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攝影季讓我們認識了連州和集美這兩個地方。與集美同在福建的南平,第二屆延平鄉村藝術季也如約而至,藝術會如何激活古厝、古村和青山綠水?
///特別推薦///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敘事展期:2019年10月18日—12月15日 10:00-18:00(周一閉館,17:30 停止入場)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27號)
策展人:吳蔚
參展藝術家:畢蓉蓉、陳秋林、馮晨、李景湖、林科、梁碩、娜布其、施勇、宋冬、石青+激烈空間、肖江、徐坦、徐震、尹秀珍、張大力、張培力、莊輝
本次展覽以公共空間和當代藝術實踐的交叉點為研究對象,聚焦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城市街頭為主題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步履不停」的特別項目「『62761232快遞展』檔案」正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出,這是「62761232快遞展」的文獻檔案首次在國內美術館與公眾見面。本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招募///城市考古系列行走主題:十裡土場南線 — 從大馬路到六馬路關鍵字:佛字樓VS聖三一 /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 / 麥家圈——醫院與公墓 / 江蘇旅社 / 中央旅社 / 遠東飯店 / 東方飯店 / 東新橋的「清真style」和「電車go」
時間:2019年12月7日 14:00-16:00
地點:南京東路與四川中路交叉口
主題:提籃橋 — 從「方舟」淪為「孤島」關鍵字:所謂「北外灘」:拆拆拆拆拆拆拆 / 民國style的老公共廁所 / 澄衷學校 /「海乃家」/ 業廣裡 / 下海廟 / 死亡之城 /「小維也納」的猶太「隔都」/ 八埭頭「空城記」/「紅樓」涼了
時間:2019年12月14日 13:00-17:00
地點:地鐵12號線國際客運中心站1號口
詳情請關注
上海城市考古微信公眾號
摺疊城市第三期:尋味番禺路 發掘街區美好與共生「無奇不遊」聯合「大魚營造」,在上海番禺路設計了一場街區漫步。與有趣的人一同探索被摺疊的城市面,尋找番禺路上的秘境與百味人生。觀察原來匆匆路過、不曾發覺的店鋪招牌;聆聽老街巷弄中存留的人文故事;對話在地商戶,傳遞可持續理念,觸碰瀰漫在空氣中的生氣。
關鍵字:幸福裡 / 鄔達克紀念館 / 番禺路222弄 / 街區招牌打卡 / 定格獨家番禺色 / 探尋特有店鋪 / 大魚營造分享
時間:2019年12月15日 14:30-17:30
地點:室外-上海市長寧區番禺路;室內-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斜槓空間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
Beyond無奇不遊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演·談///藝術地帶:廟行社區展位於廟行的寶山眾文空間是從一個公廁改造而成集閱覽、休閒、工作坊為一體的市民文化休閒空間。寶山眾文空間周圍是一個綠地公共廣場,廣場另一頭就是廟行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這也是本次展覽之所以命名為「藝術地帶」的緣由,希望通過同時在寶山眾文空間和廟行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展覽,把廟行鎮的周圍綠地和整個文化板塊都聯動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活動地帶。
策展人:馬琳
時間:2019年11月23日-12月23日
地點:寶山眾文空間+廟行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廟行鎮長江西路2697號)
詳情請關注
當代藝術上海微信公眾號
現代中國的視覺檔案系列講座主講人:高初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攝影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主任
第一講 口述、文獻與圖像主持人:李公明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3日 18:30-20:30
第二講 戰爭時期的中國攝影主持人:高晞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4日 18:30-20:30
第三講 個案七則:新中國攝影話語的建構主持人:張仲民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5日 18:30-20:30
以上講座地點均為:復旦大學光華西主樓1901會議室
詳情請關注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兩重整體:方塔園的地形操作與設計方法此次講座將作品整體性的建立過程分為兩重不同的階段。從場地處理和地形操作分析出發,通過梳理方塔園的設計過程,以及解讀真實現場背後的設計因素,試圖建立起針對方塔園作品中設計操作與結果之間複雜性關係的理解與學習。
主講:王子瀟 同濟大學建築學碩士
嘉賓:王凱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副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6日 19:00-21:00
地點:那行文化-零度空間(上海市徐匯區雲錦路300號-2臨)
詳情請關注
那行NMG微信公眾號
你認識麻雀麼?生活中遇到的小鳥哪些是麻雀?麻雀是吃穀子還是吃蟲子?麻雀都是輕骨頭嗎?野保站的薄順奇老師來給大家一一解析
時間:2019年12月7日 9:00
地點:人民公園黃浦綠化園藝大講堂(南京西路67號)
詳情請關注
上海花訊微信公眾號
洛杉磯「博物館大道」:歷史回聲城市博物館群的文化建設對洛杉磯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博物館大道」究竟是由哪些博物館組成?此外,這一先例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它又是如何影響著洛杉磯城市的藝術和文化?
