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許多新手媽媽的喜悅感不知不覺中被各種焦慮代替,比如擔心奶不夠、擔心睡不夠、擔心溼疹、擔心過敏、擔心缺營養……
有一種最常見的新媽媽焦慮,相信很多我們公眾號的讀者都經歷過,那就是「大便焦慮」。
大便似乎可以解釋很多問題:大便這樣,肯定肚子不舒服,所以睡不好;大便這樣,肯定是消化不好,所以發育不好……偏偏寶寶的大便,也真是不爭氣:不是又稀又多,就是久等不來,不僅顏色奇怪,還有泡泡,有黏液,甚至有血絲!
這種戰戰兢兢,我也有過。妞妞小的時候睡不好,每晚醒的次數7次起步,上不封頂……我就總懷疑她是不是什麼地方出問題,總想找到原因,看皮膚,看大便,總在她身上「挑刺」。結果每次帶她看醫生,都被告知,不是寶寶出問題了需要「修」,是我。潛意識裡希望她出問題了,可以對症下藥,不然無法解釋啊!怎麼這麼折磨人。
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診斷和建議也常常給新媽媽添亂:動不動就「過敏」、忌口,再不行就上安慰劑(益生菌、乳糖酶)。喝過一口配方奶仿佛就要給寶寶貼上個標籤,有啥問題都能溯原到新生兒期的餵養上,蓋章「過敏」……
我的一個在某市兒童醫院工作的親戚,因為所謂的「母乳性腹瀉」(根本沒有這種病!),吃藥斷奶,換配方奶。
我的大學同學,因為寶寶大便有黏液看醫生。第一位醫生說,沒問題,正常的。她不放心,又看了一位醫生,這個醫生說,有感染,還給寶寶開了抗生素。終於,我同學放心了……
不得不說,當媽後,我們的心態變得很奇妙。寶寶身上一有和我們預想不同的狀況,就必須找出問題、解決掉,否則怎麼也不放心。
今天這個媽媽,她是眾多為大便焦慮的媽媽中的一個,她寶寶的大便集中了大家擔心的很多問題:次數多,稀,有泡泡,有奶瓣,有黏液,有血絲……
大家來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這種大便吧(本文的圖片都需點擊查看)。
母乳性腹瀉焦慮
「母乳性腹瀉焦慮」,是全世界最無謂的焦慮,真的是白擔心了!所謂母乳性腹瀉,描述的不過是完美的人類嬰兒大便。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醫學上沒有一種疾病叫母乳性腹瀉,沒有一種腹瀉類型叫母乳性腹瀉。
腹瀉是一種疾病,指大便稀水,且次數比平常的頻率多。腹瀉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時候是由於被汙染的食物。不太常見的時候,可能是由其他疾病,比如腸道炎性疾病或者腸易激症候群等引起的。
但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多,並不是超過平常的頻率,本來就多,就該多。母乳中也沒有導致腹瀉的病菌,寶寶也沒有腸道疾病。
如果圖片無法加載,就猛戳幾下空白處
通常來說,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頻繁地便便和稀便,只是說明寶寶有充足的奶喝而已。如果6周前的寶寶每天大便次數少於一次,反而是要排查是否餵養充足。
母乳寶寶大便的次數一開始可能非常多,但通常會在第6周到3個月之間慢慢地減少。到後來,可能幾天或者更長時間不大便(我遇到最長時間不搭邊的記錄是21天),只要寶寶發育正常,精神狀態正常,都被認為是健康、正常的現象。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腹瀉呢?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小寶寶的腹瀉的警示信號是排便次數突然增加,超過了喝奶的次數(因為小寶寶很容易喝奶後排便,如果超過喝奶次數則可能意味著腹瀉了),並且,大便中的水分異常高。腹瀉可能是寶寶感染了病菌,也可能和食譜突然改變有關。
當寶寶出現腹瀉,頻繁地拉水樣便,可能出現脫水。如果寶寶真的出現腹瀉症狀,應該繼續母乳餵養,並且補充適合寶寶月齡的電解質溶液。
乳糖不耐受焦慮
一些大便次數比較多的寶寶會被診斷為「乳糖不耐受」,或者「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什麼是「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呢?
