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因功高震主被殺,被剝奪軍權的劉秀是如何東山再起的

2021-01-09 大鵬說事

在昆陽大戰中,兩萬漢軍打敗王莽四十餘萬主力部隊,一時間聲威大震。各地豪傑見狀,紛紛積極響應,反抗新朝統治的浪潮頓時席捲全國。

漢軍將領大多驕橫跋扈,手下的士兵更是兇狠蠻橫,唯獨劉秀的軍隊,所到之處,紀律嚴明,不搶東西不搶人,有人因此認為劉秀並非等閒之輩。

同時,王莽也給劉縯開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懸賞金額:凡殺死劉縯者,獎勵食邑5萬戶,黃金10萬斤,並直接提拔為三公級別。

新市兵、平林兵的諸位將領,看到劉縯、劉秀兄弟的名氣越來越大、威望越來越高,就暗地裡鼓動更始帝劉玄把他們除掉,免得養虎為患。

劉秀的政治敏銳性還是比較高的,他對劉縯說:「這勢頭越來越不對勁。」劉縯為人很講義氣,神經比較大條,他笑著答道:「一向就是如此嘛。」

幾天以後,更始帝劉玄大會各路將領,叫劉縯把他的佩劍拿來看看。繡衣御史申徒建隨即進獻了一塊玉玦,暗示更始帝趕緊下決心動手吧!

然而,更始帝還是有所顧慮,劉縯是自己還沒出五服的本家兄弟,無緣無故就把他殺了,好說不好聽,所以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事後,劉縯的舅舅樊宏對劉縯說:「申徒建獻玦,其用意恐怕與範增鴻門宴獻玦的意思一樣!」劉縯聽後沉默不語,但也沒下決心分裂。

起初跟著劉縯兄弟一塊起事的李軼,見勢不妙,就轉投了更始帝劉玄。劉秀告誡劉縯說:「不能再相信這個人了。」劉縯不予理睬。

劉縯的部將劉稷勇冠三軍,當他聽說劉玄被立為更始帝後大怒,起兵圖謀大事的是劉縯、劉秀兄弟,劉玄何德何能竟敢稱帝?

劉稷的莽撞舉動正中劉玄下懷,他下令把劉稷抓起來,要殺了他。劉縯不知是計,看到愛將被抓,就站出來為劉稷求情。

李軼、朱鮪等人趁機勸說更始帝劉玄連劉縯也抓起來,一塊殺掉。劉玄唯恐夜長夢多,就在當天將二人一起秘密殺害了。

得知大哥劉縯被劉玄殺了,正在前線打仗的劉秀,腦袋嗡得一下子就大了,怎麼辦,怎麼辦,要不要帶兵殺回去為哥哥報仇?

劉秀思來想去,覺得還得戒急用忍,因為自己的威望不如大哥,手下沒什麼嫡系部隊,貿然跟更始帝劉玄翻臉,自己的勝算不大。

於是,劉秀強忍悲傷,單槍匹馬,連夜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絕口不提昆陽大捷的功勞,一個勁兒地表示兄長以下犯上,自己也有過錯。

在這一過程中,劉秀既沒有私下接見大哥劉縯的那些老部下,也沒有為大哥劉縯操持喪事,言談舉止、飲食作息和平常日子一樣。

更始帝劉玄一看,這是高手啊!自己沒法藉機發飆了,只好命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並賞了他一座大宅子,對他進行監視居住。

為了迷惑更始帝劉玄,劉秀每天飲酒作樂、醉生夢死,並大張旗鼓地迎娶了苦思多年的夢中情人——豪門千金陰麗華,過上了沒羞沒臊的日子。

綠林軍攻克長安以後,更始帝準備定都洛陽,於是命劉秀代理司隸校尉,讓他先到洛陽去整修宮室、府衙,劉秀這才算擺脫了監視。

雖然新莽政權已經覆滅,但是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除此之外,各地起義軍也紛紛進行武裝割據。

