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蒙殺死關羽之後,自己也突然死了?兩者究竟有何關聯?

2020-12-12 香茗史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初期雖取得了一定優勢,卻不想呂蒙白衣渡江,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終兵敗被殺。然而,呂蒙在斬殺關羽後不久,便也突然離世,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文藝作品之中,呂蒙皆是死於非命

不論是《三國演義》小說,還是新舊兩版《三國演義》影視劇,呂蒙均為「七竅流血」而死,而在小說中,呂蒙死亡的直接原因便是「關聖顯化」復仇。由於《三國演義》影響力太大,以致很多人對此信以為真。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對於呂蒙之死有著詳細記載,按照其中所寫:關羽遇害之後,孫權盡得荊襄之地,於是設宴犒賞三軍,不僅將首功者呂蒙置於上位,而且還親自斟酒賜予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卻突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

眾將大驚之下上前相救,呂蒙則推倒孫權,大步上前坐到了孫權的位置上,喝道,「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 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大驚之下,連忙率領眾將士下拜,卻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從小說的這段描寫來看,呂蒙之死顯然是由於「關聖顯化」復仇。舊版《三國演義》雖然採用了這種說法,但並未拍攝這一段。

不過,在新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雖然呂蒙同樣是「七竅流血」而死,但卻是被孫權毒殺的。原因在於孫權知道關羽之死會激怒劉備,從而挑起東吳和蜀漢的戰爭,因此想方設法的想將責任往曹操那邊推,然而呂蒙卻沒有聽從孫權的命令,不僅持續追殺導致關羽死亡,而且還砍了關羽的人頭,於是孫權便毒死了呂蒙,一方面是為了降低蜀漢方面的仇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對呂蒙的不服調遣進行懲罰。而之所以會對原著進行改動,我想主要還是源於「關聖顯化」這種事情太過玄妙,而且在審核上可能會遇到問題。

然而,不論是《三國演義》小說,還是新舊兩版電視劇,雖說呂蒙死因各有不同,但呂蒙顯然都是死於非命,而且死狀都比較悽慘,皆是「七竅流血」而亡。

呂蒙患病而亡,極可能是因為瘟疫

根據《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的記載,奪取荊州之後,孫權加封呂蒙為南郡太守,加封孱陵侯,賞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極力推辭金錢賞賜,孫權卻堅決不許,然而「封爵未下,會蒙疾發」,孫權連忙將呂蒙接至公安,安置在內殿,便請各方名醫診治,甚至不惜重賞求醫,然而最終也未能挽救呂蒙的性命。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呂蒙顯然是因病去世,且病症來得極為突然。而從呂蒙患病之後孫權的表現來看,他顯然是想要極力挽救這位部下的,毒殺呂蒙之說也就不攻自破了。不過,關於呂蒙到底是因何病而亡,卻並未見於史料,目前比較主流的猜測有以下兩點:

1、舊傷復發而亡。這種說法認為,呂蒙畢竟率兵徵戰,身上難免會有各種舊傷,而奇襲荊州時又勞心費力,最終導致舊傷復發。然而,由於當時戰爭正值關鍵時刻,精神高度集中之下尚且能夠硬撐,但當荊州平定之後,由於身心鬆懈,病勢突然爆發,就此一命嗚呼。不過,這個說法更多只是猜測而已,史料並未記載呂蒙有過重傷記錄,而且如果僅是舊傷復發,即使以當時的醫療條件無法完全救回呂蒙,延續性命卻應該是能夠做到的,應該不會如此快的暴斃。

2、感染瘟疫而死。《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有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即襄樊之戰爆發的這一年,荊州地區爆發了瘟疫,而孫權則下令免除了荊州地區的稅負。由於呂蒙當時正率軍在荊州作戰,極可能在此期間感染瘟疫,並最終因此而死。需要注意的是,當年一同參與襄樊之戰的孫皎和蔣欽,也於同一年病逝,應該皆為感染瘟疫而死。

事實上,東漢末年的瘟疫極為頻繁,尤其是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04年至219年),被人們稱為「傷寒」的這次大瘟疫,規模極為龐大,史料對此多有記載。曹植便在《說疫氣》中寫道,「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中便有四人因瘟疫而死(徐幹、陳琳、應瑒、劉楨),「醫聖」張仲景家族也有大半因瘟疫而死。

