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的教育最終苦了誰?

2020-08-28 文軒閣

現在人生活不易,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大問題中,教育問題是首當其衝。教育問題衍生的熱點問題有:高考熱、摘校熱、學區房熱、陪讀熱、輔導班熱,這些伴隨著整個社會,也伴隨著每個家庭。

目前的教育現實是,學校辦學條件有了跨越式發展,但教育質量並不見得有很大提高。教師平均學歷有了大幅提升,但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能力並不一定有很大提升。與之相反的,人們對教育的怨言反而越來越多了。

01 在我國,人們教育功利化傾向特別嚴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考定終身」等觀念和機制的深入滲透,讓參與教育的三方都挺苦挺累!

1、學生苦學。古語有「十年寒窗」,有「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苦古人早有總結,而今這種學習的苦只有孩子們能體會。現在的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學習競爭的陣地,進入小學後家庭作業要做到很晚才能睡覺,周末和假期,家長們會安排進入各種輔導班,本該孩子們玩的時間都用於學習。「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喊了若干年,但從來都是收效甚微,要麼學校不願減,減了影響教學質量,要麼學校減家長額外加。當衡水模式大行其道時,註定現在學生學習不是一般的苦。

2、老師苦教。現在學習競爭可謂爭分奪秒,沒有哪個老師不重視教學質量的,這樣老師們就會抓緊點滴時間給學生傳授知識,課餘也是儘可能多的布置家庭作業。現在學校課程種類越來越多,考試科目也是越來越多,用於某一科的教學時間較之以前越來越少,教學壓力學會越來越大。現在教師不好當,要承擔的任務多,責任大,管理學生要講究方法,稍不留神容易出問題。倘若教學質量不好,說不定還會招致家長們的「彈劾」。現在教師整體社會地位下降,待遇也不十分到位,各種非教育教學事務多,每天工作時間超長,這讓教師們都感受到工作的辛苦。「家有二鬥糧,不當孩子王」,側面也證明教書之苦。

3、家長苦陪。教育的幾方中,最累的莫過於家長,那是放著大量財力投入不說,那是身累心更累。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一般有20多年,這個過程中的照料和陪同,那種艱辛每個家長都有體會。更要命的是,很多時候擔驚受怕,怕孩子安全有問題,怕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怕孩子身上染上不良習氣。。。中國家長普遍存在「教育焦慮」,這一點毋庸置疑。

02 「三苦」的教育下,我們培養的學生怎麼樣呢?

1、長期的逼著學、死記硬背和苦學,讓學生沒了自主學習能力,不愛學不想學甚至見了書本就煩,已經是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樣的大背景下,人的創造和發明會有多少意願,顯而易見。

2、長期的教師無真空的照看,家長無縫隙的陪護,讓學生沒了自主管理能力,一旦脫離看管,大多數人就會如同野馬脫韁。為什麼幾乎每個學生都會背防溺水六不,但假期群體溺亡事故不斷,為什麼那麼多孩子一旦到了寬鬆的環境裡,忘記了主業學習,玩的一塌糊塗?

3、實話說,現在孩子玩都不會玩,讀書時沒有玩的時間,也沒教玩的技能,他們的玩大多是粗放式的,玩的很低級。馬雲說:知識是可以傳授的,是要勤奮努力學來的,但文化是玩兒出來的,會玩兒的孩子比會學的孩子更有未來,中國孩子玩少了!

4、出國留學越來越多,留學倒是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了,出國留學的出類拔萃的人才大多不願歸國,根源在哪?在於我國的學校教育很難讓人滿意,在於我們的學術研究氛圍跟美國等差距很遠。

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的確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結語: 任正非說:「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易中天說:「如果中國教育不變,不見得比中國足球更有希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不興,國家前景堪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苦」的教育背後,最終受苦的是國家的前途,受累的將會是身在國家的每一個人!

作為一名老教師,眼見教育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眼見很多問題存在而沒能採取措施,只能幹著急!你呢?

