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南北大眾」股比失敗 大眾(安徽)尋求新建合資模式

2020-12-13 騰訊網

經濟觀察報記者王海宣、高飛昌半個月前的廣州車展上,思皓品牌下突然出現了江淮的燃油車產品,這引來外界紛紛猜測,現在謎底揭曉了。

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下稱「大眾(安徽)」)在安徽合肥揭牌,同時其研發中心竣工,製造基地也已經開工建設。根據大眾(安徽)規劃,未來將生產大眾MEB平臺產品,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投產。這是大眾在入股江淮之後,最新的動作。

大眾(安徽)的前身是江淮大眾,後者是江淮和大眾在2017年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派駐人員。今年5月份,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在投資交割完成後,令人意外的是,江淮大眾卻更名為了「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而隨著大眾(安徽)成立,此前雙方合資的江淮大眾已經發布的「思皓」品牌也已轉移至江淮汽車旗下運營。江淮大眾在2018年推出思皓品牌,產品主要由江淮汽車負責研發生產,競爭力有限;而原計劃在江淮大眾引入西雅特國產的計劃也發生變動,引發外界對於大眾、江淮合作生變的猜想。

「公司有大量江淮的人回去了。」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江淮大眾變身為大眾(安徽)之後,大眾顯然向以更獨立的方式來運作這家公司。這種模式可能更接近華晨寶馬的運營方式——外方掌握絕對的主導權。這是大眾在南北大眾中未曾嘗試過的新模式。在燃油車時代,大眾憑藉與中國兩家龐大的國企進行合資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9年,大眾在中國銷量達到423萬輛,約佔中國乘用車銷量(2144萬輛)的五分之一。但對等的股比讓大眾無法更多的獲得利潤,大眾曾經多次試圖改變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其與一汽的股權變更更是持續了十餘年之久。而在2018年中國宣布放開汽車合資股比之後,德國大眾也曾單方面放出風聲要改變在上汽大眾中的股比,在引起上汽集團不滿之後,此事最終作罷。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大眾正試圖在中國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合資合作體系,並強化自己的掌控力。一個新的大眾中國棋局在形成。

施壓南北大眾

按照計劃,大眾(安徽)股改後新合資公司由大眾中國控股;新建MEB工廠並投放4-5款MEB平臺產品,首款車型將在2023年下線;新工廠產能將在2025年達到20-25萬臺。這個新變化令外界對新能源汽車時代大眾在中國的布局產生了新猜測。

MEB平臺是大眾集團推出的首個純電模塊化平臺,此前,大眾在歐洲市場推出了MEB平臺首款純電動車型ID.3,這款車在今年10月份已經取得歐洲市場的銷量冠軍,11月份也在歐洲多個國家銷量排名第一。目前在南北大眾中都有相應的產品引入計劃,按照大眾此前的雙車戰略,也是一款車引入兩個版本,分別在兩家公司中投產。

但在大眾(安徽)中會如何安排產品,目前還是未知數。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大眾集團此前對中國市場的規劃,未來兩年它將在中國市場投放8款國產電動車型。目前已經引入了ID.4這是否意味著剩下的7款中,有4-5款是分給了大眾(安徽)。另外,在2022年股比完全放開之後,不排除大眾中國(安徽)公司的業務會拓展到燃油車和混動車型。

外界認為,在擁有自己掌握完全話語權的大眾(安徽)之後,大眾會傾向於將資源輸入這個公司之中,這可能會對南北大眾形成事實上的壓力。「要改變在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中的股比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但是大眾自己另起一攤子卻更為容易。」分析人士指出。三家公司的良性競爭將擴大其品牌的市佔率,目前大眾旗下除了大眾有3家合資公司,該公司控股的奧迪品牌也已經成立了第二家合資公司。

從目前的動向來看,大眾正在把合肥變成它的電動車核心基地。除增持江淮大眾外,大眾今年11億歐元投資了合肥本土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大眾表示,它將在安徽打造一個電動出行基地,其正在與國內外供應商協商在大眾(安徽)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並邀請電動車供應商入駐。這些動向對於垂涎於獲得大眾技術和品牌加持的江淮,或者是已經和合作多年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此次發布會上,大眾汽車(安徽)沒有過多談及生產製造基地的規劃。「因為2023才SOP,現在一切有序推進中。」大眾中國上述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至於大眾汽車(安徽)在營銷等方面的工作,大眾中國還尚未成立專門團隊負責。「有點早,沒車呢還。」對方表示。

