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周要去做糖篩了,有點擔心……」
「唉,醫生說我是妊娠期糖尿病,現在正在嚴格管控飲食呢,更焦慮!」
孕媽們到孕24-28周的時候,都需要進行糖篩檢查,主要就是為了檢查是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據相關數據統計,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育年齡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在我國逐年的上升,目前的發病率達到了17.8%,個別地區高達25%,每5個孕媽就有1個可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那麼妊娠期糖尿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糖篩怎麼做才能更準確,發生了妊娠期糖尿病又應該如何管控呢?
家庭醫生在線特採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普通產科主任醫師李映桃,讓她來給各位孕媽媽們答疑解惑。
李映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產科
主任醫師 教授
擅長疾病:主持成功搶救羊水栓塞、子癇、產後出血、兇險性前置胎盤、妊娠合併重症肝炎、妊娠合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合併心臟病、妊娠合併腦血管意外、妊娠合併紅斑狼瘡等危急重症孕產婦;專長於高危妊娠的處置、圍產保健、分娩鎮痛和難產的處置;也對優生優育、產前諮詢和產前診斷有較深的造詣。
以前好好的,為什麼妊娠期會突然出現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到底怎麼回事,懷孕前明明沒有糖尿病,怎麼懷上孕就得了糖尿病了呢?我做錯了什麼?」這大概是很多「糖媽媽」們的「靈魂吶喊」。
李映桃主任表示,所謂妊娠期糖尿病,也就是發生在妊娠期間的糖代謝異常。
妊娠是非常特殊的時期,胎兒的生長主要靠母體的能量供給,母體主要靠葡萄糖提供能量給胎兒生長,在胎兒快速生長期,是需要母體提供更多能量、營養物質時期,如24-28周需要提供更多時,若胰島潛在功能有障礙,在這個時期容易表現出糖代謝的障礙,即高糖血症狀況。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對孕婦、胎兒造成什麼影響?
Part 01
對孕婦的影響
妊娠期可能會出現其他合併併發症,比如妊娠期合併高血壓疾病;另外,羊水過多、羊水過少,感染、流產、早產等發生的機率增加,分娩期難產、剖宮產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如果產後不注意生活方式的管理,5-10年發展為真性的糖尿病的機率增加。據相關數據統計,約有30%的「糖媽媽」會由妊娠期糖尿病發展為真性糖尿病。
Part 02
對胎兒的影響
對於胎兒的影響,如果媽媽的血糖控制不佳,早孕的流產率增加,中晚孕的早產率增加。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巨大胎兒、胎兒出生缺陷等發生率增加。
在胎兒是新生兒分娩後,新生兒成年後代謝紊亂症候群、肥胖症、高血壓、冠心病以及心理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警惕!六類人群更容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
根據臨床經驗總結,以下6類女性為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高齡女性,與25歲孕婦相比,40歲的孕婦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高8.2倍。
2、有家族性糖尿病史的女性。
3、肥胖的女性,肥胖的標準以體質指數BMI衡量,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的平方值(㎡);按中國的標準,BMI>25kg/m則為超重,BMI>28kg/m則為肥胖。
4、內分泌代謝紊亂的女性,比如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另外,曾有生產巨大兒、出生缺陷兒,或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死胎、死產等不良妊娠史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之一。
5、尿糖反覆陽性的女性。
6、反覆假絲酵母菌感染的女性。
如果屬高危人群,主張首次產檢或備孕期間就進行相關篩查。同時,李映桃主任也提醒,不管是胖是瘦、是年輕還是高齡,所有女性都不能排除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而且一般在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準媽媽們是沒有任何症狀表現的,所以各位孕媽媽一定不要忘記在孕24-28周進行糖耐量試驗來進行篩查。
妊娠期糖尿病要如何檢查呢?
