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的定義
妊娠期高血壓是指懷孕 20 周后,首次出現不伴有蛋白尿的單純高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 90 毫米汞柱。
妊娠期高血壓產後 12 周內一般會恢復正常,發病率為 5.6~9.4% ,是孕婦常見的疾病。
有些孕婦會好奇,為什麼是懷孕 20 周后的高血壓才叫妊娠期高血壓?
其實,如果在懷孕前或者孕 20 周前出現高血壓,醫學上叫做「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也就是你本身就有高血壓,在此基礎上合併了妊娠。
不過,這種情況的發病機制不一樣,需要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及時和醫生進行溝通。
哪些孕婦容易出現妊娠高血壓呢?
1. 年齡 40 歲的高齡初產婦;
2. 超重或營養不良,特別是伴有嚴重貧血者;
3. 患有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病和糖尿病合併妊娠者;
4. 多胎、羊水過多及葡萄胎的孕婦;
5. 有高血壓或妊高症家庭史者。
除了以上特點,如果孕婦經常處於焦躁或緊張的情緒時也容易患有高血壓,所以沒有以上特點的孕婦也不可放鬆警惕哦,要時刻放鬆心情,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妊娠期高血壓,對胎兒和孕婦的影響
對胎兒來說,出現了妊娠期高血壓,可能會因母體供血不足而導致胎兒長得慢,出生體重低於標準。此外,容易引起早產、窒息等疾病,嚴重時可致胎兒死亡。
對孕婦來說,由於患有妊娠期高血壓,剖腹產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同時,由於血壓造成的全身小血管痙攣還可能會發生腦水腫,甚至腦出血、心衰等嚴重後果。
妊娠期高血壓的健康管理
孕婦們為了自己和胎兒的健康,應該如何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呢?
1.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適當休息,睡眠充足
由於在懷孕期間,孕婦體內激素和生理變化,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傷感焦慮。這種情緒會使機體發生變化,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
2. 做好孕前全面評估
孕前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的孕婦,一定要控制好病情再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醫生的建議去懷孕。孕婦千萬別不顧自身安危地去生寶寶。
3. 控制體重
早期時,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能量並不是很多,正常飲食就可以滿足,此時,若大補特補,其實都長到了孕婦的身上,可能因肥胖而造成高血壓。
4. 合理膳食
要注意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量,控制鈉鹽的攝入,補充蛋白質,注意補充鈣,維生素,鐵、鎂、硒等微量元素,對預防妊娠期高血壓有一定作用。
5. 儘早發現隱匿妊娠期高血壓
如果孕婦產檢時發現多胎、羊水過多及葡萄胎等情況,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血壓,因為這些病相互促進或誘發,以儘早發現隱匿妊娠期高血壓。
6. 如果家族中尤其是孕婦的母親有妊娠期高血壓時,要重點和產檢醫生講清楚,提醒醫生做好相關檢查。
溫馨提醒:
孕期高血壓固然可怕,但也不是無法控制的,孕媽們也不用過於恐慌。要做好自我身體管理,注意血壓的變化,同時配合醫生的治療,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