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辰辰小棉襖
純母乳餵養寶寶的媽媽們會擔心,綠便了,有黏液,有氣泡,甚至有酸臭味,臭雞蛋的氣味,這些是不是有問題的粑粑呀?
每天都有很多媽媽們在寶寶的大便上面糾結,然後不斷地提出疑問,不斷的懷疑自己。
1、異常大便
我覺得對於我這種無所謂的重口味人來說,首先應該上個圖,大家保持鎮定
【嬰兒大便卡】
一共有九色大便顏色,這是一套【膽道閉鎖早期篩查—臺灣推行的大便卡】目的即在於提醒家長使膽道閉鎖兒能透過大便顏色比對,及早被發現以及接受手術治療。
這個大便卡旨在提醒注意0-60天大新生兒的大便顏色,及早發現肝膽疾病兒童。如果你家寶寶出現1-6中的大便的話,請你馬上就醫。
2、關於大便次數
大便次數也是媽媽們糾結和關心的問題。如果是純母乳情況一天十次大便或者十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頻繁並且比較液態的大便是由於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的纖維素——低聚糖,再加上母乳餵養嬰兒腸道中以雙歧桿菌佔優勢、母乳成分由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數也偏多。
同時多次的大便也反應了寶寶得到了充足的母乳。由於寶寶排便是沒有規律可循的,其實每一個寶寶排便的頻率都不相同,甚至同一個寶寶的排便頻率也會從上一周到下一周產生變化。
一開始,您的寶寶有可能每吃一次奶就排一次便。可是沒過多久就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大便了,但是最後拉出來的大多是金黃色,軟軟的,成型的大便,這個不屬於便秘,我們俗稱「攢肚子」,因母乳中營養物質容易被吸收,所以殘渣少,致有些嬰兒排便間隔長,但大便不乾結。
特別說一下關於腹瀉的問題,西爾斯專門說:為了預防和糾正脫水,要給寶寶吃母乳,如果沒有母乳,則是口服補液鹽。
可見母乳是可口良藥和精神安慰啊。其實,在我們說腹瀉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觀察寶寶的尿量如何,精神頭如何,體重增長如何?同時也要考量前一陣子的大便情況。
3、一些讓媽媽們糾結的大便情況
綠便:我想這個是很多媽媽糾結的點,因為一說綠便,很多資料都會顯示這是飢餓性大便,於是媽媽會很自然的想到是不是我母乳不足呀,其實很多的綠便的成因不是母乳不足,有的時候反而是母乳太充足了,「前後奶不平衡」,寶寶吃到太多的前奶,後奶吃得相對少。前奶富含乳糖,需要靠寶寶腸道裡的乳糖酶來消化。
吃到太多前奶,寶寶腸道中的乳糖酶應付不過來,就會有大量乳糖不完全分解發酵,形成綠色泡沫便,說到前奶太多,有一些媽媽就會說那我用吸奶器吸掉一些再來餵怎麼樣,這裡我們是不提倡的,我們做母乳餵養,不是養大便哦,前奶後奶孩子都需要。按需哺乳,逐步達到平衡後,孩子需要的就恰到好處了。不要擅自去調整前後奶的比例哦。
還有乳汁進到身體後,有種成分先轉變為膽綠素,然後再轉化為膽紅素,如果消化不太好就會有膽綠素排出,出現綠便。需要說明的是大便中最重要的色素成分來自膽汁,膽汁是由肝臟生成,儲備在膽囊中的,當我們進食時,膽汁就從膽囊排到腸道,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正如我們的常識所知,新鮮的膽汁是綠色的,只不過膽汁在長長的腸道中會經歷許多化學反應(寄居在腸道的各種細菌參與其中),膽汁就逐漸轉變成黃色。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的腸道還很短,腸道內的細菌還很少,分泌的膽汁常常還沒有轉變成黃色就隨著大便排出體外,所以2個月以內的寶寶排綠色或黃綠色大便通常是生理現象。對於大一些的寶寶,當受涼時腸道蠕動會加快,有時也會排出綠色的大便,需要說明的是,綠葉蔬菜中的葉綠素不會進入到母乳當中,自然也不會染綠寶寶的大便。
綠便的產生有很多種可能,
