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兩字沒了,江淮大眾改名大眾安徽,大眾入股國企50%股份

2020-12-27 新汽車志

江淮汽車更名大眾(安徽),大眾在合資公司中持股比例落定,大眾成為首個突破50:50股比紅線的外方汽車企業,標誌著過去36年的汽車產業保護策略正式裂了縫隙。

江淮汽車,這個不斷摸索「商轉乘」、「新能源汽車」道路的安徽汽車製造商,在時代的潮流下,默默讓出主導權,就像在合作中逐漸失聲的華晨和北汽。

折騰不熄,世間再無江淮乘用車

按照12月2日晚公告,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江淮汽車的乘用車宣告易主,「冠姓權」之爭折射出股權與話語權之爭。

具體來說,江淮汽車僅在合資公司中持股25%,而大眾中國持股75%,且江淮汽車的母公司江汽控股,原本100%由安徽省國資委持有,而今一半為大眾所有。

前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一語成讖:「一旦做了汽車工業就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哪一天停止了投入,停止了新的增長點,將會前功盡棄。」

商用車起家的江淮汽車,很早就開始向乘用車之路,也一度乘著SUV快速發展的東風,2015年乘用車銷量超30萬輛,但是小型SUV瑞風S3後繼無力,且一度暴露生鏽門問題,深陷低質低價的旋渦,口碑不佳。

2016年的江淮將自己的重心投入到新能源汽車上,憑著新能源車補貼,江淮一路高歌猛進,僅當年獲得補貼就超過39億元,超過很多車企一年的利潤,江淮還入股了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不過其新能源產品一直未能在市場掀起大的水花。

空有80萬輛的產能,江淮另闢蹊徑,轉而淪為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的代工廠。對此,江淮汽車的一把手還闢謠稱:「我們是共同設計,製造,最終向市場提供有競爭力的,對客戶有價值的產品,不是代工。」

然而,最終蔚來ES8上市時,車身上沒有一處江淮的字樣,現在看來,當年的對話有了幾分阿Q精神勝利法的意味。

諸多嘗試中,傾向於對當前熱點概念的模仿,沒有技術的持續投入,缺少鑽研和探究,這也是江淮汽車被市場拋棄的原因,某汽車分析師評論稱。

這次江淮乘用車委身大眾,江淮既是無奈,又是解脫。畢竟佔據總股比的25%固然不算多,但總好過一無所有的「0」,而且多年積累也不至於完全荒廢。再不濟,轉念想,商用車領域還有瑞風系列和Refine系列,尚可聊以自慰。

曲線救國,大眾是不是接盤俠?

即使已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企業,且年貢獻銷量400萬輛,大眾汽車仍然焦慮,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自己是否已被拋下。

選擇大比例持股江淮乘用車,大眾有意將其作為在華新能源車發展的支點,撬動中國、乃至全球的新能源車市場。

按照規劃,大眾集團將在江淮大眾(如今的大眾(安徽))投產4-5 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投產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的純電動、插電混動車型。

大眾(安徽)在2025年的預期產能為20-25萬輛,年度總收入達300億人民幣;2029年的預期產能為35-40萬輛,年度總收入為500億人民幣。

近期,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還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大眾汽車指望借中國合資夥伴江淮汽車生產最新的小型純電動車,最初只在中國生產,未來將出口到歐洲。不過考慮到早在2017年江淮就已與大眾合資,合資企業近年來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2018年4月江淮大眾第一款車思皓SOL E20X亮相,2019年9月曆時一年半之後正式上市。新車補貼後售價為12.80-13.80萬元,搭載電池容量為49.5kWh,工信部續航裡程為402km。橫向比較市場上主流電動車續航近600km,電池容量近100kWh的配置,思皓毫無優勢。在加上大眾方面對該車投入保守,引起江淮是否能保持大眾品質的猜測。

在生產領域,大眾給予江淮相當多的支持,導入了德國VDA質量管理體系,升級生產線,系統性的對江淮的產品進行提升,在大眾的幫助下,江淮的產品質量確實有了一定的提升,嘉悅系列通過自己的銷量也展示了大眾在汽車製造領域的獨到之處。同時,也創造了「大眾共線」這個讓江淮自豪,讓外人尷尬的稱號。不知道大眾會如何看待這一濃濃的倒貼感?

