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會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懶惰,總是喜歡把作業拖拖,拖到最後就晚上挑燈寫,或者喜歡把用完的東西不放回原來的地方,隨意亂放東西,出門前也不會瞻前顧後地把家裡的各種電源關掉,房間再亂也不會主動收拾,反正一切都依賴於父母,但是如果出現錯誤就喜歡把問題歸結到別人的身上,這種看似是忘性大的問題,實際上不能簡單說明不僅僅因為是個孩子,更可能說明沒有責任心。
我一直認為沒有責任心這個事情很不好,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孩子成長過來,然後再步入社會,這個階段之間確實有父母幫助我們,我們可以多依賴別人就多依賴別人,但是未來呢, 我們總要成為父母,不可能還是沒有頭腦一樣去依賴我們的老人,照顧孩子都不成,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家庭,確實還是不少有些沒有責任感的父母,基本上老一輩照顧4個孩子。
我們再來看看有責任感的孩子是怎樣呢?責任感可謂是每個成功人的必備要求,一般來說,有責任感的孩子通常做事情主動積極,文質彬彬,在外看來有著很陽光的一面,即使出現錯誤也不會任意怪罪別人,而是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他們願意主動承擔犯錯誤的代價,他們也會保持好家裡的各種環境,更可以照顧自己和家裡人的生活,他們甚至不會因為短暫的失敗而自暴自棄,心態穩定,情緒親和,對人對事有著君子風範。
而孩子責任感培養也和家庭環境中父母的教育影響最為大,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我們父母就是畫畫的第一人,在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的前提下,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如何是有責任感的意識和行為,而有些行為是會嚴重阻礙孩子責任感建立的。
第一,父母喜歡代替孩子做事情。這個是常見的寵溺孩子的現象,尤其是現在很多獨生的孩子身上,家裡背靠著至少兩個大人,孩子的玉手就不能輕易觸碰到那些大小活了。
第二,不忍看到孩子多次失敗。父母想要給孩子鋪好路,讓孩子走得更加順暢一點,我們都知道成功是嘗試出來,比起害怕失敗,不去嘗試失敗,怎能成功呢?
第三,喜歡把大人的思維模式放在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並不健全,尤其是處理事情的時候,父母看見孩子解決不出來,就容易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孩子,雖然父母的可能是最優答案,但是不否認孩子可能有更好的答案,靠著獨立摸索得到的答案不是更能讓人滿足嗎?
第四,想要孩子過度依靠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媽寶男」吧,媽寶男的男孩子一般都是由父母做決定的,任何一點小事情都不能自己的主張,而這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依靠,而孩子也過度依賴於父母,父母害怕失去孩子的那種失落感,而孩子卻在習慣中養成了依賴的性格。
針對以上幾種阻礙孩子養成負責的行為,我們每個大人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到底有沒有這樣無意識地做過這些行為,孩子是不是也變得更加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脾氣暴躁,一不順心就容易生氣。所以我們父母應該及時地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而培養這份責任感就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對生存生活環境負責。而在學習上也離不開責任感,不過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掌控權,通過一些勵志故事告訴孩子學習責任的道理,注意教育語言和態度,學會接受孩子的錯誤,幫助其成長。在生活中也是給多點機會給孩子鍛鍊自己,發散思維,獨立思考,尊重孩子,多一點自由,與其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不如讓孩子直面困難,獨自解決。同時,孩子可以適當做做一定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家務,也可以很好幫助到孩子鍛鍊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