於是,更始帝打算派個親近大將巡視黃河以北,南陽派系的大司徒劉賜建言:「安撫河北,只有文叔(劉秀字文叔)有這個能力。」

可是,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綠林軍將領強烈反對讓劉秀出巡河北,理由很直接,不是劉秀沒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強。

劉玄有點左右為難,讓劉秀去吧,相當於是縱虎歸山;不讓他去吧,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自己這個皇位也坐不穩當。

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劉秀在部下馮異的指點下,給左丞相曹竟送了份大禮。於是,勝利的天平終於朝向了劉秀這邊。

最終,在中間派曹竟的支持下,更始帝劉玄任命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黃河,巡視、安撫河北各州、郡。

雖然劉秀表面上一直花天酒地的,但自從大哥劉縯被更始帝處死之後,劉秀獨處時就不再飲酒吃肉,他的枕席上常有淚跡。

所以,劉秀非常珍惜這次巡視黃河以北地區的機會,一路上公平合理的考核幹部、發落囚犯、廢除苛政,恢復前漢的官名制度。

因為劉秀的這支隊伍紀律嚴明,受到官吏、百姓的真心擁護,爭先恐後的用美酒佳餚犒勞劉秀的屬下,劉秀一概婉言謝絕。

聽說,劉秀去了河北,一部分對劉玄不滿的開始蠢蠢欲動。南陽人鄧禹騎著馬一路追趕劉秀,一直追到鄴城才追上。

劉秀見狀,就對鄧禹說:「我有權力授爵封官,先生遠道而來,必是想得個一官半職。」鄧禹說:「所言有誤。」

劉秀又說:「既然不是,那你又是為什麼?」鄧禹說:「只是希望明公威加海內、恩布四方,我也能乘機立點小功,也好青史留名!」

劉秀一聽就笑了,把鄧禹留在自己的住處,倆人徹夜密談。至於談的是什麼,因為大鵬不像太史公那樣有上帝視角,所以並不得而知。

後來,據當事人鄧禹透露,當時他就勸說劉秀,要著意延攬英雄,贏得人心,以便創立高祖當年的功業,拯救萬民於水火。

因為更始帝劉玄的才能很平庸,手下的將領也都是鼠輩,並沒有什麼深謀遠慮,統治不會長久,到時候您在河北振臂一呼,大業可成。

劉秀被鄧禹的這一番話說得心花怒放,就把鄧禹留在身邊做親信幕僚。每當劉秀有什麼猶豫不決,鄧禹也往往能給劉秀提供正確的建議。

除了鄧禹,主簿馮異、騎都尉耿純等人都主動留下來輔佐劉秀。劉秀在河北逐漸羽翼豐滿,培養出了屬於自己勢力。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東漢世祖劉秀,騎牛上陣,破敵逆襲,史稱光武中興!
    「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劉秀出獄後,和大哥劉縯一起召集部下,起兵造反!那個年代,講究的是上陣親兄弟,而且大哥劉縯多年來廣交豪傑。所以起兵是以劉縯為首,南陽的劉氏親友和市井豪傑們一併加入,人不多,因為都是親戚,所以有老少都有,有家人。
  • 史上最完美的夫妻組合,劉秀與陰麗華,看他們如何書寫人生輝煌
    劉秀,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我國東漢的開國皇帝,諡號「光武皇帝」。劉秀雖是宗室之後,但因為漢武帝時期推行推恩令,所以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淪為布衣了。當時西漢王朝日漸衰敗,漢成帝因專寵趙氏姐妹造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功高震主的典故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
  • 為何都說劉秀是"位面之子"?看完劉秀身上發生的神奇事你就明白了
    說到「位面之子」,我們不得不提劉秀了,劉秀重新統一全國所經歷的事跡是真的神奇,且往下看。王莽篡政,劉秀起義西漢自從漢武帝開始,便開始出現了外戚幹政,王莽便是裡面最著名的一位,王莽剛開始做事時勤勤懇懇,廣結賢士。凡是投靠他的人,無論出身貴賤,王莽都以優厚的俸祿相待,相反自己卻過的一貧如洗。這王莽積累了不小的民心。
  • 幹掉他的劉秀卻開掛了!