思皓的新角色

在大眾(安徽)迎來高光時刻,但此前的思皓品牌卻陷入低谷。「經雙方同意,思皓品牌的運營已轉移至江淮汽車集團。思皓品牌及商標仍歸大眾(安徽)所有,大眾(安徽)將思皓相關商標的使用權授予江淮汽車集團。」12月10日,大眾中國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個品牌已經是江淮汽車的了。」

記者諮詢多家經銷商了解到,之前歸屬於江淮大眾的思皓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納入江淮乘用車銷售渠道。「E20X前幾天剛賣了一輛,現在店裡沒現車,不過可以預定。」北京一家江淮4S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思皓品牌運營的轉移並不意外。「江淮大眾前期沒有車型可以從德國引進,所以推出思皓來填補空白期。」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記者,「大眾後續有能力、有時間、有精力推出更多的車型投投放市場以後,大眾(安徽)肯定是要推廣從德國引進的車型,這樣的話才能打開局面。」

思皓品牌雖被大眾(安徽)「拋棄」,但其所具備的大眾基因仍具有很大吸引力。「思皓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在持續深化合資合作的進程產生的,目前是屬於江淮汽車與合資公司共用品牌。同時,思皓品牌隸屬於大眾汽車十三個子品牌之一。」江淮汽車在對思皓品牌的歸屬上這樣強調。

對江淮汽車來說,他們或許正需要這樣一個新品牌。目前諸多車企正在進行換標以刷新品牌,特別是與商用車採用統一標識的車企正在積極改變。比如一汽奔騰、東風風神、東風風行、新寶駿等車企都啟用了新標。江淮乘用車此次可以利用思皓車標,這個操作思路也大致一樣。

