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軟體不同,企業管理軟體的選型對軟體是否能發揮作用的影響很大,而對於第一次選購管理軟體的大部分企業來說,對於如何買到合適的財務軟體往往是兩眼一抹黑,十分迷茫的。為此,今天筆者就在這介紹一下,初次購買財務軟體的一些注意事項。
實事求是莫貪全選擇管理軟體,跟我們買鞋一樣,更主要的是合腳,要做到這「合腳」兩字,卻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實際在軟體選購時,我們往往會犯以下類似的錯誤。有些企業在軟體選購時,希望軟體功能大而全。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很容易就會造成「小腳穿大鞋」的錯誤。例如,某些小企業領導者野心勃勃,在選購財務軟體的時候聽到某些功能是大型企業會使用的,也覺得自己的企業日後肯定能達到相應的規模,因此二話不說拍板買下了非常多的功能模塊,也想著這樣以後就不用再更換軟體了。殊不知,從實際出發,就算企業高速發展也需要10年左後才能成為集團性企業,雖然在軟體選購時需要考慮未來幾年的發展,但這個跨度未免過大,最後可能的情況是幾年後更換新的財務軟體才發現,之前的軟體很多功能都無法使用,純屬浪費。財務軟體是為了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增加企業效益的信息化工具,適合企業自身需求才是第一位。我們在選購管理軟體時,應該實事求是,根據企業的規模、資金實力等因素出發,選擇一款功能合適的軟體,這樣才不會在使用了很短時間內又要面臨更換軟體或者浪費資源的情況出現。
貨比三家是不二法則在一定的預算範圍內,我們選購財務軟體建議貨比三家,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好壞。當我們買衣服,不知道買什麼衣服好,不知道什麼衣服適合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怎麼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逛服裝店,像大海撈針一樣,貨比三家,看看哪套衣服更加適合自己。當我們對管理軟體選購心裡沒底時,也可以如此處理。通過不同供應商軟體之間的比較,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從而結合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款合適的管理軟體。故筆者覺得,對於完全沒有信息化管理軟體採購經驗的企業來說,貨比三家是一個不二法則。值得注意的是,選購財務軟體,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功能,其次才是價格。雖然很多企業在買東西的時候都喜歡先確定預算再開始挑選,但是企業管理軟體不能這麼做。一些桌子椅子等實體物品,計算便宜一點也確實能用,但是為了節省一點點預算,而選購了不適合企業的財務軟體,根本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那可就得不償失了。當功能與預算有衝突的時候,建議砍需求,抓住主要需求,選擇捨棄一些不是太重要的功能,而不是去選購不知名的軟體廠商的產品。就如,我們買東西,有一定的品牌歷史的產品的售後往往會相對較好,三無產品儘管價格很低,但是往往打著撈一筆的念頭來經營,很可能幾年內就倒閉,軟體類產品的售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還是選擇更為可靠的供應商會比較好。在財務軟體選購過程中注意以上2點,選購到適合自身企業的軟體產品,相信不會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