    劉秀在家族中也並不算什麼,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妹妹,劉秀只是家裡一個性格偏向文靜,愛讀書的小兒子。劉秀9歲時,父親去世,叔父撫養他直至成人。成年後的小夥子劉秀依然文靜低調,最喜歡的是種田……他的大哥劉縯則完全相反,年輕氣盛,喜歡結交各種豪俠,是一個鋒芒畢露的猛士。
  • 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為什麼有個外號叫「銅馬帝」?
    由於各種原因,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在網上有個外號叫「位面之子」,而劉秀生前也有一個外號——銅馬帝。現在很多人大概明白「位面之子」的意思,那麼劉秀為什麼有個外號叫「銅馬帝」呢?
  • 劉秀勸降朱鮪,朱鮪:我殺你哥,不敢降!劉秀: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因嫉妒和恐懼劉演能力,朱鮪、李軼等部將勸劉玄殺掉劉演,劉玄遂下令逮捕劉演並斬首。可憐劉演,作為反王莽的先驅者和中流砥柱,一不小心成為「廢物」劉玄的刀下鬼。對於兄長被無故殺害,劉秀是怎樣反應的呢?他馬上跑到劉玄面前,自求處分;並未為亡兄穿孝服,飲食、言談、舉止,一切如常;對劉演舊部也只談感謝,不談復仇。
  • 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東山再起,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東山再起也不例外。那麼,它的典故出自哪裡?與何人有關?謝安,現在河南太康人,東晉的政治家、名士。
  • 同樣是皇帝,為什麼劉秀會給人一種從不殺功臣的錯覺?
    劉秀也殺功臣,而且剛當上皇帝就開始布局殺功臣了。劉秀一生,至少殺死過真定王劉楊、劉讓兄弟,彭寵、龐萌、劉揚、鄧奉、韓歆、蔣橫、歐陽歙、李軼……等十幾或幾十個功臣。 相較於劉邦殺功臣喜歡拿呂后來頂鍋,劉秀殺害功臣卻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劉秀的大小老婆都沒能力為他頂鍋。
  •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殺手下功臣?
    不過,劉秀與他的兄弟,倒是既做到了共患難,又做到了同富貴。打下天下後,劉秀手下的功臣們,終身富貴,而且,富貴爵祿還延續到了他們的後人。劉秀是怎麼做到的呢?就在公孫述等人還沒有被平定時,劉秀就已經「休諸將於洛陽,分軍士於河內」,防止大將久任「尾大不掉」。同時,劉秀就找到了邳彤、耿純,讓他們讓出軍權,就國。劉秀對不大情願的耿純說:漢文帝讓周勃就國,作天下的表率,現在也是一樣的。
  • 淺析光武帝劉秀對中央統治機構的改革,防止第二個王莽出現!
    淺析光武帝劉秀對中央統治機構的改革,防止第二個王莽出現! 王莽通過一系列操作後,終於攫取了西漢的政權。只是王莽建立的政權卻是短暫的,很快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等到劉秀建立東漢後,是以西漢王朝的繼承者自居的,對於王莽的一切自然是持否定態度。
  • "昆陽一戰帝業始"系列之四 奮勇殺敵,劉秀聲名鵲起 下 「萬人必死...
    □記者盛夏文圖  劉秀很牽掛打宛城的大哥劉 ,雖然他並不知道宛城已被更始軍拿下,但他明白,昆陽城守軍如果知道宛城歸己,士氣定會大漲。  當劉秀帶領敢死隊衝進新軍營地時,最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王邑、王尋下了道奇怪的命令:各營勒卒自持,不準擅自出兵。  這道命令造成了嚴重後果:在劉秀三千敢死隊極其猛烈的攻擊下,王邑中軍人馬很快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陣勢大亂。諸將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誰也不敢前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潰敗,王尋被殺。
  • 為何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基本都沒有他呢?