「過幾天要做糖篩了,為了讓檢查順利通過,我準備這幾天都節食……」
不少準媽媽們知道快要做糖篩了,可能會特地吃少一點。實際上這真的是「媽見打」的一種做法,不僅影響到了正常的營養攝入,還可能會影響糖篩的結果從而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為了提高糖耐量試驗的檢測性,準媽媽們應該規範進行糖耐量篩查,這裡有幾點情況要提醒媽媽們注意的哦:
1、檢查前一段時間:不能刻意節食,以前怎麼吃就怎麼吃;特別是做檢測前3-5天,應保證每天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入不小於150g。
2、檢查前一日:晚上10點後不宜進食,應保證空腹8小時,當天早上7-9點到醫院進行採血。
3、檢查進行期間:抽完第一次血(檢查空腹血糖)後,需要喝葡萄糖水,糖水應在5分鐘內喝完;檢查的三個小時期間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也不要喝任何水等飲料。
:部分孕媽喝糖水後,可能會出現一過性低血糖的情況,待糖耐量試驗結束後,應及早進食。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都說是「甜蜜」的負擔,但是對於「糖媽媽」們來說,卻是有苦說不出。
在這裡,李映桃主任也給「糖媽媽」吃上一劑定心丸:「通過飲食和運動的管理,8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血糖達標,母嬰預後良好。」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通常也被稱為「六駕馬車」的管理:
1、健康教育,了解疾病嚴重性,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
2、科學飲食管理。
3、科學運動管理。
4、自我監控血糖。
5、如血糖不達標,則用藥物調控血糖。
6、進行母胎監控,監測母親沒有出現合併併發症,胎兒是否正常發育。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飲食?
「糖媽媽」們最糾結的,可能就是「吃」的問題了。吃多了,怕血糖控制不理想;吃少了,又怕寶寶沒營養。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吃呢?
李映桃主任介紹,飲食上通用的黃金法則為:全面、均衡、適量。首先,孕婦每日攝入的營養成分一定要全面、均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微量元素、水、纖維素、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需要補充。其中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為50%-55%,蛋白質佔20%,脂肪25%-30%左右。
至於如何能做到適量,通常需要按照孕婦的體型以及每日的勞動量針對性給出建議,進行個體化的管理。例如一位1.6m的輕體力勞動者,建議攝入的熱量為1800卡左右,按早餐20%、中晚餐的主食各佔30%,加餐5%-10%的比例進行分配。
妊娠期血糖、體重如何才算達標?
李映桃主任指出,對於妊娠期糖尿病的精細化管理,主要通過以下「三糖、兩重、兩預防、一波動」的對應指標來衡量「糖媽媽」們的管理是否理想。
三糖: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要達標。空腹血糖為3.3-5.3mmol/L,餐後兩小時達標標準是4.4-6.7mmol/L,糖化血紅蛋白是小於5.5%。
兩重:保證孕媽媽以及胎兒體重達標。孕媽媽孕期體重增長的標準,需根據孕前體重的體型來給出建議,若孕前屬於正常體質(BMI位於18-23.9之間),孕期建議增重12kg(0-20周增重標準是2-3kg,20-30周增重5kg,30-40周增重5kg)。而胎兒的體重達標,大多通過量宮高、腹圍以及超聲來看體重情況,希望寶寶的體重在相對應孕周的寶寶體重的第十百分位數到第九十百位數之間是較理想的體重,最理想的是在20-70之間。
兩預防:預防高血糖、低血糖。全天血糖應不低於4mmol/L,不超過11mmol/L。
一波動:全天24小時的血糖,最低的標準和最高的標準之間的差距不要太大。希望差距在3-4mmol/L間。
妊娠期糖尿病生完寶寶就能恢復嗎?
「生完寶寶了,跟糖尿病say goodbye!」
「啊,我怎麼聽說妊娠期糖尿病即使生完寶寶也還是糖尿病呢?」
李映桃主任表示,通常來說,「糖媽媽」在分娩後,只要胎盤一離開母體,理論上胰島功能已經得到部分恢復;大多數「糖媽媽」在產後6-12周,胰島功能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當然,如果妊娠期間管糖控糖,產後「甩糖」的機率就更高。另外,「糖媽媽」在產後不影響正常哺乳,而且哺乳反而有利於胰島功能更快恢復。
當然,從遠期來說,「糖媽媽」產後也應該繼續堅持科學的飲食、運動管理,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真性糖尿病的發生。
編輯:張穎琳
通訊員:白恬
排版:李阜蓉
審校:劉衡
指導醫生:李映桃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