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縣欖圩鄉新吉村隆江屯:"打工村"裡探"冷暖"

2020-12-19 廣西新聞網

2014年01月26日 06:3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莫 迪 黃德民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通訊員 黃德民

1月22日下午,大新縣欖圩鄉新吉村隆江屯會議室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當日,縣委書記趙麗與新吉村8名返鄉務工青年舉行座談。

趙麗一邊打開筆記本,一邊笑著來了個開場白:「我今天帶上縣人社局的同志一起來,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來看望和慰問大家,你們多年在外面打拼,很不容易;二是想聽一聽大家在外面打工有什麼感想,希望黨委政府在技術方面提供什麼幫助。」

女青年何靜第一個發言:「由於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去廣東打工了,到今年已經整整13個年頭了。要說感受嘛,一句話,在外面很想家……」說著說著,何金眼眶裡噙滿了淚水,聲音有些哽咽。

新吉村村支書周建軍介紹說:「新吉村是個名副其實的『打工村』,單是隆江屯175戶668人,由於人多地少,就有120名青年到廣東打工。

留守在村裡的有勞動能力的人,農閒時也在縣內打工,農忙時才回來。」

當了解到很多青年打工沒有技術證時,趙麗說:「有技術和沒技術,工資待遇不一樣。要想多賺錢,你們得先掌握一門技術。」說到這裡,她指著身邊的縣人社局局長黃新文,「要想培訓,你們就找他。他是專門管培訓的。」會場上發出一陣歡笑聲。

黃新文說:「近年來,我們縣針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內容豐富,有汽修、烹飪、電焊、縫補等等,如果你們想要培訓,春節期間我們就開班。不僅免費,而且隨到隨學。」

此時,夕陽透過會議室前一棵大榕樹的枝隙,穿過窗外灑下一地亮光。

「我們也不想出去,但在家裡幹活沒有前途。」何靜接著說。

「前途?有!我們欖圩鄉農民工在返鄉創業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多了,海瑛園林生態養殖場、康譚帝美特色養殖場、岜光生態立體養殖基地等等都是返鄉務工人員創辦的,他們都是你們學習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鄉黨委書記馮華巖說。

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周諳也接過話茬兒:「這幾年來,對於返鄉創業方面,有政府提供的小額貼息貸款,去年就發放了100多萬元。」

