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孕媽因為害怕疼,會選擇剖腹產,覺得這樣痛苦會少一些。隨著我國的剖腹產技術越來越成熟,更多的孕媽用各種主觀理由,來選擇剖腹產。
其實剖腹產和順產相比,對寶寶和孕媽來說,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孕媽怕疼想剖腹產,卻被醫生拒絕
小米和閨蜜先後懷孕,前不久閨蜜先順產生娃。小米去看望閨蜜時,閨蜜一頓倒苦水。說自己折騰足足兩天,才生下孩子,疼的死去活來,心裡無數次的想放棄。
後來因為生產時沒力氣,還側切了一刀。閨蜜勸小米,千萬別自己生,直接剖腹產免得受罪。
聽完閨蜜的話,小米不想順產了,本來就非常怕疼,聽了閨蜜的苦口婆心勸說,更想剖腹產了。小米在39周時發動了,到醫院後跟醫生說要剖腹產,卻被醫生拒絕了。
「現在寶寶情況很好,你的身體情況也不錯,沒必要剖腹產。」
小米滿臉害怕和疑問的看著醫生,醫生又耐心的說道「剖腹產手術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和術後後遺症的。
如果能順產,不建議直接剖腹產,順產對你跟寶寶更好。」聽完醫生建議,小米決定嘗試順產。
沒想到小米很順利,沒過多久就順產生下男寶。看著隔壁床的剖腹產寶媽,小米慶幸沒選剖腹產。
剖腹產的四個風險
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我國剖腹產技術已趨於成熟,現在的剖腹產比例高達40%,個別地方已達到80%-90%。
很多孕媽只是覺得剖腹產不用經歷疼痛,卻不知道剖腹產的風險和隱患。
1)盆腔粘連
盆腔粘連是剖腹產手術後最常見的現象,可能是術後沒有注意護理,或沒有及時排氣造成的。
剖腹產手術需要切開肚皮,再縫合7-8層,如果縫合時出現粘連,後果更嚴重。當術後發現有粘連症狀,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2)疤痕增生
剖腹產會在孕媽肚子上切個口子,人的皮膚破損後容易留疤,加上黑色素的堆積,會留下疤痕顏色明顯。
特別是疤痕體質的媽媽,疤痕更明顯,影響美觀。
3)手術感染
生活中細菌無處不在,即使手術前會做好殺菌消毒的工作,但是難免會萬無一失。一旦有細菌侵入,就可能引發感染,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4)二胎風險
剖腹產手術後想要二胎,需要間隔2-3年。如果間隔時間太短,子宮可能沒有恢復好,會出現受精卵著床不好、前置胎盤或胎盤低、子宮疤痕妊娠等。
尤其是孕晚期,手術的疤痕處會變薄,存在子宮破裂的風險。
如果間隔的時間過長,子宮壁和疤痕彈性變差,容易出現子宮收縮不良或出血的風險。
什麼情況不能剖腹產?
剖腹產也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的,以下這四種情況,就不太適合剖腹產。
1)凝血功能異常
有些人的血小板有先天障礙,存在凝血功能異常。如果這類人群進行剖腹產手術,有可能會大出血,或膀胱積血。而且就算勉強剖腹產,也只能選擇半麻,一樣非常疼。
2)藥物過敏
有些孕媽對麻醉劑過敏,如果是嚴重過敏,就不建議剖腹產,這樣對寶寶和孕媽都有影響。
3)腰部損傷,過度肥胖
腰部受過嚴重損傷,或身材過度肥胖的孕媽,不建議剖腹產。
很多剖腹產後的媽媽,會覺得腰疼,是剖腹產損傷了腰背肌肉和韌帶,如果之前腰部受過損傷,會加重病情。
而過度肥胖的孕媽,麻醉和手術切口都存在風險。麻醉需要椎管扎到脊椎上,過度肥胖會影響找準脊椎位置。
手術開刀時,可能由於脂肪太厚,切開和縫合困難,找娃也不易。
剖腹產後應該怎麼做?
①傷口護理:手術後一定要,每天護理傷口及附近,按時換藥。手術後選擇寬鬆的衣服,防止牽拽傷口。下床活動時也要注意,肚子不要使勁。
②適當運動:手術後6個小時,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動一下,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有利於產後排氣。如果一直沒排氣,小心腸梗阻,千萬別懶要適當運動。
③及時排尿:一般手術後24-48小時麻醉影響消失,膀胱功能恢復拔掉尿管。當有尿意時,及時盡力排尿,減少尿管引起的感染和尿瀦留的發生。
俗話說「做女人真的不容易」,要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
剖腹產手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大小也是個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和隱患,孕媽要綜合考慮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