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帝有時會用「金瓜子」賞賜後宮嬪妃,為什麼她們異常高興?

2020-12-19 騰訊網

古代皇帝獎賞給嬪妃們的金瓜子,其實從正的形狀來說並不是標準的瓜子形狀,也就是一種小顆粒的黃金,因為形狀太小和我們吃的瓜子類似,因而得名為金瓜子,一顆金瓜的重量在15-25克之間,所以它是非常小的,但是其純度是非常高的,基本都是純度99%以上的黃金。之所以嬪妃們收到金瓜子以後,欣喜若狂,是因為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同,它表示了皇帝對自己的寵信和喜愛。後宮佳麗那麼多,如果只是自己收到了金瓜子的賞賜,當然是很高興和開心的,因為其他人都沒有,只有自己有,在人數眾多的後宮嬪妃中能夠獲得皇帝的喜愛和寵信是非常不容易第一件事,也代表了自己以後有更好的發展。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古代金瓜子圖

金瓜子的來由

所謂的金瓜子是古代的一種碎金,同金錁子一樣作為貨幣最初流通於民間。而沒有標明價格的散碎銀子卻沒有所謂「銀瓜子」的稱呼,這體現了古人對這種貴金屬流通貨幣的珍視程度。金瓜子出名在其形狀和冶煉技術,因為沒有固定模具,沒有具體的重量要求,甚至沒有形狀全部相同的兩顆金瓜子,使得這些碎金子的冶煉隨其天性,古樸可愛,渾然天成。在古代宮廷中一枚金瓜子的重量一般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間,按照古代的標準其重量大概為一兩左右。在中國古代一般情況下金銀的兌換標準在一比十左右上下浮動,到了清朝,甚至達到過一比二十這樣的比例。不過,一般普通民眾交易中使用的是制錢,制錢與銀子的兌換又是一個「零兌整」的超大比例,一兩金子的確切價值在今天來說的話,大約在二萬元上下,所以,擁有一枚金瓜子無疑是一大筆財富,很少能為普通人所攜帶和擁有。

所以金瓜子的這些特徵讓使用和擁有它的人一般是王公貴族、有錢的商人或地主,在明代朝廷規定民間不能流通金銀,後來雖有所放寬,但卻從沒有放棄用銅製錢聚斂財富的手段。因而到了清朝,這樣的金瓜子已經成為皇帝個人的御用之物,他自然不會去購買什麼,主要是專門用來賞賜後宮及大臣。皇帝賞賜金瓜子雖然大方,但更多是一種榮耀和「皇恩」的彰顯,不見得確切值多少錢,具體的賞賜標準雖然根據大臣的功勞大小和皇帝本人的心情,但也就至多幾枚甚或十幾枚。因為皇帝口袋裡也不會整日裝著滿滿當當的金瓜子用以賞賜人。

清代後宮妃子圖

後宮嬪妃的情況

我們以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為例,清朝後宮嬪妃一共為八個等級,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答應只能有2名宮女侍候。清代對皇帝妃子的基本數量,有相關規定:皇后一人,皇貴妃二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但是,最為封建王朝的最高領導者,仍有很大的餘地。因為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等,都沒有具體的名額限制,所以,皇帝仍然可以選取民間更多的女子入宮。

另一方面,在清代後宮佳麗,按照品級,享受不同的待遇,零用錢、衣服、夥食、服務人員數量、居住面積,還有妃子的儀仗規模等等,都各有相應的規格和要求。皇太后每年的津貼,累計有二十兩黃金,二百兩白銀。皇貴妃每年八百兩銀子,配八名女傭;貴妃六百兩,八名女傭;妃三百兩,六名女傭;嬪二百兩,六名女傭;貴人一百兩,四名女傭;常在五十兩,二名女傭;答應三十兩,二名女傭。 皇后有十二名女傭,一年的津貼為一千兩白銀。但是大部分普通的妃子過得還是很普通的,並沒太多的收入來源。

皇帝和妃子劇照圖

綜上所述,皇帝打賞的「金瓜子」給後宮的妃嬪們,她們當然是很開心的,一方面表示皇帝對自己的寵信和喜愛,另一方面有了這筆收入,至少短時間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向其他人表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以此抬高自己的地位。

