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各種偽科學文章泛濫成災,讀者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極容易被誤導。那咋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短期瀏覽了家人朋友「饋贈」的大量癌症偽科學文章,三觀盡毀,最終總結出了偽科學文章的「六大特點」,可以讓大家即使看不懂文章內容,也能輕鬆識別絕大多數偽科學文章。這個類似當年俞敏洪和新東方教大家如何在讀不懂英文的情況下正確作答英語閱讀題。多國人迷信「外國醫生」和「老醫生」,偽科學文最了解大家,乾脆直接送給大家一個套餐:「外國老醫生」!
很多偽科學文章中都會莫名其妙出現穿白大褂的外國老爺子,比如下面這位,在癌症偽科學文中出鏡率特別高。
如果大家不認識這個人,打眼一看,老頭子慈眉善目,靠譜啊!但是菠蘿要告訴你他的真實身份:這是世界最老醫生的紀錄保持者,美國喬治亞州100歲的沃爾特•華生(Walter Watson)。
他是幹嘛的呢?婦產科醫生!他牛x的地方是接生過近兩萬個小孩,和癌症沒有半分錢關係!如果題目是「美國頂尖醫生談難產」或者「美國頂尖醫生談餵奶」,我都可能會相信。但讓他來談癌症,就像讓姚明來談110米跨欄技巧,雖然都屬體育圈,但「隔行如隔山」,只能算扯。偽科學文章特別多匿名外國群眾演員,除了外國老醫生,還有不知道在看啥片子的匿名醫生:
擺造型照相的「專家群」(似乎是美劇?):
外國也有偽科學,外國醫生也有不靠譜的,真不用迷信。
下面這張神圖是偽科學文章的最愛:
該圖權威性強,信價比極高。由於沒有字幕,各種文章都可以用,你想讓新聞聯播支持什麼觀點,他們就支持什麼觀點:地暖致癌?肯定的!酸性體質致癌?必須的!菠蘿致癌?顯然的!
事實上,科學信息最值得信任的來源是學術雜誌,而不是電視媒體。因此,靠譜的科學文章絕不可能使用電視新聞來證明自己論點。如果開篇就擺出CCTV,多半都是偽科學。
科學文章目的是傳播知識,同時希望引起大家思考,所以題目喜歡使用疑問句,比如俺們自己:
而偽科學則不然,他們的目的是吸引眼球,因此語不驚人死不休,特別喜歡使用感嘆號,一個根本不夠,一般都有兩個甚至三個!
多個感嘆號是非常不嚴謹的。我目前看過的所有癌症或健康相關文章,凡是題目有兩個以上感嘆號的,絕大多數都是偽科學。
寫偽科學文章,也是很花時間的。這幫人為何如此樂於製造各種偽科學謠言呢?不是閒得蛋疼,其根本原因還是為了賺錢。
偽科學賺錢主要途徑有兩個:賣東西,或者賣廣告。無論是哪一種,關鍵都是微信公眾號或者網站必須有足夠點擊率,吸引轉發就成了他們的唯一目的。轉發多了,點擊就多了,廣告就來了,錢就來了。
求轉發分享並沒有錯。任何文章,包括好的科普文章都會希望大家轉發,傳播,這無可厚非,但偽科學文章目的更加明確,因而顯得非常饑渴,會使用更多非正常手段增加轉發機會,毫無節操。比較常使用的有以下幾招:第一:在題目中就各種求轉發。
第二:使用不知道哪裡找來的女生照片。女人衣服越少,偽科學概率越高。
第三:使用「愛」「家人」等字樣進行道德綁架,讓人覺得不轉發就害了家人朋友一樣。
這種沒事就談「愛」「家人」「朋友」的行文措辭在真正的科普文章裡面是不會出現的,因為科學家一般就事論事,不會跑題。
更狠的是下面這種!經常嚇得大家趕快轉。
比如這篇把天然養生抗癌講得天花亂墜的文章,搞到最後居然開始賣減肥藥,還出現了匯率,各種不搭調的東西在一起,讓人不忍直視。
我完全不反對打廣告本身,任何平臺長期健康發展都需要資金注入,正規平臺也會做廣告。但區別是好平臺選廣告非常小心,必然是科學上靠譜的品牌,不可能是酵素保健品,致富秘籍,創業輔導,總裁培訓班之類。
如果文末有太多亂七八糟不相關的廣告,基本直接判斷這個微信號「唯利是圖」,它發的內容偽科學可能性極高。
有些傳播偽科學的平臺並不在文章裡面直接做廣告,而是用各種辦法,誘使大家點擊最後的「閱讀原文」。
如果你像菠蘿一樣好奇,點進去想看更多「癌症知識」,那麼你將會看到的是……
記得那句真理:女人衣服越少,偽科學概率越高。
小結
偽科學形式多樣,防不勝防,但傳播他們的平臺有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騙取點擊,從而達到販賣商品或廣告的目的。理解了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它們為何會有上面提到的六個特點了。當然,一篇偽科學文章不會六點都佔齊,佔其中一點也不一定是偽科學,但如果六條裡面滿足了好幾條,該文章就很值得懷疑了。我們研究偽科學傳播規律,是想借鑑其傳播手段來傳播真正的科學知識。菠蘿讀這麼多偽科學文章真心不容易,如果覺得有幫助,一定要記得分享給你愛的家人和朋友哦!!!
好人一生平安:)
文| 菠蘿 編輯| 雲畔
本文首發於「健康不是鬧著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