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付宇

無論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它們都在中國汽車市場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兩家合資公司已經為大眾帶去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並且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品牌效應,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來說,依然有著更多的潛力可深,特別是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股行業變革的衝擊。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便許多順應這股趨勢更進一步。

完成增資,外方最大股比合資整車公司來了!

多年以來,中國車市上的合資品牌幾乎都是雙品牌戰略,但市場份額的競爭加劇,以及新能源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似乎會讓這份長久以來的戰略受到挑戰。為此,不少合資車企也在不斷的尋求突破,大眾便做出了近來最大的動作。

12月2號晚間,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大眾集團(中國)CEO馮思翰。

此外,江淮汽車和大眾中國投資將向雙方合營公司江淮大眾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合資公司的總註冊資本從20億元增加至73.55億元,江淮汽車持有江淮大眾25%股權,大眾中國投資持有江淮大眾75%股權。但是因為大眾中國還持有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權,而江汽控股持有江淮汽車17.15%的股份,這就意味著,大眾中國投資共持有合資公司超過77%的股份。因此,大眾在合資公司中持有的股比也創下了新高。

至此,在華多年的南北大眾鼎立局面也開始進入了三分時代,對於大眾而言,此舉究竟意欲何為?而對於江淮而言,又能夠獲利幾分?

市場引導,互惠互利

中國作為大眾全球最大單一銷量市場,一直以來,在華銷售額佔據其總銷售額的三成以上。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大眾在華前三季度累計銷售265.7萬輛,佔其全球銷量的41.7%。此次增資完成,江淮大眾改名後,大眾已經穩定發展多年的南北局面得到進一步的擴大。我們都知道大眾在中國消費者眼中是自帶濾鏡,而大眾安徽有限公司的成立,在保證大眾傳統汽車佔有率的同時,其更加多樣化的產品也將進一步覆蓋更多的消費面。三者「群架」的形式,也會給市場上的車企帶來更大的危機感。

對於江淮,在雙方籤訂的合作協議上來看,在完成更名後,大眾汽車將會投入一定的成本,支持江淮汽車企業生產線的不斷完善。

事實上,江淮作為我國第一批進入汽車市場的公司,早在1964年的時候,它就已經有了獨立生產整車的能力。但在這之後的二十年,江淮汽車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商用車的開發上。這樣的不平衡發展也就導致了它在乘用車領域進軍較晚,但借著大眾這股強勢的「東風」,江淮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的品牌固有印象必能迅速的發生轉變。

另外,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江淮汽車營業收入91.33億元,同比下滑37.66%,同時產生3.56億元的虧損,這給江淮的經營帶來壓力。而隨著改名的完成,江淮汽車和大眾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緊密,原來共線生產的效果也能體現的更全面,江淮可以獲得大眾的技術支援及產品支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讓中國市場成為其發展的最強有力的後盾,走出當前的困境。

其實一直以來,車企的戰略改革,以及政策布局的調整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變化的影響。江淮大眾的改名對於當下兩家各自的產品布局,以及現有的品牌塑造等都有很大的好處,也後更有利於各自在今後的市場中發揮出更強的實力。原本使用多年的戰略方針在現如今這個市場,已經沒有當初的百試百靈,適時的做出突破,打造每個時代特定的方針,才能夠走得更加的適應時代多變的節奏。也許本次的「易名」事件,在中國汽車市場歷史的長河中算是突破性的改變,未來此類的整合、變化,勢必還會出現更多,或者已經有些許苗頭,只是在等待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前後相接,大眾加快部署電氣化

在今年6月份,安徽省國資委、大眾中國投資、公司控股股東江汽控股三者籤署增資意向協議時,大眾曾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也就是剛剛完成改名的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四到五個純電動汽車品牌的產品,並力爭在2025年達到20萬-25萬輛的,到2029年,將達成35萬到40萬輛,並可能生產大眾B級和C級等插混和燃油產品。大眾發布的全面電動化戰略,在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兩家公司已經開始有了初步的動作,此次易名後,三個品牌的多產品線出擊,對現在的新能源市場有更大的「威脅性」,進一步激發各新能源品牌的優質產品。

將時間線拉回到今年5月份,通過轉股和募資定增的方式,大眾成為了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佔其總股本的26.47%。至此,大眾也成為了首家控股中國電池廠商的外資汽車企業。在此加持下,收益的不止是南北大眾,以及曾經受制於人的奧迪品牌,或許,此次新增的大眾(安徽)有限公司也是這場交易促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對於大眾未來的戰略極其重要,擁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才能將主動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裡。