其一、前奶攝入過度,
其二、腸道發育不完善,
其三、新生兒腸道短,
其四、受涼導致腸道蠕動過快。
所以呢,綠便不是飢餓便,不是受驚嚇,有可能是受涼,更多可能是正常現象。
帶粘液的大便:這種情況有時候當寶寶流口水特別多時會出現,因為唾液中的粘液常常沒有被消化。不過,大便中的粘液也是感染或過敏的一種明顯跡象。如果同時還有其他症狀,或者大便中的粘液持續時間超過兩天,你就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還有其他問題。
泡沫,略帶酸味:也是寶寶前奶吃的過多,後奶攝入不足導致的。泡沫是糖不完全代謝的產物。也有媽媽說自己吃了甜食以後寶寶的大便泡沫明顯増多。
奶瓣:就是大便中有顆粒狀的東西,寶寶的大便裡有顆粒狀的東西是好事。如果新生寶寶的大便裡看上去似乎有種子似的顆粒狀的東西,那麼你應該好好高興一下。因為這些顆粒看上去是沒有消化完的奶塊,是寶寶吸收了充足的母乳後,用不完的殘餘後乳,這說明母乳很充足,寶寶吸收的營養很好,很充分。
有臭雞蛋味道:這是由於奶中蛋白質較多,消化不良導致的。
4、大便帶血
寶寶大便中帶的血有時是亮紅色,有時是黑色(這說明血被消化了)。
大便中出現亮紅色血的原因有幾種,如果你注意到以下情況,要帶寶寶去看醫生:
大便正常,但有紅色血絲,這通常是牛奶蛋白過敏的徵兆。
便秘大便,有些紅血,血液附著於大便外,不與大便混合,便常規示紅細胞及便潛血陽性,這可能是因為肛門撕裂或有小痔瘡。
腹瀉大便,摻雜紅血,這說明是細菌感染。
如果是大便中有黑血,通常看起來像是黑色的罌粟或芝麻籽,那常常是因為寶寶在吃母乳的時候吞下去了媽媽乳頭破裂流的血。雖然這說明你需要吃點兒止疼藥,但對寶寶來說沒有什麼危險。不過,你還是應該帶他去看醫生,以便確定不是其他更為嚴重的問題,比如寶寶的腸道流血之類。
對於排便帶血應注意大便和血液的關係。如果大便為柏油色,應考慮胃部出血,嬰幼兒極少見;如果血液均勻混於大便內,可考慮腸道出血,可能與食物過敏等有關;如果血液與大便分離,特別是排便後出血應該考慮是肛裂。對於肛裂的診斷很容易。將肛門輕輕扒開,即可見到放射狀的小裂口。
5、寶寶排便異常怎麼辦
如果孩子排便出現異常,比如:稀水樣,大便帶黏液或血等情況,主要將大便中最可疑部分取出置於小塑料瓶內或保鮮膜內,於排便後2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查。
檢查項目應該包括大便常規(大便性狀、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細菌數量等)加上大便潛血、輪狀病毒抗原等。若為陰性,可考慮腸絞痛、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因素所致。
不能給孩子服抗生素。否則,會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若便常規中發現大量紅細胞,且便潛血陽性,排除肛裂的前提下懷疑過敏。若大便中有很多白、紅細胞,才可考慮腸道感染。
在媽媽覺得寶寶大便異常的時候應該先觀察寶寶的精神,只要進食正常、體重增長正常,沒有反常的哭鬧,進食差、睡眠不安就不要為此而煩惱。孩子是藏不住的病的,如果媽媽不放心的話,就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不要進食容易引起脹氣的食品,比如大蒜、蘿蔔、西藍花、牛奶、奶製品等,不要吃得太涼、太油膩,也不要吃帶刺激性的食品。因為寶寶的飲食全部由您提供,您這個「食堂」的內部狀態就需要特別關照。
如果發現寶寶大便有異常,又自己找不到原因,就要儘快找醫生看看情況。寶寶的日常飲食要多注意,看身體反應,好好調理。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絡,分享給各位有需要的寶媽寶爸,小寶寶的健康是我們最關心的,多學習一點,陪伴小寶寶一起健康成長)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