相關焦點

  • 金瓜子是什麼?為什麼皇帝打賞嬪妃金瓜子,嬪妃會欣喜異常呢?
    由於古代的冶煉技術並不是很發達,在冶鍊金瓜子時並沒有固定的模具,這樣產出的金瓜子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一個金瓜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這此小的顆粒金子如果瓜子一般,所以人們習慣把這些小顆粒金子稱為金瓜子。皇帝們打賞嬪妃的金瓜子,為何嬪妃會欣喜異常。一,實物價值。
  • 古代皇帝打賞的金瓜子,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是金子做的瓜子?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經常能見到皇帝打賞有功勞的奴僕們,一些較為珍貴的東西。其中也包括金瓜子,這個金瓜子究竟有什麼用呢?為什麼奴僕們或是妃嬪們。在接過金瓜子後欣喜異常呢?金瓜子是古代碎金子的稱謂,也是作為貨幣流通的,因為形狀像瓜子,而得此名,也正是因為形狀比起其他單一的金子來說。顯得靈活生動。
  • 網絡流行語:「皇帝賞你金瓜子」,你知道在清朝金瓜子代表什麼嗎?
    最近在網絡上出現了一句比較有意思的話「來來來,皇帝賞給你金瓜子」,它在現在有著兩種不同的意思,如果你是一個做事很作,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就是在潛意識的諷刺你的行為,但如果你做的是很正直,付出了貢獻,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就是在鼓勵你,當然並沒有真的金瓜子賞賜給你。喜愛看清宮劇的網友們肯定很熟悉金瓜子是什麼東西。
  • 古代的「金瓜子」是什麼梗?為何皇上都愛賞賜金瓜子?
    「金瓜子」,看名字就知道了,是用金子鑄造的類似瓜子的小金塊。這個可是皇帝賞給別人的,不論是精神價值還是物質價值都非常的高。能得到金瓜子的人都不會是普通人。金瓜子在古代只有級別高的官員、皇室貴族才能使用,因為它便於攜帶而且流通性廣,金子到哪都能花出去,所以市面上還是可以看見的。清朝以後成為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賞賜物品。
  •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幹什麼用的?對此你怎麼看?
    一般來講,以往金瓜子並沒有被皇帝所壟斷,而到了明清時期,才形成了被朝廷壟斷——皇帝壟斷的趨勢。金瓜子一般一顆在三十克左右,也有輕的在二十克,因為根本沒有規則的模具,而且不是比較刻意的生產,隨著時代的變化,金瓜子在古代貴族的製造過程中,會被製成「一兩」的重量。但這個一兩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金瓜子不同時期的重量並不恆定。
  • 中國古代皇帝後宮嬪妃的封號有什麼意義?她們收入有多高?
    中國古代皇帝一般擁有眾多配偶,在民間中傳言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等說法,這些後宮之人在宮中有著不同的封號,如昭儀、婕妤、美人、八子等等,這些封號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周代依周禮王的後宮有了明確規定,一般是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這些就是在編的後宮佳人,中國古代帝王除宮中女性外,在宮外再有女性為情婦者是極少的,另外帝王一般不娶同姓。周禮也規定了帝王以下的人們娶妻的數量,這個是不能亂來的。
  • 古代嬪妃的工資為多少?有人僅能維持溫飽,有人卻極盡奢華
    隨著宮廷劇的演繹,後宮嬪妃們的生活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著享不完的榮華富貴,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事實上,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嬪妃們都是有一定工資的,畢竟眾口難調,皇宮內發放的物品只能滿足大多數嬪妃的要求,並不能完完全全的符合每一位嬪妃的心意,所以需要發放一定的工資,嬪妃時不時會派宮女出宮採購。嬪妃們能夠如此豪橫,她們的工資到底是多少呢?
  • 解密:古代嬪妃和皇帝行房事竟然還這般講究
    有時,帝王的糊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歷史上的漢景帝就鬧出過這麼一件糗事。一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一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纏倦之後,便使唐兒懷孕了。
  • 古代後宮嬪妃來「例假」,碰到皇上翻牌子怎麼辦?此方法絕了
    例假的痛苦是所有男性永遠都無法理解的,在這個期間女性也是喜怒無常,情緒大變,經常讓男生琢磨不透,男性也常常會收到莫名其妙的「迫害」女性也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同時在此期間行房也是非常危險的,正常的男性都會避免,畢竟危害也十分的大。這種情況在如今都是不適合的,但是很多人十分好奇,那麼在古代嬪妃來了「例假」,遇到皇上寵幸該如何辦?
  • 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那又為何妃子們會聞之變色呢?這就得歸功於現代清宮影視劇的傳播了,在電視劇中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了,或者哪個妃子犯事失寵,動不動就是交由宗人府處置,大家久而久之就都以為皇帝的後宮妃嬪都懼怕宗人府,認為那是失寵犯事的人才去的地方,所以觀眾腦海中就有了妃子們聞宗人府之名而色變,寧死不去宗人府的認知。
  • 古代妃子又有月例又有賞賜的,她們的銀子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呢?
