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6日 06:3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莫 迪 黃德民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通訊員 黃德民
1月22日下午,大新縣欖圩鄉新吉村隆江屯會議室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當日,縣委書記趙麗與新吉村8名返鄉務工青年舉行座談。
趙麗一邊打開筆記本,一邊笑著來了個開場白:「我今天帶上縣人社局的同志一起來,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來看望和慰問大家,你們多年在外面打拼,很不容易;二是想聽一聽大家在外面打工有什麼感想,希望黨委政府在技術方面提供什麼幫助。」
女青年何靜第一個發言:「由於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去廣東打工了,到今年已經整整13個年頭了。要說感受嘛,一句話,在外面很想家……」說著說著,何金眼眶裡噙滿了淚水,聲音有些哽咽。
新吉村村支書周建軍介紹說:「新吉村是個名副其實的『打工村』,單是隆江屯175戶668人,由於人多地少,就有120名青年到廣東打工。
留守在村裡的有勞動能力的人,農閒時也在縣內打工,農忙時才回來。」
當了解到很多青年打工沒有技術證時,趙麗說:「有技術和沒技術,工資待遇不一樣。要想多賺錢,你們得先掌握一門技術。」說到這裡,她指著身邊的縣人社局局長黃新文,「要想培訓,你們就找他。他是專門管培訓的。」會場上發出一陣歡笑聲。
黃新文說:「近年來,我們縣針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內容豐富,有汽修、烹飪、電焊、縫補等等,如果你們想要培訓,春節期間我們就開班。不僅免費,而且隨到隨學。」
此時,夕陽透過會議室前一棵大榕樹的枝隙,穿過窗外灑下一地亮光。
「我們也不想出去,但在家裡幹活沒有前途。」何靜接著說。
「前途?有!我們欖圩鄉農民工在返鄉創業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多了,海瑛園林生態養殖場、康譚帝美特色養殖場、岜光生態立體養殖基地等等都是返鄉務工人員創辦的,他們都是你們學習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鄉黨委書記馮華巖說。
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周諳也接過話茬兒:「這幾年來,對於返鄉創業方面,有政府提供的小額貼息貸款,去年就發放了100多萬元。」
趙麗說:「說得對!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全縣有7.9萬外出務工人員,大部分在外面十幾年後還得回來。現在國家對農村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完善,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你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建設者,在外要好好地賺錢,多掌握致富信息,熟悉致富門路,將來返鄉抱團創業,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把家鄉建設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