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縣欖圩鄉康潭村李夢華一家:新年的「脫貧計劃」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人民網大新1月31日電 1月30日晚,在廣西大新縣欖圩鄉康潭村苗屯貧困戶李夢華的家中,李夢華正在與從廣東趕回家過年的兒子兒媳圍坐在一起吃新年飯,一邊商討著今年的「脫貧計劃」。

幾年前,李夢華的母親去世前因病治療,家裡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務。2015年以前,李夢華一家住的房子還是老瓦房。於是,2015年,政府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時,李夢華戶被村上列入貧困戶。為了儘快摘掉這頂帽子,留守家中的李夢華給在廣東打工的兩個兒子立下軍令狀:每人每年攢4萬塊錢匯回家。去年5月,除了兩個兒子的積蓄,李夢華還東借西湊,終於如願以償地建起了一棟兩間兩層的毛坏房。

「目前,我們家建房還欠10多萬的債務。為了還債,我和你們媽媽已經商量好了,計劃今年過了元霄節,就到靖西市開個快餐店。那邊剛建市,人口流量大,估計生意會好做些。」李夢華看了看兩個兒子,繼續說道:「政府提供的5萬多元無息貸款,開店的啟動資金沒有問題。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大兒子李鴻宏今年28歲,目前在廣東做皮革批發小生意。由於生意上的需要,最近按揭買了一輛轎車,車貸壓力也很重。「老爸學過烹飪,並在四星級酒店打過工,開快餐店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我的生意剛剛起步脫不開身,我個人的意見是,讓二弟和二媳跟爸爸去吧。一是二弟曾經跟老爸學過廚藝,二是弟媳是靖西人,情況比較熟悉,更有一定的人脈。」

二兒子李鴻利今年25歲,已經結婚生子,小孩已經兩歲多。只見他接過話茬說:「我同意的大哥的想法。畢竟打工不是一輩子的,還是自己創業好,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你們的想法我也同意,只要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什麼也不怕。但是有一個問題,小孩和媽媽是一起去,還是留在家裡好。」兒媳也附和道。

這時,在一旁靜聽的李夢華的愛人勞積蘭也表態說:「我和小孫子去留由你們定。有我管帶,你們絕對放心。再說,現在政策好,國家又安定,我們只要勤勞,又懂得省吃儉用,就能夠早日摘掉貧困帽子。」

……

我一言你一語,李夢華一家人的「脫貧計劃」在和諧而又熱烈地討論中漸漸地形成共識。(龐革平、黃德民)

