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成長力」養成術,讓孩子從普通到優秀》系列課程,不講大道理,只分享為人父母可以實操的乾貨,這節課主題是「責任心」的培養。
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是為了他將來可以更好地在社會競爭中立足,長大成人後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而這離不開責任心和擔當意識。
列夫·託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和失敗,這在人與人的所有關係中也無所不及。
雖然很多家長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平日裡熊孩子責任感缺失的現象仍舊比比皆是:
需要父母督促寫作業,整理書包作業寫完,自己不檢查丟給父母物品用完,亂丟亂放不整理歸位上完廁所不衝水,東西掉地上不撿一點家務不做,答應的事總辦不到犯了錯誤,死不承認還找理由狡辯……以上都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如果孩子存在上述情況,做家長的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學齡前和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時期,若此時引導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助長和滋生不良習氣,養成事不關己、不負責任的性格缺陷,阻礙未來個人成長。
下面分別從「責任感的好處」、「清除責任感建立的絆腳石」、「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方法」三個維度就「責任心」的培養分享相關經驗和方法。
01責任感的好處
有責任感有擔當是一個人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決定了一個人日後能否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
有責任感的孩子,家長放心,老師省心,更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贏得主動,收穫成功。
1、孩子上心,家長放心,老師省心。
有責任感的孩子對自我有要求,學習更上心,做事更用心,遇事認真對待、不搪塞推諉,犯錯主動承擔、勇於改過。不勞家長提心弔膽、做『跟屁蟲』給他『擦屁股』善後,省去了很多的口舌,不用總想著收拾殘局,自然氣定神閒,放寬心。
老師也喜歡有責任感的孩子。上課認證聽講,學習不用總盯著,布置的作業能自主高效地完成;讓辦的事兒,都能保質保量的交差;錯誤糾正一次,立馬改正過來…老師巴不得教這樣的孩子呢,自己簡直不要太省心哦。
2、獲得認同支持和成長機會
有責任感的孩子會主動自覺地擔當起自己該做的事情,並積極主動地努力去完成,即使做得不夠好,也願意承擔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這種凡事竭盡所能,遇挫勇於擔責,不委過於他人的行事風格,更容易獲得群體接納和認同支持,值得他人信任託付,從而獲得更多的鍛鍊和成長機會。
3、收穫尊重,增強自信心。
如上所言,有責任感的孩子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喜愛、肯定和讚賞,更容易獲得團隊歸屬感,強化自尊和價值認同,提升自信心,這對於自己未來的成長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4、內心更強大,生命更頑強。
有責任感的孩子在自我成長中,對於目標和信念堅定,自驅力強、吃苦耐勞,在不斷的擔當鍛鍊中,內心歷練地更加強大,不會因一時的挫折而輕易放棄,對於環境的適應和生命力更加頑強。
教育家馬卡連柯:「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
【小結】從小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處,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責任感缺失的孩子,長大後現實會讓他碰的頭破血流;而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孩子,必定會託起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02清除責任感建立的絆腳石
父母可能會問,既然責任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那是什麼阻礙了孩子責任感的建立呢?
1、越位越權,大包大攬。
雖然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父母對孩子管教卻還停留在「未斷奶」的階段。
天氣變化怎麼增添衣物,外出旅行該準備哪些東西,放假了作業如何安排,生日派對怎麼搞,和同學怎麼相處,有矛盾怎麼解決,參加什麼活動,報什麼興趣班等等。
父母替孩子做了太多的安排和決定,老媽老爸撐起的保護傘,讓孩子錯失了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考驗中鍛鍊責任擔當的機會。
2、苛責過錯,追求完美。
每個孩子都是從咿呀學語中學會說活,從蹣跚跌倒中學會走路的,試錯是成長的墊腳石。
而隨著孩子長大,有了獨立的思考和行為能力,父母開始變得急躁:鞋帶教了很多遍還是不會系,拖地擦桌子這麼簡單的家務都做不好,定好的讀書計劃才幾天就半途而廢了……
我們在對孩子指責的同時,卻無視了他的付出,只會讓孩子覺得『我連這點事兒都做不好』,得不到鼓勵和認可的自我否定,讓勇於嘗試和擔當的責任心無從談起。
3、不懂克制,害怕失去。
孩子跌倒了,父母立馬上前扶起來,不懂克制的愛,影響了孩子在獨立學習中自我擔當的能力。不管孩子遇到什麼問題,父母第一時間獻上最佳方案,無法承受孩子不需要我們的失落感,更加重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孩子只有離開父母的懷抱,才能學會真正的責任和擔當。
【小結】父母不經意間以「愛」的名義,關上了孩子獨立做事、擔當負責之路的大門,只有深刻理解並消除這些認知上的誤區,才能正確指導『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行為,並收到成效。
03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