    劉秀是我非常敬仰的帝王,也是歷史上少有的零差評帝王。生在他那個時代的百姓,是有福氣的,基本沒有戰亂,他的雲臺28將相當有名,他沒有殺過一個和他並肩打天下的將領,他自己的後宮也治理井井有條,沒有宮闈之亂,難得!他可能沒有高祖、漢武帝那麼熱血,但是他終結王莽的那場昆陽大戰,堪稱神作,所以,有人說他也是穿越過去。
  • 歐陽歙之死:光武帝劉秀唯一的一次殺功臣,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我們的印象中,「千古一帝」的劉秀自開國後似乎沒有殺過開國功臣,這是由於劉秀的人格魅力所在,其實,劉秀也殺過一個功臣,他就是當時的大司徒(也就是丞相)歐陽歙,罪名是「度田不實」,從罪名上來看,丈量土地不準,罪不容誅,但是劉秀殺他卻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後是怎麼免得殺身之禍的?
    自古君王一直很忌憚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尤其是對於權力欲重又能力、威望一般的君王,更是非常害怕手下臣子過於有權、有聲望。因此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雖對皇帝忠心,但卻因功高震主而被殺的能臣。南北朝宋文帝時期的大臣檀道濟、南宋高宗時的嶽飛都是因皇帝對臣子的猜忌,臣子功高震主而被殺。中國歷史帝王中,像漢光武帝那樣寬仁、李世民那樣有威望、趙匡胤那樣仁慈的皇帝還是少數,大多數帝王都會對威望較高的臣子有一種忌憚。因而這些臣子要想避免遭到殺戮,得會有一些自保方法。一、功成身退。
  • 東漢的建立與劉秀的「光武中興」
    漢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他的父親已經不是王侯,只是居住在南陽郡蔡陽(竟湖北棗陽縣西南)的地方望侯。劉秀的哥哥劉演性格剛毅,慷慨豪放,結交天下英雄;劉秀個性謹慎,不露鋒芒,只是讀書種田,學一點武術。
  • 劉秀不殺功臣也沒出問題,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學他,反而學劉邦?
    然而等到打下了江山這些功臣突然發現,自己以往信任和崇拜的大哥變了,稍有不慎,就會翻臉了。西漢的劉邦選擇了趕盡殺絕,對這些老兄弟下了死手。東漢的劉秀並沒有像先輩學習,反而開闢了一條新路,對功臣沒有動分毫,還和有功之臣共享榮華富貴。然而,有了這麼多案例,可是朱元璋為什麼不學習劉秀,反而學了劉邦呢?
  • 桃城之戰:劉秀親自指揮的救援戰,水平如何?難怪毛主席說劉秀會打仗!
    【解析】桃城之戰,是劉秀剿滅董憲、龐萌的關鍵戰役,但只是數萬規模的救援戰,在中國戰爭史上微不足道,不過對於劉秀來說,這場戰鬥比昆陽之戰更能體現劉秀的軍事才能。毛主席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右者,其次則朱元璋。同時又說過,劉秀是最會打仗的皇帝。這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要說打硬仗、惡仗。
  • 劉秀對豪強的安撫與鎮壓,是實現光武中興的無奈之選
    劉秀能在海內分崩、天下大亂的時局中走到最後,少不了的就是各方豪強的幫助。 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的後代,但是因為漢代實行推恩令,所以皇族是一代不如一代,劉秀那一支的世代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劉秀的父親劉欽這一代,只是濟陽縣的一個小官員。而劉秀又九歲就失去了父親,只得回棗陽老家靠叔父劉良撫養,成了一個普通的平民。
  • 將軍自覺功高震主,主動請求解甲歸田,皇帝:你留下,我不殺你
    身為君主跟前的人,既要努力建功立業,又要時時謹防功高震主丟掉性命。歷史上有很多功臣都死於功高震主,最有名的如韓信,雖然他從未有過不臣之心,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誰讓他的存在讓皇帝寢食難安呢!秦國的大將王翦也有過這樣的煩惱,他自覺已經功高震主,就在一次打勝仗歸來時,主動向秦始皇請求解甲歸田。然而,秦始皇卻拒絕了他這一請求。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