除了「原發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種罕見的基因缺陷,嬰兒通常都對乳糖耐受,但是我們消化乳糖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腸道健康狀況的影響。如果寶寶生病,比如腸胃炎,可能在之後會持續一段時間,消化乳糖的能力受到影響,這時,我們認為寶寶只是出現了「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來,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實際上是一種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狀,但疾病消除後,症狀會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服用乳糖酶對乳糖不耐受有任何幫助,其原因是乳糖酶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非常容易失去活性,它們經過胃就基本上全軍覆沒了。
繼發性乳糖不耐受通常不需要做什麼,給寶寶的身體一些時間去恢復就好了。
如果因為感染,大便格外稀,通常注意更加頻繁地餵養,或者在必要的情況下用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即可。
十天不排便焦慮
別用大人的標準去判斷寶寶的粑粑。便秘是指乾燥結塊難以排出的大便,不是多少天不大便。尤其2到3個月大的母乳寶寶,兩個禮拜不拉粑粑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不意味著寶寶的肚子裡全是粑粑,而是因為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留多少渣質需要排出去,所以拉粑粑的次數大大減少。這段時間,只要寶寶活力、食慾正常,沒有異常哭鬧,尿量沒有減少,就不必擔心。
在添加輔食以前,母乳寶寶出現便秘的情況非常罕見。拉粑粑時,寶寶的小臉蛋經常漲得紅紅的、嘴裡還發出聲音,這都是正常的,並不是便秘,而是寶寶還在學習如何協調腹腔和盆腔的肌肉來增加腹腔壓力,排出便便,所以看上去顯得格外費力。
圖片來源:pixabay
奶瓣焦慮
母乳寶寶的粑粑一般都是稀稀糊糊的,有時候裡面還能看到白色米粒狀的東西,這是因為一部分母乳沒有被完全消化,又沒有膽汁混合就被排出,屬於正常現象。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很多家長都期待寶寶的粑粑成型。對喝配方奶的寶寶來說,腸道無法完全消化奶中的營養物質,而沒有消化的那部分排出來較為容易成形,或呈條狀軟便。但是,如果寶寶喝的是母乳,那麼家長就需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很多要到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後,粑粑才開始成形。
綠便焦慮
有的寶寶,粑粑看上去始終有點偏綠,呈黃綠色,只要體重增長正常,喝奶正常,精神狀態好,就不需要擔心。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乳糖超負荷(Lactose overload)
如果寶寶有很多「綠色泡泡便」,可能是出現了「乳糖超負荷」。注意這並不是乳糖不耐受,不需要處理,而是乳糖沒有消化完全。小寶寶的消化功能本來就不夠成熟,對乳糖的消化功能不佳。乳汁裡過多的乳糖發酵後產生氣體和水,使得寶寶腸道蠕動加快,深綠色的膽汁在腸道中還來不及變色,就隨著便便一起被排出體外,因而出現了「綠色泡泡便」。
有人認為,前奶的乳糖含量比較高,後奶脂肪和熱量較高,改善的方法是儘量讓寶寶在一側乳房餵久一些,再換到另一側。
其實,前奶和後奶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在一次哺餵中,後奶的脂肪含量並不一定高於前奶。
多喝水也不會「稀釋」乳汁;多吃脂肪高的食物,也不會讓乳汁中的脂肪變多。
奶喝得不夠
如果寶寶奶喝得太少,也可能出現綠色便,而且便便不多。
需要強調的是,媽媽們千萬不要一看到綠色粑粑,就胡思亂想---「難道我的奶水不夠了?」。這裡的意思是,當寶寶沒有喝到足夠的奶時,可能有綠色便;而不是綠色便就說明奶水不足。
點擊查看👉【奶水不足的真正表現】
食物不耐受
假如母乳寶寶常有大量的綠色便便,並且煩躁不安、難以安撫,尤其伴有諸如皮疹、嘔吐、拒絕進食、血便等症狀時,寶寶可能對媽媽吃下的某種食物出現了過敏,比如牛奶蛋白過敏。
但是,即使對專業醫務人員來說,牛奶蛋白過敏的鑑別診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每個寶寶過敏所表現出的症狀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另一方面,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並不特殊,如皮疹、腹部絞痛、腹瀉等在嬰幼兒中其實很常見,這些都使得確診比較困難。
