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為何身披黑白條紋?研究發現或為躲避蚊蟲叮咬

2020-12-22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GIGAZINE新聞網2月21日報導,150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的一個謎題就是「為什麼斑馬有黑白條紋?」其中,提出了「為了避免捕食者」、「為了有效控制體溫」、「為了社會機能」等好幾種假設,但至今為止尚未得出結論。日前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們也對此展開了調查,並追加了「是為了避開吸血寄生蟲」這一新解釋。

從事這項研究的Tim Caro教授和Martin How博士的團隊使用視頻分析技術,使用馬蠅等昆蟲、斑馬以及無條紋的馬進行了實驗。Caro教授在2014年論文中指出,斑馬和腿上有條紋圖案的馬棲息在馬蠅較多的地區。另外,也有研究者認為,這種馬蠅很難附著在有條紋的皮膚上。

對拍攝的影像進行分析後發現,馬蠅可接近斑馬,但成功「著陸」的可能性比較小。據說,馬蠅在接近斑馬時,似乎只是飛過斑馬條紋或碰到它們,與沒有條紋的馬相比,吸血的成功率只有四分之一。關於這個理由,研究人員認為條紋形狀會妨礙馬蠅的視覺系統。雖然馬蠅可以接近斑馬,但是當它們用低解析度的眼睛看到條紋時,條紋可能會以某種方式使馬蠅眩暈。

另外,給沒有條紋的馬套上帶有條紋的外套後,對馬蠅的抵抗力也有所增加。

研究者們表示,馬蠅在接近穿有條紋外罩的馬時並沒有減速,而是盤旋經過或者撞到馬的樣子。雖然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有「馬蠅把條紋的黑色部分錯認為是樹,企圖通過樹與樹之間的白色部分」的可能以及「誤認為是物體橫穿馬蠅的視野」的可能。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Paloma Gonzalez-Bellido對昆蟲視覺的研究表示贊同,與後者的觀點一致,提到烏賊也同樣為破壞捕食者的視覺製造出條紋。由於隱蔽效果,條紋的「粗細」和「方向不均勻」很重要,Caro教授今後將考慮準備使用改變粗細和方向圖案的外套,觀察馬蠅的行動是否發生變化。

不過,對於製作馬術產品的企業,Caro教授表示「首先需要進行研究,希望不要盲目地製作只適合騎士穿的條紋服裝」。應該穿帶斑紋的衣服來防蚊嗎?對於這樣的問題,Caro教授在開場白就說道:「在研究結果出來之前,評論需慎重,目前還沒有得到驗證。」他表示「條紋T恤也許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實習編譯:史倩 審稿:王歡)