相關焦點

  • 命運不會虧欠誰,苦後知甜,這三個星座經歷苦中苦,才能甜上甜
    命運不會虧欠誰,苦嘗得多了,才知道甜的味道,有苦自我釋放,有樂欣然品嘗。「苦」是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但是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誰又能避免受苦,讓自己處處順利呢。恐怕沒有人能夠如此吧,但是「苦」雖然不受歡迎,但它和「甜」卻像是一對璧人,從來都不曾分開,而經歷過苦的人,才能知道甜真正的滋味,正所謂苦盡甘來。今天就來說一說,星座裡面先苦後甜,在經歷苦難的打磨下,一點點嘗到甜滋味的都是誰把。
  • 研招網崩了:吃著讀書的苦,生活的苦也就不那麼苦了
    由中國教育在線聯合微博教育發起的一項關於考研動機的調查顯示:就業是讀研的首要動機。超七成考生讀研是為了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升就業競爭力。而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以及作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
  • 民間俗語:「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如今社會高度分工,只要你把一門專業掌握的非常熟練,那麼找工作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即便是這麼全能、這麼能吃苦的老農看來:「人生有三苦」,你都有哪三種苦嗎?聽聽老祖宗怎麼說!這句民間俗語是:「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為什麼老農要將這三種人生,稱之為「三苦」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 「陪讀日記66」是學渣苦還是學霸苦?是讀書苦還是生活苦?誰知?
    沒想到,這位朋友非常執著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留言,指出咱家娃睡覺太早,不可能逆襲,就算年級排名提升了,也只能說明學校稀巴爛。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那我們來好好說道說道。且不說學霸是不是都不需要吃生活的苦,這個咱是學渣,無法體會,無法想像,就算咱家娃要吃生活的苦,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像當年咱小時候,父母要咱好好讀書,可咱讀不進去啊,吃了幾十年生活的苦,父母也不可能穿越回來幫咱,咱也不可能幾十年後還能幫到娃。只能對娃說一句,耗子尾汁。但是,幾十年後還在吃苦,總比人沒了強。
  •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我也具體不清楚這新型農民和老型農民是怎麼個概念,直白的說吧,現在的農民屬實不算很苦,過去真苦。解放前咱沒經過,只能聽老人講,和從書本上看到的,農民真的是太苦了,吃的最不好,幹活最苦最累。
  • 離別苦 重逢亦苦
    閱盡天涯離別苦,自古以來提起離別,便會不自覺增添些許惆悵。尤其放在交通與信息技術遠遠落後的古代。離別,便更加讓人心情沉重。離別的苦,是不知道此一別,餘生還能否再相見的憂愁。是當轉身離開,身後伊人倚門,望君踏歸程的不舍。
  • 「苦」的含義
    四個退休老人打麻將,一個贏了大錢,哈哈大笑,其他三個輸了一大把,重新洗牌啊,洗好了一看,桌子上怎麼成了三個人了?那個人笑得在桌子下面已經沒氣了。這是不是壞苦啊?當下受報。過去有人把這種說成是福報啊,一笑而亡啊。往往這個病根,在快樂的過程中就已經釀成,明白嗎?你以為病是突然發生的,其實不是。它也有量變與質變的過程。
  • 異地戀的苦,誰懂
    而異地戀卻是辛酸的代名詞,那種苦,誰能懂,對一段感情付出了很多,還是很難走到最後。異地戀,更多的是,在心底的不以為意,沒有真心的把他放在心上。認為現在通訊這麼發達,時時可以信息,天天可以視頻,又或者買一張不算昂貴的機票,去見一見,抱一抱,一解相思之苦,不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嗎?如果真像我們這些局外人想的這麼簡單,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情侶因為異地分手了吧。情侶間最重要的是靈魂上的契合,彼此喜歡的程度都在一個天平上。
  • 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其實多數人都有苦衷
    現實情況就是,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優路教育表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此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了解完下面幾個原因,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而且想要有所回報,也需要人持續努力地付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者有之、半途而廢者也有之、三分鐘熱度者更是有之,這些人表面上看似很努力,有時候也感動了自己,但結果卻不會騙人,經歷這樣的過程後,選擇向生活妥協的不在少數。
