穩妥有序推進村莊分類,用好「農村規劃師」,做好詳細規劃和建築設計。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注重廣泛發動群眾,緊密結合村莊分類成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出彩人家全覆蓋、基礎設施補短板,建立健全「水電路廁汙氣房」設施全周期管護機制。推行景區化村莊創建,分級分類加強培育,引導集中連片發展。開展農業提質行動。實施優質糧食擴產工程,確保量穩質升。聚力八大名品發展全產業鏈,引進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0家,打造1個田園綜合體,培育2個市級產業化聯合體。用好線上渠道,辦好線下活動,拓展增量空間。開展農民增收行動。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拓展土地託管路徑,扶持種苗產業發展。加強農民培訓,加大用工保障、減負穩崗、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拓展持續較快增收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財政投入力度不減,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增強扶貧項目效益,完善東西協作、激發內力、社會參與等辦法,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深化鄉村文明行動,落實「百鎮千村」建設示範工程,持續深化移風易俗。三是推進生態靚。緊盯三大保衛戰,聚焦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對症下藥、源頭預防、綜合施策,架起保障綠色發展的制度防線、紀律紅線。鞏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成果,加快明水古城、華僑城、繡惠古城、藍城、長鹿白雲湖等項目建設,提升朱家峪、七星臺、動植物園等景區服務水平,打造省會經濟圈中央會客廳。
做好「改」的文章。突出12項改革攻堅任務牽引,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障礙。一是改強區屬國企。注重防風險與促發展相統一,一企一策推進區屬國企改革,實現國企釋放活力、國資保值增值。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區屬平臺公司聚焦主業和重大項目,推進市場化運作和資本化運營,持續做大資產、做好事業、做優效益。二是改順事業單位。堅持瘦身與健身相結合、系統重塑與功能再造相統一,優化布局結構,健全保障政策,精簡區屬事業單位30%以上,確保5月底基本完成任務。三是改活績效管理。激勵與約束並重,優化績效考評體系,錨定發展所需、貢獻所在,突出服務重點項目、企業貢獻結果導向,靈活運用級差,激發鯰魚效應。四是改優政務服務。以新政務服務大廳投用為契機,以打造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為統領,致力集成辦、明白辦、規範辦、一體辦、放心辦、跨省辦,推進集成式流程再造,加強三級政務服務體系聯動。強化政務誠信,健全激勵懲戒機制,帶動商務、社會、司法信用體系建設。五是改實網格管理。拓展市域治理試點成果,創新推進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改革,力量整合、網格下沉、主動服務,構建上下聯動機制,做實做細網格化服務管理,打造「章丘經驗」升級版。六是改善法治環境。啟動「八五」普法規劃和「七五」全面依法治區綱要,加大《民法典》等宣傳力度,完善述法制度,加強法律顧問隊伍,積極創建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段婷婷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