總的來看,牛奶蛋白過敏主要發生在喝配方奶的寶寶中,母乳餵養的寶寶雖然也可能出現(因為媽媽的飲食),但機率要低得多--純母乳餵養寶寶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的比例約為0.5%;並且,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即使發生了牛奶蛋白過敏,症狀也往往較為輕微,出現嚴重過敏症狀的情況非常罕見。
媽媽吃了很多綠色的食物
媽媽吃了許多綠葉蔬菜或者其他的綠色食物時,寶寶的粑粑也可能被染成綠色;寶寶開始吃輔食以後,綠色食物也可能讓粑粑呈現綠色。
大便血絲焦慮
不少媽媽看到寶寶大便裡出現血絲後會特別焦慮(包括我自己),擔心寶寶出現了過敏,從而影響腸道發育、生長發育。
其實已經有證據表明,大便出現血絲就是主要發生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但這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情況,往往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好轉、消失,也不會影響母乳寶寶的健康和發育。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寶寶大便有血還可能是以下這些情況導致的:
1 寶寶皮膚嬌嫩肛門周圍因便便時用力,或者頻繁的便便而破損出血;
2 過敏,最常見是牛奶蛋白過敏,特別是當寶寶還沒有加過輔食,很有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
3 媽媽的乳頭破損或別的出血被寶寶吃下去,可能顯現在大便中(無害);
4 一些特定的細菌或病毒感染;
5 結腸炎、腸套疊、腸梗阻等可能的腸道功能紊亂。
沒有任何一種情況需要停母乳。這裡的每一種情況,最好的餵養方式仍然是母乳餵養。大便有血,排除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腸梗阻腸套疊等,寶寶發育良好、精神狀態良好,是不影響健康的。
如果是混合餵養,或者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偶爾出現血絲,排除肛門周圍的細小傷口、嚴重的結腸炎、腸套疊等問題(病理情況下血會比較多,寶寶也會哭鬧不止),則考慮牛奶蛋白過敏的可能性。和母乳餵養的寶寶一樣,如果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沒有其他明顯的過敏症狀,發育良好,往往也不用太過擔心。可以諮詢醫生,換一種配方奶;如果結合有其他過敏症狀,考慮換深度水解配方奶或者胺基酸配方奶。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就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大便黏液焦慮
寶寶大便中有少量黏液,而沒有其他症狀時,往往是正常的。人的腸道都會分黏液,目的是幫助大便更有效地通過腸道。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大便通過腸道的速度相對更快,所以也更容易出現大便裡有黏液的情況。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猛戳幾下空白處查看
假如寶寶的表現和往常不同,比如出現了難以安撫的煩躁不安、發熱、異常嗜睡、嘔吐、便中帶血,或者黑便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是純母乳餵養,沒有給餵任何其他的液體或者食物,你幾乎不用擔心任何大便問題(除非大便中出現大量血跡)。但媽媽也要注意留心寶寶斷奶期間可能的大便變化。當替換掉母乳的時候,寶寶可能出現一些不適,要考慮是不是對新的奶源過敏,或者新食物的過敏或不耐受。
雖然寶寶生病時,他們的粑粑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但別總盯著寶寶的粑粑看,更加重要的是寶寶的精神狀態和發育情況,也就是生長曲線。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寶寶精神充沛、沒有異常哭鬧、大多數時候餵奶後表現出滿足、生長曲線正常,寶寶就再健康不過了。
參考文獻:
【1】breastfeeding.support, Why is my baby’s poop green? https://breastfeeding.support/why-is-my-babys-poop-green/
【2】Healthline, Why is there mucus in my baby’s poop?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ucus-in-baby-poop#see-a-doctor
- END -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溼疹】了解嬰兒溼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