而對於江淮而言,雖然背靠大樹好乘涼,但過於依賴合資品牌帶來的成熟技術而自食惡果的教訓仍然歷歷在目。在大眾的支持下,不斷的提升自身企業的知名度、產品力和國民信任度才是其最應該把握。

最後

截至15日收盤時,江淮汽車的股價已經上升到每股12.89元,總體呈上升趨勢。而隨著此次增資更名完成後,大眾也創下了外資企業在華持股合資公司的新高,一開先河後,不止是否還會有後來者跟上。其實要想在這個瞬息變化的市場中,取得成功,並不需要太多的因素,也許看到此次江淮大眾的「易名」事件後,陸續還會有其他企業開始踏出這一步,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_易車網
    雖然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兩家合資公司已經為大眾帶去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並且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品牌效應,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來說,依然有著更多的潛力可深,特別是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股行業變革的衝擊。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便許多順應這股趨勢更進一步。 完成增資,外方最大股比合資整車公司來了!
  • 江淮兩字沒了,江淮大眾改名大眾安徽,大眾入股國企50%股份
    折騰不熄,世間再無江淮乘用車按照12月2日晚公告,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江淮汽車的乘用車宣告易主,「冠姓權」之爭折射出股權與話語權之爭。對此,江淮汽車的一把手還闢謠稱:「我們是共同設計,製造,最終向市場提供有競爭力的,對客戶有價值的產品,不是代工。」然而,最終蔚來ES8上市時,車身上沒有一處江淮的字樣,現在看來,當年的對話有了幾分阿Q精神勝利法的意味。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對於江淮汽車來說 是把雙刃劍
    不久前,關於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一事件,引起了汽車界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江淮汽車官方也是積極闢謠。 近日,關於江淮汽車更名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進展:12月2日,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江淮大眾深陷迷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三方協議中明確,江淮大眾將於2021年前引進西雅特品牌。合作方將基於各自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儲備,共同開發一款電動汽車平臺,用於生產江淮大眾車型,並共同進行電動化開發。然而,一年半時間過去了,江淮西雅特遲遲沒有動靜。就在一個月前,大眾汽車宣布延遲西雅特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如今大眾又宣布將收回西雅特手中的純電動車項目。如此一來,不僅江淮大眾西雅特未來成謎,就連大眾與江淮是否會繼續合作開發入門級電動車也成為了一個問號。
  • 江淮大眾拿到了生產燃油車優先權,大眾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繼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敲定後,在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共同籤署了包括江淮汽車集團、江淮大眾投資協議以及江淮大眾產品組合框架協議。當這起舉世矚目的國有車企混改計劃正式邁向正軌之後,江淮汽車的股票毫無意外地又大漲,在籤約當天漲了9.98%,報收11.02元/股。
  • 與江淮大眾產品共線生產,江淮嘉悅X4上市了|新車
    記者 | 侯卓鎧1近段時間,國內汽車領域最大的事件非大眾集團入股江淮了。與此同時,江淮汽車也正在抓緊自主乘用車板塊的產品發布速度,其3.0時代的嘉悅X4也正式上市了。6月27日晚間,在江淮大眾生產基地的一場雲發布會上,江淮汽車正式上市了全新小型SUV嘉悅X4,新車共推出6款車型,提供6款外觀顏色和2種內飾風格可選,官方指導價7.28-9.98萬元。在享受官方10000元現金優惠後,終端成交價格為6.28-8.98萬元。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
    2018年4月,思皓品牌首款車型E20X在北京車展前夕發布亮相,江淮大眾正式揚帆起航。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江淮大眾在成立之初被股東雙方寄予厚望,不但計劃要共同開發一款電動車平臺,還打算引進西雅特品牌。但在E20X上市之後,這艘巨輪卻停下了腳步。
  • 佔股50%,江淮大眾真改名了,「江淮」二字沒保住
    根據前幾天江淮汽車發布的合資合作事項公告來看,江淮大眾合資項目之中大眾中國的投資以及江淮汽車的投資增資已經完成,並且正式更換了工商登記名字,其中比較惹人注目的是公司名字的變更,從此前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換成了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也昭示著江淮汽車在這個合資項目之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了。
  • 大眾控盤江淮大眾,等於徹底放棄擴股南北大眾?丨壹觀察
    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革、交割完成》的公告,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揭秘江淮大眾共線生產 高標準造嘉悅A5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兩國的共同見證下,江淮汽車與大眾正式籤署合資合同。  2018年11月16日,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首款SUV——瑞風S4發布。  2019年9月27日,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首款轎車——嘉悅A5開啟預售。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_易車網