相關焦點

  • 牛塗上"斑馬紋"防止蚊蟲叮咬?科學家試了試
    ,他們提出許多解釋理論,分析為什麼一些物種身體會形成黑白條紋,最終達成的研究共識是:黑白相間曲折圖案是一種動物進化策略,可預防昆蟲叮咬,尤其是攜帶致命疾病的害蟲。斑馬的雜色皮膚能有效抵禦害蟲,為什麼日本奶牛不噴塗雜色皮膚顏色呢?日本的研究人員決定對黑牛進行一項特殊實驗。
  • 想不被吸血蚊蟲叮咬嗎?在身體上塗上斑馬條紋吧
    圖:黑白條紋有助於保護斑馬免受蚊蟲叮咬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不僅可以保護它們不受吸血蚊蟲的侵害,同時也可以起到偽裝的作用。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斑馬身上的條紋可能也適用於那些生活在偏遠部落的人們,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身體塗成條紋色。這項新研究稱,非洲、澳大利亞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的傳統人體彩繪,可能會保護人們免受這些地區大量吸血馬蠅的侵害。
  • 為了驗證斑馬條紋的作用,一群牛被畫成「斑牛」,牛:好像被整了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揭開這迷惑看看這整齊均勻的條紋,不得不為這手藝比個贊。這群「斑牛」雖然滿場跑來跑去不是很開心的亞子,但是看起來頗為上頭,十分喜感。不要以為這只是無意義的搞笑,其實這是日本研究人員做的一項研究——「黑白條紋是否能夠防止牛被蒼蠅叮咬」這個靈感的來源很容易就能猜出是來自斑馬的,之前曾有研究表明斑馬身上的條紋能夠有效防止斑馬被馬蠅等小蟲叮咬。
  • 斑馬的條紋有什麼作用?用來趕蚊子嗎?
    關於斑馬的黑白條紋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是唯一的確定的一點是:它是有用的,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種的進化都是趨向於生存的加強。那麼斑馬是如何進化成黑白條紋的?
  • 「穿」黑白條紋的不一定是斑馬,也可能是頭驢?
    擁有黑白條紋的不只是斑馬,也可能是頭驢。圖 混入斑馬的驢記者在現場看到,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自駕區的斑馬場館內,斑馬黑白條紋和健碩的四肢十分惹人注目,吸引了不少遊客。可是其中一隻斑馬似乎與眾不同,體態偏小,四肢纖細,定睛細看更能發現連身上的黑白條紋都斑駁模糊。偌大的動物園竟然將驢上色來充當斑馬?
  • 斑馬條紋到底有何用?
    有些科學家認為,條紋是一種偽裝的形式,保護斑馬免落獅口。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條紋在斑馬的求偶儀式中起到關鍵作用。2014年,有研究人員發表研究稱,條紋能夠趕走蒼蠅,保護斑馬遠離蒼蠅經常傳播的疾病。
  • 科學家在牛身上塗上斑馬紋後,發現蚊子叮咬的機率只有原來的一半
    正是這些令人驚嘆的創造性研究暫時無法被理解,他們不斷證明想像力在科學中與智力一樣重要。另一項看似離奇有趣的研究獲得了成功,這項研究表明,只要在牛身上畫上斑馬般的條紋,就能幫助牛免受煩人的蒼蠅侵害,這甚至比用殺蟲劑驅蟲更有效。
  • 西媒:研究發現石墨烯材料可防蚊蟲叮咬
    但是一項新的調查發現,石墨烯薄片可以阻斷蚊子用來識別可能的血液來源的信號。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日報導,據《國家科學院學報》發布的一篇報導稱,該發現或將為非化學物質防蚊子叮咬方法開闢新的研究方向。石墨烯納米材料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網球球拍等所有領域,因而受到廣泛關注。
  • 斑馬連皮膚上也長著條紋?
    白其爾斑馬(Burchell's zebra)的「條紋大衣」下竟然長著黑色的皮膚。這一匹來自亞特蘭大動物園。撰文:Liz Langley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春天來臨,換下冬裝的你是否因此暴露了「冬膘」?
  • 法國研究發現一種神秘病毒 可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歐聯網6月28日電,歐聯社綜合法國媒體報導,近日,法國巴黎一名58歲女子因患腦炎死亡,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意外在死者體內發現了一種可能藉由蚊蟲傳播新型病毒,並將該病毒命名為「克裡斯託病毒」(Cristol virus)。
  • 被蚊蟲叮咬了怎麼辦
    夏季來臨了,除了炎熱難忍,還會有很多蚊蟲出沒,不可避免地會被蚊蟲叮咬。那麼被蚊蟲叮咬後怎麼辦呢?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處理、預防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不要抓撓】被蚊蟲叮咬後會又癢又腫,千萬不要用手抓撓,皮膚抓破會,可能會引起感染,甚至會發燒。
  • 如何防蚊蟲叮咬呢
    近日,媒體報導了一起因為摳破蚊子咬的包,2歲女童心心的傷口變成黑紫色,後檢查發現罹患壞死性筋膜炎,且一度有生病危險的新聞,看得人心驚不已,為何撓包會有生命危險?壞死性筋膜炎又是個什麼病?專家說,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專「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時清除,細菌會從內部將患者「吃掉」,短時間內就會發展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很多病人是在皮下悄悄壞死,等到發現時已經晚了。」專家提示,壞死性筋膜炎即使在歐美等醫療發達國家死亡率也非常高,常常不到24小時內就能致人死亡。
  • 蚊蟲叮咬 教你不再害怕蚊蟲叮咬
    隨著春天的悄悄到來,萬物復甦的同時,蚊蟲也來了。真是一個讓人煩心的事情,蚊蟲嗡嗡嗡的,不僅讓人睡不好覺,心情不好,還到處留下它們光顧後的「痕跡」。小編就是深受蚊蟲毒害,睡不好覺,最後還過敏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被蚊蟲叮咬過敏的經歷。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是什麼。
  • 蚊蟲叮咬怎麼辦?
    而夏季溼熱的氣候,給蚊蟲滋生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因此,人們去戶外活動,如果不做好預防措施,一不留神就會被蚊蟲叮咬,引起丘疹性蕁麻疹等皮膚疾病。 蚊蟲叮咬不容忽視 在蟲咬皮炎中,蚊蟲叮咬引起的皮炎是夏季皮膚科最常見病症。
  • 蚊蟲叮咬的危害有哪些?夏天如何防蚊蟲叮咬?
    原標題:蚊蟲叮咬的危害有哪些?夏天如何防蚊蟲叮咬?   夏天到了,伴隨著溫度的升高一些蚊蟲也隨之而來,煩惱也隨之而來,人與人的膚質不同有些人被蚊蟲叮咬後沒什麼大礙,但是有些人就不一樣了被蚊蟲叮咬後渾身起癢無比,更有甚至都會把身上撓破皮還癢,討厭的蚊蟲確是除之不盡啊!所以只能預防蚊蟲叮咬了。
  • 娃又被蚊蟲咬了,怎麼辦?三招教你預防蚊蟲叮咬
    為何嬰幼兒比成人更招蚊子?蚊蟲主要是通過對人體散發出來的熱量、二氧化碳和氣味進行追蹤和定位進行攻擊。嬰幼兒散發的熱量比較多,呼吸頻率比較快,因此更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體溫高就容易出汗,嬰幼兒皮膚更易出汗,而汗液中的乳酸和氨類化合物等成分對蚊子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 蚊蟲叮咬可能引起過敏性皮炎 記住這些止癢小妙招
    一到夏天,又到了蚊蟲肆意猖獗的季節,去一些有樹有草陰涼的地方,很容易會被蚊蟲叮咬,甚至是被蜜蜂、蜈蚣等其它昆蟲動物蜇傷。蚊蟲叮咬引起皮膚過敏是夏季主要的皮膚過敏之一,最常見的會引起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等。這些傷害如果處理不當的話,甚至會引起發熱、頭痛、噁心,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夏天一定要做好防蚊蟲措施。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如何應對蚊蟲叮咬後 「瘙癢紅腫?」
    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所以今天我們就再來說一說關於蚊蟲的那些事。 夏天的晚上,兒童皮膚科的門急診最常看到的就是一些小寶寶,突然出現眼瞼、耳廓、手足或陰莖腫脹等症狀,家長們很緊張,寶寶可能會因為瘙癢或脹痛而哭鬧,其實最多見的就是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