而就在襄樊之戰爆發一年半以後,夷陵之戰後曹丕南下攻吳,戰事進展本來極為順利,最終同樣因為瘟疫而被迫撤軍。可見,彼時荊州地區應該是遭遇了一場大瘟疫,而呂蒙等將領之所以身死,極可能與這場瘟疫有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沒想到竟然是這樣!
    《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呂蒙被關羽的靈魂附體。然後關羽就把呂蒙給搞死了。然而《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則記載呂蒙殺關羽後不久「蒙疾發,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
  • 關羽到底是誰殺的,呂蒙孫權還是馬忠,為什麼要殺關羽囚禁不行嗎
    看三國你得分清楚到底以什麼為背景,是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還是三國志這樣的正史,又或者是三國題材的電視劇,背景不同,結果有可能會不同,比如三國中關羽的死,不同的背景,關羽的死法就不同。這個時候,陸遜向孫權建議不要殺關羽,因為這會引來劉備強烈的報復,孫權覺得陸遜的話有道理,於是派人下令給呂蒙,結果傳達命令的人到了呂蒙的軍營時,呂蒙猜出來了使者的來意,根本不見使者,反而違抗孫權的命令,繼續追殺關羽,直到呂蒙成功地殺死了關羽,電視劇中還有呂蒙滿臉是血的鏡頭。
  • 呂蒙擊敗關羽後,為何不饒關羽一命而非要殺死他,以致引火燒身?
    不僅在諸葛亮的戰略發展中,高度肯定了荊州的作用,而且魯肅也對荊州頗為看重,其言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千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從這裡也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劉備、孫權二人都想得到荊州的原因了。而孫權和劉備對於荊州的爭奪主要有三次,即劉備借荊州,呂蒙襲取荊州三郡,以及最後的關羽失去荊州。
  •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中國一直有許許多多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許許多多的謎一樣的故事。小時候爸爸媽媽會用一些鬼神之說來恐嚇我們。不過呂蒙也受得了報應,按照道理來說,呂蒙殺了關羽,孫權肯定是要高高興興地給他升官的。可是呂蒙殺了關羽沒有幾天就死了。而且死的非常的慘,兩個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明顯就是被嚇死了的感覺。
  • 三國名將呂蒙是怎麼死的?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吳國有一員大將叫呂蒙,他一生徵戰沙場,所立戰功無數。可關於他的死因千百年來眾說紛紜,同時期的名將如黃忠、張郃、龐統、徐晃、太史慈、甘寧 等,皆是因中箭而死。再者就是如關羽,呂布,夏侯淵、典韋等人因戰敗而身死,甚至還有因氣急攻心而死的周瑜,王 朗。
  • 為什麼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呂蒙還要殺?_魯肅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為什麼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呂蒙還要殺?
  • 呂蒙奪荊州,為何非殺關羽,以至引火燒身?
    《三國志》記載,東吳抓到關羽,內部對其存留有過爭論。但是魯肅死後,呂蒙為首的對蜀強硬派佔據了上風,他們最終處死了關羽。劉備發兵之時,孫權非常恐懼,可東吳既然並不想惹來蜀國拼命,為何要殺死關羽?很多人認為這是關羽傲慢,和呂蒙存在個人矛盾等因素導致的,這是不對的。
  • 東吳大將呂蒙為何非要殺了關羽?原因其實很簡單!
    兩國之間最大的結仇,應該是蜀國關羽為東吳呂蒙所殺,直接引起劉備率軍徵討,最終也是雙方互有折損,都傷了元氣。 蜀將關羽,是蜀國劉備結拜兄弟,五虎上將之首,一生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後世備受推崇,以武聖關公留名千古。關羽一生忠肝義膽,誓死追隨劉備。早年殺顏良斬文丑,被世人成為萬人敵。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助東吳攻打南郡曹仁之後,將關羽任命為襄陽太守,此後留守荊州。
  • 關羽和黃忠都殺不了潘璋,為何關興能輕鬆地將潘璋殺死?
    從整個戰場形勢來看,關羽必敗。關羽開始撤軍,在荊州的呂蒙善待關羽及其將士的家屬,甚至比關羽還要好。關羽派遣的見呂蒙的使者回來後,呂蒙對待部署親屬的事情傳開了,為了自己家屬的安危,關羽的部下軍心渙散,喪失了戰鬥力。關羽只好帶領自己的兒子關興和幾十個親信走了麥城。
  • 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會敗在「吳下阿蒙」的手上
    後來有人把他推薦給小霸王孫策,孫策一見之下,認為這小子還是有過人的膽氣嘛,當下正是用人之際,就把他留在身邊當個隨從。只從這兩件事來看,此人不過是個匹夫而已,不會跟成語發生什麼關係,也不會有機會在戰場上擊敗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關雲長。也許有博學的讀者已經從題目中看出,今天我們要說的「吳下阿蒙」,就是後來吳國的中流砥柱,被孫權拜為南郡太守,封爵孱陵侯的呂蒙。
  • 關羽之死的幕後黑手,竟然是東吳的一個算命先生!