    今年12月初,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該合資企業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立還未滿3年時間,江淮大眾便如傷仲永一般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次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對江淮來說似乎苦澀要更多一些。
  • 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於今日正式落成
    12月8日上午,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成立於2017年12月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集團共同合資組建的企業,未來將有更多新能源車型於此研發中心誕生。  早在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中國投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控股」)三方曾共同籤署了《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此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共同籤署了對江淮大眾的增資協議。
  • 對於江淮說的「與大眾共線生產」,我每個字都存疑
    4月20日,江淮嘉悅X7上市,而在江淮官方的宣傳資料中,我們又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說法「與大眾共線生產」。其實嘉悅X7早就不是江淮與大眾共線生產的第一輛車了,自從2017年底、2018年初江淮大眾合資一事成形後,包括此前的嘉悅X7外,之前的嘉悅A5、瑞風S4和江淮iEVS4等新車都會在宣傳中,將共線生產當做主要賣點之一進行宣傳。
  • 簡評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公司一事...
    12月2日,江淮汽車發布了《江淮汽車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正式宣布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一更名事件背後的隱情是什麼?更名一事又對中國汽車產業意味著什麼?今天的這一期《五問五答》欄目,我們就將對此展開評論。
  • 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 江淮乘用車3.0時代首款SUV嘉悅X7上市
    嘉悅X7搭載1.5TGDI+6DCT/6MT動力組合,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作為中型SUV,嘉悅X7擁有大空間、智能配置和全面安全性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用車選擇,定義SUV價值新典範。  隨著江淮與大眾合作的不斷深入,江淮乘用車自2018年2月以來,全面應用德國VDA質量管理體系,在產品品質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
  • 江淮嘉悅A5首試:和大眾共線生產,產品力有多大提升?
    而這次參加嘉悅A5的試駕,我也得知這是江淮和大眾共線生產的第一款轎車,按江淮的說法,它們從大眾那裡學了很多,學到的東西都體現在了嘉悅A5上,所以這輛車對它們而言,跨越巨大。直接點,動態體驗有多接近大眾?那我也就不廢話了,直接從產品體驗說起。
  • 雷聲大雨點小,江淮大眾首款電動車玩換標?
    相比於還未出生的北京奔馳純電動產品,江淮大眾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已經呼之欲出了。不過江淮大眾的這款新車並沒有懸掛大眾的VW標誌,而是採用了一個全新的LOGO——形如閃電,新品牌中文名為思皓,英文名為SOL,但這款車型的具體名稱還未公布。
  • 江淮大眾:出師未捷身先死,喜獲增資淚滿襟
    有錢了,有錢了,江淮大眾有錢了。7月21日晚,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進行增資。江淮汽車向江淮大眾增資12.85億元,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增資52.17億元。扉旅汽車了解到,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在國內共有三家合資公司,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外,就是這種江淮大眾。雖然從註冊資本來看,儘管江淮大眾剛剛進行了增資,但與一汽大眾的243億元的註冊資本以及上汽大眾的115億元的註冊資本相比,還相差甚遠,但江淮大眾對於大眾汽車集團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 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 瑞風S4擁有的可不止是德系品質
    在筆者看來,這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帶來的德系品質有著莫大關係,這也是瑞風S4熱銷的關鍵所在。江淮大眾共線生產有何秘密?2017年,在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這次合資給江淮汽車帶來的改變來得這麼快,相當於是把德系品質基因直接融入到了江淮汽車身上。
  • 我們各自登山 山頂見
    來自阿瀅昨天21:16分享的一首歌曲配文:我不知道還要過多久位移為零的日子英語聽說考試推遲百日誓師直接跳過一模也不知道能不能如約趕上我們這屆 生於非典 考於肺炎想要斷網不去管很多事情但每天都有新布置的作業習題還有網課所以只能每天早上起來悶悶不樂地按開電腦雖然我可以儘量壓制自己不去看那些負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