調整股比後,新產品是會掛思皓標,還是會掛VW的標,令人好奇。而且,對大眾來說,今後要同時處理好三家合資公司的關係,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得有高超的平衡術,才能避免產品重疊、內耗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在汽車電動化當道的時代,一汽和上汽還會安於大眾拿舊時代的燃油車來嗎?恐怕未必。

寫在最後

現如今,在政策、市場和技術多重因素疊加下,中國已率先形成全球最大的系能源汽車市場,並在產業鏈上形成了技術快速迭代的進步態勢,加上智能網聯和5G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接受度較高、充電站等基建較為全面,有望在全球引領這一輪汽車產業的變革。

大眾與江淮合作,江淮雖然上鬥不過已見成績的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傳統巨頭,下鬥不過黑馬崛起的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但好歹在新能源行業已有了十餘年的研發經驗,九代技術,四代產品。大眾在「大象轉身」之際,發現即使與一汽、上汽在燃油車領域的合作頗具規模,仍在新能源領域無處下爪,只能和寶能、恆大一樣,靠「鈔能力」迅速獲得所需要素。

兩者究竟是「強強聯合」還是「弱者抱團」?只需三五年,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對於江淮汽車來說 是把雙刃劍
    不久前,關於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一事件,引起了汽車界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江淮汽車官方也是積極闢謠。 近日,關於江淮汽車更名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進展:12月2日,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佔股50%,江淮大眾真改名了,「江淮」二字沒保住
    根據前幾天江淮汽車發布的合資合作事項公告來看,江淮大眾合資項目之中大眾中國的投資以及江淮汽車的投資增資已經完成,並且正式更換了工商登記名字,其中比較惹人注目的是公司名字的變更,從此前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換成了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也昭示著江淮汽車在這個合資項目之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了。
  • 江淮大眾拿到了生產燃油車優先權,大眾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繼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敲定後,在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共同籤署了包括江淮汽車集團、江淮大眾投資協議以及江淮大眾產品組合框架協議。當這起舉世矚目的國有車企混改計劃正式邁向正軌之後,江淮汽車的股票毫無意外地又大漲,在籤約當天漲了9.98%,報收11.02元/股。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
    12月2號晚間,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大眾控盤江淮大眾,等於徹底放棄擴股南北大眾?丨壹觀察
    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革、交割完成》的公告,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_易車網
    12月2號晚間,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大眾集團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
    今年12月初,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該合資企業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立還未滿3年時間,江淮大眾便如傷仲永一般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次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對江淮來說似乎苦澀要更多一些。
  • 改變「南北大眾」股比失敗 大眾(安徽)尋求新建合資模式
    根據大眾(安徽)規劃,未來將生產大眾MEB平臺產品,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投產。這是大眾在入股江淮之後,最新的動作。大眾(安徽)的前身是江淮大眾,後者是江淮和大眾在2017年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派駐人員。今年5月份,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_易車網
    今年12月初,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該合資企業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立還未滿3年時間,江淮大眾便如傷仲永一般退出了歷史舞臺。此次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對江淮來說似乎苦澀要更多一些。
  • 簡評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公司一事...
    《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其中,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增資人民幣2,382,732,197元,大眾中國投資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1,609,560,932元,江淮汽車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82,525,069元。由此一來,大眾中國投資成為了江淮汽車的母公司即江汽控股的股東,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安徽省國資委則持有江汽控股另外50%的股權並且仍然控制江汽控股。