  • 人生苦短的苦,是什麼意思?
    人生苦短的苦,是什麼意思?先看看「苦」有幾種意思:1、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2、覺得難受的,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環境;3、為某種事所苦(a.對某種情況感到苦惱;b.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 一苦二甜三淡!苦才是茶的本味!
    最終到了朝聖的聖殿,拿出苦瓜供奉和朝拜。等著修行結束後,僧人們拿著苦瓜回到了寺廟。完成了朝聖的僧人把苦瓜交給了禪師,只見禪師讓僧人們把苦瓜煮食當作晚餐。晚飯的時候,禪師和朝聖歸來的眾僧人一起用膳。只聽禪師語重心長地說:不應該啊!泡過如此多的聖河,進過了聖殿,也被你們供奉,為何苦瓜竟沒有變甜呢?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沒有吃學習的苦,現在就要吃生活的苦。」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適當的吃苦教育有必要,要加強對孩子的吃苦教育。最好的吃苦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應該讓孩子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阿槑老師知道,現在的學生上學都很辛苦,早起晚睡,周末還要參加輔導班,寒暑假也不能閒著。
  • "雙簧"教育害苦孩子,父母就像在演戲,演給誰看?
    也算是讓我們的童年在這種教育下度過,每當考試考砸了,先是一波&34;,在我們認識到錯誤之後就&34;,開始鼓勵起了我們,按照老人那種說法就叫做&34;。然而這種教育真的適合現代教育嗎,時代已經變了,還遵循老辦法,只能說被社會淘汰。
  • 《谷風》,誰謂荼苦,甘心如薺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慢慢挪步出門,心中實在不舍。雖然相隔不遠,只肯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苦,與心相比甘甜。你們新婚快活,好比親生兄妹。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 「吃苦教育」別只給「苦」,父母若連這都不知道,那就真苦了孩子
    導讀:「吃苦教育」別只給「苦」,父母若連這都不知道,那就真苦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吃苦教育」別只給「苦」,父母若連這都不知道,那就真苦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轉四諦法:苦諦
    ,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這個三轉十二行法就是三轉四諦法門,四諦每一個都有三轉,三四十二,就十二個行法。這當中與會的大眾,沙門、婆羅門、天、魔、梵及其餘的世間一切學者都不能轉動,因為它是出世間法,這些凡夫眾生只能講一些人天的孝順、布施、放生等等,他不可能講出這種出世間法的。
  • 新華微評:再苦不能苦教師
    督查發現,當地存在變相強制教師存款入股、擠佔挪用教育經費等問題,應深挖細查、嚴肅問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教師。教師工資待遇必須優先保障,教育經費必須專款專用——各地各部門當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 搞好人際關係,就要不吃三苦,不交兩人
    文|齁神在職場要想在職場上搞好人際關係,就一定要做到不吃三口,不交兩人。能把這個要求做到極致的人,都在職場上擁有了特別好的人際關係。這三苦和兩人分別是:一、不吃啞巴之苦---越不說,你就越沒機會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想把人際關係給搞好,也是需要機會的呀。如果你總是吃啞巴苦,就會讓別人覺得你特別好欺負。這最終導致的是,人家不想跟你搞好關係,但卻始終想著佔你的便宜。所以,這種苦你吃得越多,就會讓你有更多的苦吃!
  • 教育好文:寫教育文章太苦了,若不是生活所迫誰想練就滿身才華?
    :為什麼你能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文章?我知道寫教育文章非常苦,若不是生活所迫誰又願意練就這滿身的才華?誰不想舒舒服服睡個覺,輕輕鬆鬆陪家人呢? 畫面二:大學生在步行街蹲下推薦課程我曾經帶著女兒在外面散步,一位學生模樣的小夥子快步走到我們面前,用親切的口吻對孩子說:小朋友,你學英語嗎?歡迎你來我們培訓中心體驗免費課程。
  • 做好「苦累」必答題
    ■陸軍第82集團軍某部班長  劉鵬飛「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雷鋒董存瑞」,這是在戰友們中流傳很廣的一句話。苦累,對軍人而言,是磨刀石,是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