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新1月31日電 1月30日晚,在廣西大新縣欖圩鄉康潭村苗屯貧困戶李夢華的家中,李夢華正在與從廣東趕回家過年的兒子兒媳圍坐在一起吃新年飯,一邊商討著今年的「脫貧計劃」。
幾年前,李夢華的母親去世前因病治療,家裡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務。2015年以前,李夢華一家住的房子還是老瓦房。於是,2015年,政府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時,李夢華戶被村上列入貧困戶。為了儘快摘掉這頂帽子,留守家中的李夢華給在廣東打工的兩個兒子立下軍令狀:每人每年攢4萬塊錢匯回家。去年5月,除了兩個兒子的積蓄,李夢華還東借西湊,終於如願以償地建起了一棟兩間兩層的毛坏房。
「目前,我們家建房還欠10多萬的債務。為了還債,我和你們媽媽已經商量好了,計劃今年過了元霄節,就到靖西市開個快餐店。那邊剛建市,人口流量大,估計生意會好做些。」李夢華看了看兩個兒子,繼續說道:「政府提供的5萬多元無息貸款,開店的啟動資金沒有問題。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大兒子李鴻宏今年28歲,目前在廣東做皮革批發小生意。由於生意上的需要,最近按揭買了一輛轎車,車貸壓力也很重。「老爸學過烹飪,並在四星級酒店打過工,開快餐店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我的生意剛剛起步脫不開身,我個人的意見是,讓二弟和二媳跟爸爸去吧。一是二弟曾經跟老爸學過廚藝,二是弟媳是靖西人,情況比較熟悉,更有一定的人脈。」
二兒子李鴻利今年25歲,已經結婚生子,小孩已經兩歲多。只見他接過話茬說:「我同意的大哥的想法。畢竟打工不是一輩子的,還是自己創業好,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你們的想法我也同意,只要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什麼也不怕。但是有一個問題,小孩和媽媽是一起去,還是留在家裡好。」兒媳也附和道。
這時,在一旁靜聽的李夢華的愛人勞積蘭也表態說:「我和小孫子去留由你們定。有我管帶,你們絕對放心。再說,現在政策好,國家又安定,我們只要勤勞,又懂得省吃儉用,就能夠早日摘掉貧困帽子。」
……
我一言你一語,李夢華一家人的「脫貧計劃」在和諧而又熱烈地討論中漸漸地形成共識。(龐革平、黃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