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 臨床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
心理病理學的實驗室模型
1.實驗性神經症:是最主要的病理心理學的實驗室模型。
2.恐怖症、強迫症、衝動性行為和焦慮症。
3.癔病和催眠:催眠是一種社會的交互作用,在催眠的過程中,一個人(被試)根據施術者的暗示而產生各種富於想像力的體驗。
心理缺陷的心理病理學研究
1.精神分裂症:在心理缺陷方面研究最長、投入精力最大的領域,這種研究的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語言和交流方面,因為這是精神分裂症思維障礙的最典型的表現。
2.情感障礙。
3.實驗室模型與心理缺陷研究的連接。
4.缺陷辨別的問題。
認知神經心理學
1.對面孔和物體的識別:面孔的不同方面的加工是能獨立地失效而不影響其他的成分的功能成分。
2.病人的疾病失認與單側疏忽:病人若大腦的右半球受損傷,會出現一系列神經病理學的症狀,包括左側身體癱瘓、視野缺陷、出現單側疏忽,以及左半邊身體的感覺障礙等。除此之外,這些病人似乎完全意識不到這些缺陷,這種現象稱為病人的疾病失認,並且這種疾病失認的發生可能與前面提到的全部或某一缺陷有關。
3.記憶缺失綜合症: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神經障礙的結果。
4.作為研究心理缺陷模型的認知神經心理學:認知神經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已被迅速地應用於被稱為功能障礙的心理缺陷的研究之中。
C11 心理病理學和心理治療研究
心理病理學研究的方法學
1.遺傳和生物學特徵
(1)基因技術:主要採用間接的基因分析方法;
(2)腦成像技術:由於神經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技術用來探索活的人腦的解剖和功能的特徵。
2.認知因素
(1)記憶偏差:首先是在對正常人的深度加工模式中進行的;
(2)注意過程:包括認知幹擾試驗、雙耳聽覺和歸因視覺注意。
3.社會環境因素
(1)生活應激:包括各種不幸的生活事件;
(2)社會支持:具有良好社會支持的人們能減少遭受各種不利心理和軀體困擾的危險性。
異常心理的縱向研究
1.緩解、惡化和復發。
2.從一種障礙到另一種障礙:同時發病。
3.小結:具有主要臨床特徵的病人在某一時刻的精神症狀的特點大大影響了傳統的異常分類形式。
評估心理治療的策略
1.治療記錄策略:強調療法可能是多方面的並包含多個在概念上和操作上存在差異的成分。
2.治療分解策略:由分析某種給定治療方案的成分所構成。
3.治療組合策略:指為提高治療的效果,通過增加成分來發展另一種治療方案。
4.治療參量策略:是指改變治療的某些成分以決定如何最大限度地造成治療性的改變,通過治療維度或參量被改變以發現實施治療的最佳方式。
5.治療結果比較策略:即比較兩個或更多的療法,說明哪一個治療對一個特定的臨床問題是較好的。
6.病人和治療者變量策略:指人們更關注的是病人和治療者,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特徵。
7.治療過程策略:探討治療的改變機制,以及治療過程中治療者和病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問題。
心理治療研究中的方法學和設計問題
1.臨床機能障礙的鑑別和說明。
2.治療管理:(1) 治療的代表性;(2) 治療的說明與整合。
3.治療者變量:(1) 訓練;(2) 治療者的個人特點。
4.評估變量:(1) 結果測量的選擇;(2) 症狀的減少和社會化功能的增加;(3) 隨訪評估的時間確定。
5.臨床上的顯著性。
治療評估研究的計劃、實施和評估
1.病人的樣本的特徵:
2.治療者;
3.治療;
4.評估;
5.一般性問題。
C12 臨床心理學中的人格和個案研究
人格理論與人格研究的方法學
1.特質(個體差異)模型:特質論或說個體差異模型認為行為的基本決定因素是特質,即在行為中起決定作用的穩定的潛在的素質或說特質。
2.心理動力學模型:該模型設想內部決定因素(人格的核心)是在不同情境下各種行為的源泉。
3.情境模型:強調情境因素是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
4.交互作用(互動)模型: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5.人格研究的方法學:人格研究既受研究者本人的理論傾向的影響,又會受某種方法學的影響。
6.人格研究中的社會文化背景。
人格研究的主要爭論
1.「個人—情境」的論爭:行為的一致性與獨特性,現在有三種主要的研究行為一致性或非一致性的策略。
(1)相關研究策略;
(2)多維變異成分分析策略;
(3)個人與處理的實驗設計。
2.對一致性問題的評價:從相關研究的角度看,支持行為的跨情境一致性的證據普遍不足,倒是有支持在相似情境下適度的行為一致性的證據。
3.作為人格研究中的一個變量的「情境」:認為情境對於理解行為來說只是一個變量,還需對情境進行系統的研究。
臨床心理學中的個案研究
1.精確及系統的評估;
2.重複測量;
3.實驗條件的詳細說明:
4.重複:所有的有效知識都應該是能重複的;
5.變異程度的確定;
6.個案研究的實施及其創造性使用。
個案研究中的設計要素
1.系列內設計的要素:即從組成一個時間序列的一系列數據點中提取出對其穩定性、水平或趨勢的評價。
2.系列間設計的要素:對從某一個系列測量中得到的數據的穩定性、水平或趨勢的評估與對另一個系列的測量同時進行。
3.組合系列設計的要素:好幾種設計要素都用比較(既有系列間數據比較又有系列內比較)來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