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共享汽車行業從2011年發展至今,全面進入快速增長期。截止2018年中,全國註冊的分時租賃企業已超過400家,從已實現運營的主流分時租賃企業公布數據來看,全國運營車輛規模已超過10萬輛。經過這7年的發展,共享汽車行業呈現出多類型公司並存的格局:一種是規模化的運營公司,一種是為運營商服務的科技公司,還有一種是網際網路公司轉型的平臺化公司。而伴隨行業高速發展,問題也逐漸顯露,創新模式受制於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企業高速發展需求受制於資源不足。
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推出「輕享科技2.0戰略」,為共享汽車行業走出了一條不同的發展之路。未來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將全面開放共享技術研發資源、客戶資源以及生態資源進行行業連結,通過系統技術、硬體技術、新技術解決方案的共享,實現以科技賦能共享出行行業的戰略布局,推動整個行業形成持續上升的創新力,幫助合作夥伴實現創新模式的孵化。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輕享科技總經理 王春風
「輕享科技依託北汽新能源的屬性和基因可以更好的開發相關的技術資源,輕享可以和主機廠、研究院一起開發更適合這個領域的技術,這也是輕享區別於同行最大的特點。」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輕享科技總經理王春風說。「輕享認為在整個生態中,除了運營商外,還應該有科技服務商。如果這兩種角色都可以持續健康的發展,都可以做的很好,兩種角色相互補充、促進,共同發展,運營商越多,規模做的越大,科技服務商的價值才會體現的更好。」
輕享科技由1.0到2.0的升級,原共享出行業務維持不變,控制其規模和發展速度,有效的去了解客戶需求,更有利於軟硬體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開發。同時,以自身的多種優勢,加大研發力度,在共享出行的系統、前端客戶APP、後臺管理系統、運維端以及無人駕駛等多方面提升技術的先進性。
王春風表示,「輕享從運營商升級到科技服務商,也做了很多思考:第一點,做這一塊是否會給輕享帶來負擔,或者產生影響,實際上輕享也在評估,結果是沒有的。第二點,從行業角度出發,共享出行還處於發展期,供給嚴重不足,進入門檻也比較高,行業內需要有人進行技術支持,也就是輕享提出的科技賦能。第三點,只有行業真正發展起來了,提升企業自身的影響力,才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輕享科技將通過行業連結和科技賦能緩解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推動運營企業尤其是屬地型中小型運營商的健康發展,並在新技術應用落地、創新產品體驗、優化行業格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就行業發展現狀來看,未來科技服務型企業應具備以下6個核心能力:行業和消費者洞察能力、系統研發能力、硬體研發能力、新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能力、整車製造資源整合能力和生態資源整合能力。作為共享汽車行業科技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將以2.0戰略為核心,踐行開放共享戰略通過科技賦能推動共享汽車行業革新。
王春風介紹,「現階段,輕享科技已經為多家新進入共享出行行業的運營商提供成套的運營和技術解決方案。另外,還將為現有運營商提供更加智能的技術,幫助品牌層面的提升,企業運營層面的提升,以及提供無人駕駛技術等。除此之外還會提供生態資源,包括支付、保險、停車、充電各方面。在資產資源方面,還將為很多小型運營企業提供車輛租賃業務,保障其順利運營。」
整個城市的資源,法律法規的變化,用戶的需求使得市場一直存在的,而且只是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行業發展壯大,供給能力提升後,會有更多的市場和發展空間。供給能力越大,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就越快,這是共享出行行業的特點。
王春風直言,「運營商在新技術、新資源等方面有很多潛在需求,所以輕享在行業內處於賦能者和連結者的地位,並且願意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來促進大家共同發展。所以輕享力爭做到極致,這正是輕享要努力實現的。」
未來,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將進一步擴大行業連結範圍,同時通過科技賦能推動共享汽車行業和城市智能交通體系的深刻變革。並基於北汽新能源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方面的布局,轉化技術能力為車生活的極致體驗,推動汽車從出行工具向生活空間延伸。為人們提供從「輕出行」到「輕生活」的支撐,滿足社交、商務、娛樂、旅遊和物流等方面的需求,與行業合作夥伴一起開創共享智慧出行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