在引入思皓品牌後,江淮汽車乘用車進入「三品牌時代」,「原先的江淮乘用車事業部併入目前江汽集團旗下思皓汽車事業部了,也就是說目前的思皓汽車事業部是兼顧此前瑞風、嘉悅以及目前的思皓車型。」12月8日,江淮汽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大眾安徽 前世今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大眾安徽,前世今生隨著大眾(安徽)的加入,南北大眾的雙雄之爭有可能會變成一場「三國殺」。利益的分配,促使著外企試圖提高在中國合資公司的股比。但與寶馬不同的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有著一汽、上汽、江淮三個合資夥伴,股比的調整將是大眾與多家中國企業間的話語權和控制權的複雜博弈。
  • 大眾控盤江淮大眾,等於徹底放棄擴股南北大眾?丨壹觀察
    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革、交割完成》的公告,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
    雖然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兩家合資公司已經為大眾帶去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並且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品牌效應,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來說,依然有著更多的潛力可深,特別是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股行業變革的衝擊。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便許多順應這股趨勢更進一步。 完成增資,外方最大股比合資整車公司來了!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_易車網
    雖然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兩家合資公司已經為大眾帶去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並且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品牌效應,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來說,依然有著更多的潛力可深,特別是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股行業變革的衝擊。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便許多順應這股趨勢更進一步。 完成增資,外方最大股比合資整車公司來了!
  • 「大眾汽車(安徽)」 開啟大眾中國新棋局
    這將意味著,中國汽車業股比對等合資時代落幕,外方股權佔比最大合資公司誕生。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日前,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據悉,在投資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將接管大眾汽車(安徽)的企業管理權,此合資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將納入大眾汽車集團財報。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表示:「大眾汽車(安徽),承載著我們助力中國電動出行發展的堅定承諾。
  • 股比放開再落重錘
    「在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後,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為繼華晨寶馬後又一家改變股比的中外汽車合資公司。」有分析認為,這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完成對江淮大眾的戰略投資,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這也是第一家實質上完成股比變更的汽車合資公司。「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的合資股比放開再進一步,也開啟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合作的新模式。」
  • 江淮兩字沒了,江淮大眾改名大眾安徽,大眾入股國企50%股份
    江淮汽車更名大眾(安徽),大眾在合資公司中持股比例落定,大眾成為首個突破50:50股比紅線的外方汽車企業,標誌著過去36年的汽車產業保護策略正式裂了縫隙。江淮汽車,這個不斷摸索「商轉乘」、「新能源汽車」道路的安徽汽車製造商,在時代的潮流下,默默讓出主導權,就像在合作中逐漸失聲的華晨和北汽。
  • 佔股50%,江淮大眾真改名了,「江淮」二字沒保住
    根據前幾天江淮汽車發布的合資合作事項公告來看,江淮大眾合資項目之中大眾中國的投資以及江淮汽車的投資增資已經完成,並且正式更換了工商登記名字,其中比較惹人注目的是公司名字的變更,從此前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換成了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也昭示著江淮汽車在這個合資項目之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了。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對於江淮汽車來說 是把雙刃劍
    不久前,關於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一事件,引起了汽車界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江淮汽車官方也是積極闢謠。 近日,關於江淮汽車更名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進展:12月2日,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簡評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公司一事...
    12月2日,江淮汽車發布了《江淮汽車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正式宣布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一更名事件背後的隱情是什麼?更名一事又對中國汽車產業意味著什麼?今天的這一期《五問五答》欄目,我們就將對此展開評論。
  • 江淮大眾拿到了生產燃油車優先權,大眾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繼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敲定後,在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共同籤署了包括江淮汽車集團、江淮大眾投資協議以及江淮大眾產品組合框架協議。當這起舉世矚目的國有車企混改計劃正式邁向正軌之後,江淮汽車的股票毫無意外地又大漲,在籤約當天漲了9.98%,報收11.02元/股。
  •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合肥研發中心竣工製造基地開工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在在安徽合肥正式揭牌,同時大眾(安徽)研發中心正式落成,而位於合肥的製造基地也正式開工,就此,大眾汽車(安徽)日後將成為大眾集團在國內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利器。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
    今年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之後,股價隨即漲停,市值突破200億。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竣工,同時製造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儀式結束後僅半個多小時,江淮汽車便再次漲停。截止至12月15日收盤,江淮汽車報收12.89,市值已經超過244億。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_易車網
    今年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之後,股價隨即漲停,市值突破200億。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竣工,同時製造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儀式結束後僅半個多小時,江淮汽車便再次漲停。截止至12月15日收盤,江淮汽車報收12.89,市值已經超過244億。
  • 年終銷量前瞻合資篇:本田滿分,日產危險,南北大眾不同命_易車網
    德系:南北大眾 同源不同命大眾在國內汽車市場一直是銷量老大,南北大眾更是當仁不讓的銷量前兩名,但在今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之間的差距則逐漸拉大,甚至被上汽通用反超。今年1-11月,一汽-大眾累計銷量188.75萬輛,跟其232.5萬輛的年銷量目標相比,一汽大眾仍有近44萬輛的銷量壓力,最後一個月很難完成銷量任務。
  • 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在華電池供應商「組團」
    目前,大眾汽車在中國有三家合資公司,分別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以及江淮大眾。今年5月底,大眾汽車實現對江淮大眾控股,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馮思翰告訴記者,江淮大眾將專注做新能源汽車,預計推出4~5款新車型,不會讓江淮大眾同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進行競爭。
  • 大眾與兩田,一車分南北,誰更受市場寵愛?
    三大合資品牌,南北鏡像,不謀而合採用了「雙車戰略」,齊頭並進,還是同車不同數呢?10月,乘聯會登記在冊的汽車品牌共有118個。當月銷量低於1000臺的汽車品牌共有47個,佔汽車品牌總數的39.8%。其中,有15個汽車品牌銷量為零,基本已宣布淘汰出局。未來幾年,品牌消亡的速度更快,數量更多。
  • 大眾新工廠落戶合肥,2023年投產ID.3? 【圖】
    大眾在華電動布局落子頻繁。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安徽)在合肥揭牌,並舉辦全新工廠開工儀式,預計將在2023年投產首款大眾MEB純電動車型。這是大眾集團在本月初對江淮大眾完成75%股份的增持,將合資企業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後,做出的另一個重要布局。大眾表示,將與合資夥伴未來在合肥共同投資200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生產與研發。
  • 合資品牌空調濾芯哪家強:大眾最普通、本田最良心?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先從合資品牌出發,一起探討各熱門車型在空調濾芯上的規格。本來打算按照熱銷車型一個一個分類,但無奈查詢起來太過費勁,而且很多車型在空調濾芯上基本通用,乾脆按照品牌來劃分。大眾、豐田、本田、別克、日產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在本篇文章中都會提及。
  • 諾基亞的毒雞湯,會不會在大眾汽車身上重現?
    在中國,目前有上海安亭MEB工廠和廣東佛山MEB工廠,南北大眾的ID.4分別在兩家工廠生產,各自規劃的MEB車型年產能是30萬輛。 未來,MEB平臺最主流的純電車型,也將主要出自於這兩家大眾。 目前,大眾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增加到第3家,也就是「江淮大眾」。 由於大眾投資10億歐元獲得了江淮集團50%的股份,所以增持江淮大眾股份到75%。12月初,「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大眾集團掌握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