    古代妃子又有月例又有賞賜的,她們的銀子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呢?愛看古裝劇的朋友都知道,作為皇帝的妃子,每個月都會按位分發放相應的月例,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工資。除了月例以外,我們也能看到,皇帝平時閒著沒事又喜歡賞賜這個玩意賞賜那個玩意的,反正都是些值錢的好東西。要說這以前的妃子也挺舒服的,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有專門的人伺候著,每個月不幹活還有工資拿。這麼多銀子想想都覺得開心,那麼,這些妃子們平時也不出宮,吃穿用度宮裡都會提供,她們的銀子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呢?小編總結了一下,發現她們大致用在了以下幾個地方。
  • 古代嬪妃的月例銀子會花在什麼地方?為何手頭那麼緊?
    古代嬪妃的月例銀子會花在什麼地方?為何手頭那麼緊?古代的娘娘照顧皇上,為皇上生孩子,如果能得到皇上的寵愛,那就能上升位分,也會得到更多的賞賜。在古代皇帝的後宮,嬪妃們和我們現在的上班族一樣,也是有工資的,她們的工資叫做月例銀子。
  • 延禧攻略:為什麼後宮嬪妃都懼怕高貴妃?
    在延禧攻略裡邊,後宮嬪妃都懼怕高貴妃。怡嬪不敢惹她,替愉妃隱瞞懷孕的真相,怕高貴妃知道了,加害愉妃。當愉妃受到高貴妃威脅,逼自己喝枇杷膏時,怡嬪也不敢直接反對高貴妃,而是跑去求皇后。為什麼後宮嬪妃和下人都懼怕高貴妃呢?一是高貴妃在後宮地位高。在清朝,後宮嬪妃有八等級,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一般情況下,有皇后在,不設皇貴妃,所以,高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地位高意味著等級高,除了皇后,其他嬪妃當然都要尊敬禮讓她。
  • 全世界男人最羨慕的皇帝!後宮嬪妃破萬,挨個寵幸要30年
    《孟子》說「食色性也」,中國古代很多皇帝都是好色的,但如果要說哪朝皇帝最為好色,那麼也就只有晉武帝了。在晉武帝的後宮裡本來就有很多年輕貌美的妃子,可他還嫌不夠多又到民間選美。晉朝泰始九年,晉武帝下詔書,挑選公卿以下的女兒配置後宮,凡是把女子藏起來的,便是對君王不敬重罪論處。
  • 清朝老照片中後宮嬪妃為什麼都很醜?其實是你沒見過漂亮的
    晚清時期照相技術已經流傳到我國,所以一些清朝晚期的老照片也得以保存下來,但是看到這些老照片後大家會發現當時人們的顏值好像都有點一言難盡,就連宮中的嬪妃娘娘們看起來也不太美觀,和影視劇中的後宮佳麗三千簡直有著天壤之別,於是就有人同情清朝的皇帝,認為清朝沒有美人。
  • 古代嬪妃脖子上為啥要掛「白布條」?有什麼用?主要是讓皇帝方便
    可是不管多美麗的花兒,也會有枯萎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為了能夠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最好的輔助,就算容貌不是最出眾的那個,但好的裝扮也是能夠留住皇帝的芳心,那麼古代妃嬪們脖子上的「白布條」究竟有何用呢?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漢靈帝就要求後宮們,穿著樸素,決不允許她們穿著華麗,一般都就是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 她們負責掌管後宮,卻被後世稱為「女太監」
    女官又叫做內官、宮官,也稱為女太監,是指幫助帝王打理後宮事物、並且沒有嬪妃名分的高級宮女,接下來就是題主想要知道的,那就是無論哪個朝代的女官,她們無一例外的都要服侍帝王,因為這也是她們的職責。女官的興起消亡一:其實女官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這個時候的女官主要是皇帝後宮裡的嬪、世婦、御妻等,也就是皇帝從後宮佳麗裡面挑選出來幫助管理後宮的老婆們。嬪主要負責教育子女;世婦主要負責後宮祭祀、貴客等;御妻主要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等;秦漢以後的女官制度也都大同小異。
  • 古代的皇帝大多是後宮佳麗三千,唯獨這個皇帝一生只專情於一人!
    在古代,女生就是個弱群體,連她們自己都那樣認為。而且她們就算結了婚,也絕不反對丈夫的納妾行為!稍微富點的家裡基本都是三妻四妾的,皇上的後宮更是會有幾百個嬪妃。女生嫁過去之後每天除了打理家務就是做女紅,雖然她們都會做,但也確實無聊的很!每天已婚的婦女唯一期盼的就是等心愛的人回家,後宮的嬪妃也是這樣想的。可皇上的妃妾那麼多,他可不會時常記得你的名字。日子一久,妃子們自然就心懷怨恨,只要皇上跟哪個妃子走的近了,大家還會合起夥來欺負那個時常被皇上寵幸的人!
  • 古代嬪妃遇上月事來潮如何侍寢?原來金戒指還有此妙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近年《後宮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鬥劇掀起一波波的追劇熱潮,後宮嬪妃們的勾心鬥角令觀眾看得目不轉睛,也開始好奇起古代嬪妃們的生活,其實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由誰侍寢要看皇帝心情而決定,如果皇上要臨幸你
  • 在古代,皇上翻牌子時,嬪妃身體不適咋辦?
    常言道:「後宮佳麗三千人」,也就是說皇帝後宮嬪妃人數眾多。這些妃子作為皇帝的附屬品,成為皇帝權力的另一種象徵,她們為皇帝生兒育女,也是宮廷之中的重要角色。然而,這些妃子本身在宮中其實是沒有太多地位的,她們的地位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寵幸,皇帝寵幸的多,在她宮中待的時間長,她的地位便會提高。大家都知道,皇帝因為妃子太多的緣故,每晚都會進行翻牌子來選擇侍寢對象。說到這裡,大家都會發出一個疑問,當皇帝翻牌子正好遇到來例假的妃子,這時應該怎麼辦呢?古人又是怎麼避免尷尬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