  • 「大眾汽車(安徽)」 開啟大眾中國新棋局
    大眾汽車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式拿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大眾」)絕對控股權,並將其控股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馮思翰表示,「大眾汽車(安徽)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集團在全球電動出行方面的協同效應,推進中國電動化戰略,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願景。」
  • 江淮大眾深陷迷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早在2016年,就有消息稱江淮旗下的純電動車有望納入與大眾的合資公司體系,並將掛西雅特車標在國內進行銷售,這一傳聞在2017年再度泛起,並最終在2018年11月坐實——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西雅特聯合籤署諒解備忘錄
  • 與江淮大眾產品共線生產,江淮嘉悅X4上市了|新車
    記者 | 侯卓鎧1近段時間,國內汽車領域最大的事件非大眾集團入股江淮了。與此同時,江淮汽車也正在抓緊自主乘用車板塊的產品發布速度,其3.0時代的嘉悅X4也正式上市了。6月27日晚間,在江淮大眾生產基地的一場雲發布會上,江淮汽車正式上市了全新小型SUV嘉悅X4,新車共推出6款車型,提供6款外觀顏色和2種內飾風格可選,官方指導價7.28-9.98萬元。在享受官方10000元現金優惠後,終端成交價格為6.28-8.98萬元。
  • 大眾安徽 前世今生
    但與寶馬不同的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有著一汽、上汽、江淮三個合資夥伴,股比的調整將是大眾與多家中國企業間的話語權和控制權的複雜博弈。從江淮大眾到大眾(安徽),江淮讓渡了合資公司的控制權,但也會讓大眾未來將更多的資源放在大眾(安徽)的身上,形成大眾在華新的增長極,從而帶動整個安徽省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 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於今日正式落成
    12月8日上午,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成立於2017年12月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集團共同合資組建的企業,未來將有更多新能源車型於此研發中心誕生。  早在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中國投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控股」)三方曾共同籤署了《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此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共同籤署了對江淮大眾的增資協議。
  • 雷聲大雨點小,江淮大眾首款電動車玩換標?
    而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收購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更是一則重磅消息,看來戴姆勒和北汽在新能源市場的合作會無比深入和緊密。相比於還未出生的北京奔馳純電動產品,江淮大眾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已經呼之欲出了。
  • 揭秘江淮大眾共線生產 高標準造嘉悅A5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兩國的共同見證下,江淮汽車與大眾正式籤署合資合同。  2018年11月16日,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首款SUV——瑞風S4發布。  2019年9月27日,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首款轎車——嘉悅A5開啟預售。
  • 投資200億元力推中國電動化戰略 大眾汽車(安徽)「上線」
    感謝中國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使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進程得以加速推進。」12月8日,在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汽車(安徽)」〕揭牌暨研發中心竣工和製造基地開工儀式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
  • 江淮大眾:出師未捷身先死,喜獲增資淚滿襟
    有錢了,有錢了,江淮大眾有錢了。7月21日晚,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進行增資。江淮汽車向江淮大眾增資12.85億元,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增資52.17億元。扉旅汽車了解到,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在國內共有三家合資公司,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外,就是這種江淮大眾。雖然從註冊資本來看,儘管江淮大眾剛剛進行了增資,但與一汽大眾的243億元的註冊資本以及上汽大眾的115億元的註冊資本相比,還相差甚遠,但江淮大眾對於大眾汽車集團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 對於江淮說的「與大眾共線生產」,我每個字都存疑
    4月20日,江淮嘉悅X7上市,而在江淮官方的宣傳資料中,我們又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說法「與大眾共線生產」。其實嘉悅X7早就不是江淮與大眾共線生產的第一輛車了,自從2017年底、2018年初江淮大眾合資一事成形後,包括此前的嘉悅X7外,之前的嘉悅A5、瑞風S4和江淮iEVS4等新車都會在宣傳中,將共線生產當做主要賣點之一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