趙麗說:「說得對!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全縣有7.9萬外出務工人員,大部分在外面十幾年後還得回來。現在國家對農村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完善,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你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建設者,在外要好好地賺錢,多掌握致富信息,熟悉致富門路,將來返鄉抱團創業,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大新縣欖圩鄉:「鄉村流動例會」開出別樣精彩
    大新縣欖圩鄉創新基層黨建「鄉村流動例會」模式,把會議開在田間地頭、產業基地上,形成了一套「觀摩借鑑」的例會新模式,進一步豐富了基層黨建內容、提升了基層工作水平。6月4日,大新縣欖圩鄉基層黨建工作流動例會首次召開,與會人員來到欖圩鄉先力村大偶屯白皮冬瓜基地,現場觀摩學習先力村扶貧產業發展模式。先力村總支部支部委員、大偶屯屯支部書記、冬瓜合作社社長許崇信向大家介紹該村扶貧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講起了駐村「第一書記」、黨員幹部「亮身份、展風採」的感人故事。
  • 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原標題)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想——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記者 李鴻熙 通訊員 梁桂花記者前不久在大新縣欖圩鄉先力村小偶屯採訪,已脫貧戶周志龍坦言養鴿讓他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 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實現脫貧
    「吃飯靠種田、養豬為過年、餵雞餵鴨換油鹽」——這一度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的寫照。2016年3月,大新縣人社局幹部雷洪向被選派擔任武姜村第一書記。駐村第一天,他就拉著村支書開始走村入戶。雷洪向駐村3年多,武姜村青梅面積發展到4300多畝,年產值近1200萬元,實現貧困戶100%覆蓋。此外,成立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近1000畝草珊瑚和砂仁,覆蓋86戶貧困戶。在他的推動下,武姜村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2018年收入4.6萬元。
  • 大新欖圩下活產業扶貧「一盤棋」
    趙福祥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村支書。自從武姜村種青梅發財後,青梅苗成了搶手貨。「我們村合作社397戶嫁接培育出的50萬果苗,平均每棵5元,200多萬元進帳。」趙福祥一臉得意。青梅少了是個寶,種多了會不會爛市?
  • 給力|大新欖圩武姜村發達了!驚動縣委書記!
    趙福祥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村支書。自從武姜村種青梅發財後,青梅苗成了搶手貨。「我們村合作社397戶嫁接培育出的50萬果苗,平均每棵5元,200多萬元進帳。」趙福祥一臉得意。
  • 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召開期中家長會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交流溝通,更好地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5月18日上午,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召開期中家長會。總結期中教學管理情況,布置下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家長會以班級為單位,全校20個班級同時展開。
  • 祖國西南邊陲默默奉獻的記帳人——記廣西自治區大新縣欖圩鄉先力...
    在鄧小平創建「紅八軍」的廣西大新縣,祖國的西南邊陲,有一位為共和國決策默默奉獻的記帳人———張飛敏。1954年4月出生的張飛敏,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欖圩鄉先力村委大偶屯人,1990年至2005同年,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農產量調查糧食實割實測工作,這是我國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實施農產量調查新方法,張飛敏作為調查點所在村村長,儘管肩上的擔子很重,仍義不容辭地挑起了輔助調查員的責任。
  • 大新縣欖圩鄉康潭村李夢華一家:新年的「脫貧計劃」
    人民網大新1月31日電 1月30日晚,在廣西大新縣欖圩鄉康潭村苗屯貧困戶李夢華的家中,李夢華正在與從廣東趕回家過年的兒子兒媳圍坐在一起吃新年飯,一邊商討著今年的「脫貧計劃」。為了儘快摘掉這頂帽子,留守家中的李夢華給在廣東打工的兩個兒子立下軍令狀:每人每年攢4萬塊錢匯回家。去年5月,除了兩個兒子的積蓄,李夢華還東借西湊,終於如願以償地建起了一棟兩間兩層的毛坏房。「目前,我們家建房還欠10多萬的債務。為了還債,我和你們媽媽已經商量好了,計劃今年過了元霄節,就到靖西市開個快餐店。那邊剛建市,人口流量大,估計生意會好做些。」
  • 大新縣發展青梅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愧對於「小家」,無愧於「大家」  在大新縣,說起青梅產業,不得不說到他——雷洪向。  雷洪向,1994年參軍入伍,2007年退役轉業到大新縣工作,2016年3月,被派駐大新縣欖圩鄉最邊遠的武姜村擔任第一書記。
  • 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競賽
    6月15日,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舉行防溺水安全知識競賽活動。競賽內容以檢查背誦防溺水安全「六不準」為主要內容,競賽方式以個別隨機提問、隨機回答為主要方式。
  • 2019崇左大新縣事業單位最低入面分數線【大新縣】
    醫學技術崗位 1 152.1 大新縣欖圩鄉人民政府 大新縣欖圩鄉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所 管理員 1 150
  • 2020崇左市大新縣事業單位考試招聘進入面試最低分數線-進面分數線
    管理員 大新縣欖圩鄉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新縣欖圩鄉退役軍人服務站) 110.50 技術人員 大新縣欖圩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欖圩鄉綜合行政執法隊
  • 重磅|大新欖圩武姜村: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看青梅花開
    「武姜花笑擺歌臺,邀起哥妹賞花來……」1月5日,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舉行歌會,30多名當地歌手用高吭的民歌慶祝青梅花兒盛開季節的到來,盛邀各地賓客前來武姜賞花做客。隨著天氣轉暖,武姜村種植的6000畝青梅樹盡情綻放花兒。漫山遍野的花,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蔚為壯觀。
  • 大新縣的5.6 萬畝青梅開花了
    近日,廣西大新縣的青梅花次第開放,吸引了大新本地以及雲南、廣東、貴州等地的蜂農紛紛遷徙到大新「追花奪蜜」。12月13日,大新縣養蜂青年農神東正在觀察蜂群採花情況。黃德民攝「我們村406戶1593人,建檔立卡戶一共有226戶,現在90%脫貧戶已經買上了轎車。」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黨支部書記趙福祥介紹說。武姜村地處大山深處,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交通閉塞曾經讓該村備受貧困煎熬。近年來,武姜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青梅產業。
  • 廣西大新縣欖圩中心小學:主題遊園慶「六一」技能普及長素質
    6月1日兒童節當天,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人聲鼎沸,喜氣洋洋。該校正在熱鬧舉行慶「六一」活動暨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示。把主題遊園活動與普及少年宮技能結合起來,讓廣大少年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快快樂樂度過兒童節日。當天,該校的遊園活動項目均為鄉村學校少年宮日常訓練項目。
  • 大新:駐村工作隊員「一站式」服務群眾春耕生產
    「我家今年新種3畝青梅,疫情防控當頭,沒有僱請外面的幫工,駐村工作隊員及時把青梅苗送下來並指導我進行種植,沒有耽誤農時。」3月2日,正在山坡上種植青梅苗的大新縣桃城鎮愛國村布溫屯趙勝說。
  • 大新縣、天等縣危險路段、事故多發路段都有哪些?
    4、天等至龍茗林科院路口、龍茗鎮龍英村土苦屯、周林屯、古棣屯、那造屯等路段為事故多發路段,該路段平交路口多,汽車、拖拉機、非機動車和行人混行,沿線村莊,駕駛員要注意觀察路口車輛和路面行人動態,需減速慢行。
  • 廣西的小夥伴都來看看,有你們村的嗎?這個獎不容易
    >四排鎮三排村斑鳩屯拉溝鄉大坪村古報屯鹿寨鎮窯上村石鼓屯融安縣(5個)大將鎮龍妙村龍妙屯潭頭鄉新桂村高陽屯板欖鎮龍納村龍納屯白雲鄉白照村元江屯三江侗族自治縣(5個)八江鎮三團村三皇屯程村鄉泗裡村泗裡口新村屯鬥江鎮牙林村小龍勝屯高基鄉桐葉村桐葉屯古宜鎮黃排村石眼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