    那麼關羽的死究竟誰是幕後黑手呢?提這個問題,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很好笑,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肯定就是東吳的潘璋、馬忠了,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兩個人也是聽命於上級做的,算是刀斧手的角色,絕對不能說是幕後的黑手。那有人還會說,應該是呂蒙了吧?正是因為呂蒙白衣渡江,才徹底端掉了關羽的大本營,使他無路可退,最後白走麥城。
  • 三國時期,有個人把呂蒙斬於馬下,但是他後來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呢
    但是在一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存在,並且他們的事情與他們的故事都被我們給流傳了下來,而且還變成了我們現在的電視劇,用真實的人物來表現出來,這個時代便是三國時期。三國是一個戰亂的時期,關羽在那個朝代是被人們所熟知的,他在人們心目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但是到後來他還是被呂蒙給殺害了。
  • 我國唯一不能修關帝廟的地方,周圍15裡不許祭拜關羽,有何隱情?
    呂蒙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大概是兩個成語,一個是「吳下阿蒙」,這是因為呂蒙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卻不喜歡讀書,長大之後還只能認幾個字,因此人們便用「吳下阿蒙」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淺薄,是個文盲。自「士別三日」之後,呂蒙就變成了一個文武兩全的將軍了,而他也通過計謀瓦解了蜀軍士氣,最終擒斬關羽。公元前219年7月時,關羽帶兵進攻曹魏諸地。而孫權早先想要與關羽結姻,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但關羽卻十分傲慢,怒罵來使不說,還直呼孫權之子為「犬子」,這就是罵孫權是狗啊,因此孫權便趁此時讓呂蒙開拔去襲擊關羽。
  • 關羽丟失荊州後,本有最後一次機會逃生,卻被此人一句話葬送
    因為哪怕在糜芳投降後,關羽依然還有最後一個機會逃生,甚至能重回荊州……二、真正「殺死」關羽的人據《三國志》載:當時的東吳大都督呂蒙偷襲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後,呂蒙興奮異常這一席話說得呂蒙背後直冒冷汗,意識到了自己的魯莽,一面按兵不動,一面暗地探訪情況。果然得知,許多關羽的舊部早已互相取得了聯繫,就等著呂蒙離開,然後幹掉糜芳,重新拿回南郡。
  • 在奪取荊州的時候,散發出了自己的光芒,讀書使呂蒙變強大
    雖然說呂蒙可以說是孫權一手給培養出來的,對於孫權來說,呂蒙更像自己的愛將,在當時吳國境內還有許多的將領,他們或許就能力來說,比起呂蒙是強了多少,可是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哥哥孫策的手下才被發掘出來的,所以孫權再用這些人的時候,心裡總會有一些隔閡。而在用起呂蒙的時候,孫權就會感覺十分的順手,十分的開心,哪怕是現在呂蒙的能力並不是十分的高。
  • 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計謀運用經典戰役,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呂蒙白衣渡江作為三國裡最經典、最成功的一次軍事行動之一,直接造成了關羽兵敗身死,蜀國失去荊州,導致失去爭霸天下的能力,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關羽打得喘不過氣來,一面盡全力阻擋關羽,一面派人許諾割江南給孫權,並寫信給孫權遊說他起兵襲擊關羽的後方來減輕曹軍的壓力,孫權看完曹操的書信非常高興的就立馬答應了。 隨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怎麼奪取荊州,呂蒙自薦可奪荊州,做了一番分析,孫權聽後大喜並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呂蒙。
  • 《三國演義》死了的關羽突然睜開眼睛,曹操砍的樹流血,可信嗎?
    三國演義裡,關羽被害這一段描寫本來就有很多迷信的東西,因為關羽死後享受人間煙火,以其忠義成為了武財神,到現在民間還有很多供奉關公神像的。關羽和關平在江東被孫權殺害,關羽魂靈不散飄飄蕩蕩來到了玉泉山,玉泉山上有一個老和尚普靜,以前在汜水關鎮國寺救過關羽,和關羽有過一面之緣。
  • 揭秘:歷史真相—為何東吳三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都短命
    東吳歷史上先有周瑜破曹於赤壁,又有魯肅聯劉抗曹,繼而又有呂蒙奇襲荊州,之後陸遜夷陵破蜀,故而穩固江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專研歷史的人不難發現一個秘密,周瑜,魯肅,呂蒙皆英年早逝,這究竟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背後另有玄機呢?
  • 危樓易傾:論「關羽之死」
    註:「天下有變」即曹操之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章太炎《正葛》註:章氏認為關羽之死,諸葛亮是幕後主使。近代文學影視作品對此觀點亦多有影射附和。如電影《關雲長》(2011),影片結尾即借曹操之口,明確指出:關羽之死,在於劉備(故意)不救。章太炎等人的論點,有悖主流。
  • 這個儒將為吳國立下汗馬功勞,桃園三兄弟皆因他而死
    擊敗關羽,打退劉備,鋒芒畢露以陸遜的能力,必然不會平庸,很快機會就來了,呂蒙在抵抗關羽的最前線,後來呂蒙生病回到建業,陸遜就去見了呂蒙,兩人一番長談後,呂蒙覺得陸遜是個人才,可擔當大任,等到孫權找到呂蒙諮詢他誰可以頂替他的時候,呂蒙毫不猶豫的推薦了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