相關焦點

  • 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實現脫貧
    「吃飯靠種田、養豬為過年、餵雞餵鴨換油鹽」——這一度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的寫照。2016年3月,大新縣人社局幹部雷洪向被選派擔任武姜村第一書記。駐村第一天,他就拉著村支書開始走村入戶。他注重培養優秀後備幹部和吸收發展黨員,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中發現好苗子,以便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幫帶和培養。在他的帶領下,村支書趙福祥成為水果經紀人,黨員勞勤澤和黃旭國成為種果大戶,黃海鵬和黃育利成為養豬大戶。群眾都說:「武姜村的黨員個個頂呱呱!」
  • 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原標題)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想——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記者 李鴻熙 通訊員 梁桂花記者前不久在大新縣欖圩鄉先力村小偶屯採訪,已脫貧戶周志龍坦言養鴿讓他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 大新縣欖圩鄉:「鄉村流動例會」開出別樣精彩
    大新縣欖圩鄉創新基層黨建「鄉村流動例會」模式,把會議開在田間地頭、產業基地上,形成了一套「觀摩借鑑」的例會新模式,進一步豐富了基層黨建內容、提升了基層工作水平。6月4日,大新縣欖圩鄉基層黨建工作流動例會首次召開,與會人員來到欖圩鄉先力村大偶屯白皮冬瓜基地,現場觀摩學習先力村扶貧產業發展模式。先力村總支部支部委員、大偶屯屯支部書記、冬瓜合作社社長許崇信向大家介紹該村扶貧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講起了駐村「第一書記」、黨員幹部「亮身份、展風採」的感人故事。
  • 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召開期中家長會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交流溝通,更好地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5月18日上午,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召開期中家長會。總結期中教學管理情況,布置下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家長會以班級為單位,全校20個班級同時展開。
  • 大新縣發展青梅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愧對於「小家」,無愧於「大家」  在大新縣,說起青梅產業,不得不說到他——雷洪向。  雷洪向,1994年參軍入伍,2007年退役轉業到大新縣工作,2016年3月,被派駐大新縣欖圩鄉最邊遠的武姜村擔任第一書記。
  • 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競賽
    6月15日,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舉行防溺水安全知識競賽活動。競賽內容以檢查背誦防溺水安全「六不準」為主要內容,競賽方式以個別隨機提問、隨機回答為主要方式。
  • 大新欖圩下活產業扶貧「一盤棋」
    趙福祥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村支書。自從武姜村種青梅發財後,青梅苗成了搶手貨。「我們村合作社397戶嫁接培育出的50萬果苗,平均每棵5元,200多萬元進帳。」趙福祥一臉得意。青梅少了是個寶,種多了會不會爛市?
  • 2019崇左大新縣事業單位最低入面分數線【大新縣】
    醫學技術崗位 1 152.1 大新縣欖圩鄉人民政府 大新縣欖圩鄉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所 管理員 1 150
  • 給力|大新欖圩武姜村發達了!驚動縣委書記!
    趙福祥是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村支書。自從武姜村種青梅發財後,青梅苗成了搶手貨。「我們村合作社397戶嫁接培育出的50萬果苗,平均每棵5元,200多萬元進帳。」趙福祥一臉得意。
  • 重磅|大新欖圩武姜村: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看青梅花開
    「武姜花笑擺歌臺,邀起哥妹賞花來……」1月5日,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舉行歌會,30多名當地歌手用高吭的民歌慶祝青梅花兒盛開季節的到來,盛邀各地賓客前來武姜賞花做客。隨著天氣轉暖,武姜村種植的6000畝青梅樹盡情綻放花兒。漫山遍野的花,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蔚為壯觀。
  • 大新縣的5.6 萬畝青梅開花了
    近日,廣西大新縣的青梅花次第開放,吸引了大新本地以及雲南、廣東、貴州等地的蜂農紛紛遷徙到大新「追花奪蜜」。12月13日,大新縣養蜂青年農神東正在觀察蜂群採花情況。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黨支部書記趙福祥介紹說。武姜村地處大山深處,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交通閉塞曾經讓該村備受貧困煎熬。近年來,武姜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青梅產業。青梅種植規模從2015年的1000畝發展到約7500畝,惠及全村貧困戶。崇左市政協牽線搭橋,組織閩粵客商老闆直接到村裡收購,僅青梅一項,武姜村實現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 2020崇左市大新縣事業單位考試招聘進入面試最低分數線-進面分數線
    管理員 大新縣欖圩鄉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新縣欖圩鄉退役軍人服務站) 110.50 技術人員 大新縣欖圩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欖圩鄉綜合行政執法隊
  • 祖國西南邊陲默默奉獻的記帳人——記廣西自治區大新縣欖圩鄉先力...
    在鄧小平創建「紅八軍」的廣西大新縣,祖國的西南邊陲,有一位為共和國決策默默奉獻的記帳人———張飛敏。1954年4月出生的張飛敏,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欖圩鄉先力村委大偶屯人,1990年至2005」先力村委離縣城雖然只有30多公裡,卻是大新縣出了名的九轉十八彎的泥沙山路,每次到縣城都要轉兩趟車,走近2個小時才能到達,但在他擔任記帳員、輔助調查員的
  • 大新縣欖圩鄉新吉村隆江屯:"打工村"裡探"冷暖"
    作者:莫 迪 黃德民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通訊員 黃德民1月22日下午,大新縣欖圩鄉新吉村隆江屯會議室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人民網大新4月23日電走進廣西大新縣欖圩欖圩鄉武姜村青梅種植基地,連片的青梅樹上碩果纍纍,果農正忙著採摘,錯落有致的樓房點綴在農田和綠樹之間,婉如一幅美麗畫卷。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
  • 廣西大新縣欖圩中心小學:主題遊園慶「六一」技能普及長素質
    6月1日兒童節當天,廣西大新縣欖圩鄉中心小學人聲鼎沸,喜氣洋洋。該校正在熱鬧舉行慶「六一」活動暨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示。把主題遊園活動與普及少年宮技能結合起來,讓廣大少年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快快樂樂度過兒童節日。當天,該校的遊園活動項目均為鄉村學校少年宮日常訓練項目。
  • 大新縣發展皇鴿生態養殖助力脫貧攻堅
    目前,大新皇鴿生態養殖產業已架構起一個基本「框架」,依託分布於桃城、下雷、那嶺、欖圩的多個皇鴿養殖基地,輻射全縣各鄉村,奏響脫貧攻堅*強音。  開拓思路:探索皇鴿產業發展新路子  以往,因缺少龍頭企業、品牌引領,實施產業扶貧多數選擇「短平快」項目,加上在選擇項目上盲目跟風,缺乏針對性的市場調研,導致一些扶貧產業項目經濟效益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