主講人:田珠莉(Julie Chun),藝術史學家,藝術史客座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7日 14:00-16:00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玻璃廳三層(豐谷路35號)
詳情請關注
餘德耀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外灘美術館公眾活動RAM 影評會 | 廖克發:《不即不離》廖克發以《不即不離》中從塵封中發掘出的家族記憶,獻給馬來西亞曾經勇敢活過、愛過、抗爭過的人們。
時間:2019年12月7日 18:30-21:00
地點: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北蘇州路298號)
RAM 講座 | 從物質性走向精神性──泰國當代建築地理的、氣候的、社會文化的和美學特性的「泰國性」痕跡,應該被泰國當代建築吸收的本質特徵究竟是什麼?對於這樣的特徵精神又是否只有一種答案?
主講人:洪人傑,HAS design and research主持建築師、中泰建築研究室創始人
時間:2019年12月14日 19:00-20:30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一樓 (上海 虎丘路20號)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外灘美術館官網
McaM 表演 | Sheng女之家這也許是國內劇場界第一次直面「剩女」這個社會議題。本劇內容基於在上海宣傳畫博物館與著名的人民公園相親角的實地考察,以及在性別研究、相親手機程序、即興工作坊方面的探索與工作。
時間:2019年12月7日 19:30-20:30、12月8日 17:00-18:00
地點:上海明當代美術館(永和東路436號)
詳情請關注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PSA館藏展系列講座:以幻解幻——影像內存之矛盾與矛盾之必要當AI已可利用大數據內的無數資料,運算出比真實更真實的影像,製造出比迷幻藥物更具迷幻性的情境與體感,生產出比手制藝術還具人性溫度的藝術品的此刻,對我們這些幾乎已無隱私的透明人,同時也是提供自身資料供大數據持續擴增其內容的肉身耗材而言,我們要面對的-顯然已不只是傳統影像機器作為紀錄現實的功能是否還有意義,也不只是虛擬影像是否會發展出讓人再也無法分辯真假的新景觀社會,或是人性溫度已不再是人類的專利等難題。在一切似乎都可被算法取代與操控的今天,當我們重談藝術與影像的可能性時,還能指向何方?
主講人:陳界仁
時間:2019年12月8日 14:00-16: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三樓劇場(花園港路200號)
活動免費,無需報名,請提前15分鐘入場,歡迎空降。
從千年蘇州河到上海城市之溯源老建築保護專家婁承浩將從源遠流長的歷史、上海城市的起源、河道兩岸的橋梁、河道兩岸的橋梁河道彎彎人文故事等多個方面講述他對蘇州河的認知與分析。上海作家潘真也將向大家介紹她記憶和筆下的蘇州河。主講嘉賓還將邀請蘇州河原住民參與討論。
時間:2019年12月13日 14:00-16:30
地點:海派文化中心景雲廳(四川北路1468號 四川北路公園內)
詳情請掛在海派文化中心微信公眾號
城市的我們,如何成為溼地之子?自然類紀錄片《溼地的力量》展映分享會溼地與城市是什麼關係?溼地的世界裡,是否也有著豐富如城市生活的物種網絡?
歷時3年拍攝製作的自然類紀錄片《溼地的力量》,為每個面臨高度城市化發展的都市提出了一個緊要的問題:不斷開發土地如何與自然生物的棲息地和諧共存。
廣州紀錄片導演彭穎斌及其製作團隊,將帶我們深入珠江與太平洋交界處的溼地,展現棲息在此的世界珍稀候鳥如黑臉琵鷺、小白鷺等20多個物種共生的溼地世界。
《溼地的力量》也是廣州首部自然類紀錄片,為華南地區的溼地形態、物種多樣性提出了新的思考與可能,更籍此片為粵港澳大灣區自然生態與城市關係,提供了一份多學科的參考素材。
無印良品Open MUJI活動嘉賓:彭穎斌(紀錄片製片人/導演/攝影師)
時間:2019年12月14日19:00-20:30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755號無印良品3F
報名連結:
https://jinshuju.net/f/OLYbW7樂開書店活動嘉賓:彭穎斌(紀錄片製片人/導演/攝影師)、劉懿(NEWECO新生態創意總監)
時間:2019年12月15日14:00-16:00
地點: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399號臨街商鋪內裡百貨樂開書店
詳情請關注樂開書店微信公眾號推送
706上海生活實驗室開放月系列活動Off/On the Grid?共識社區營造與自力建設時間:2019年12月1日15:00-18:00
嘉賓:吉富遙樹,清華大學建築系碩士,家園計劃(AnotherLand)合作夥伴
Off the Grid,直譯:網格之外。意思大概是脫離現代基礎設施(水電網)的一種生活方式。吉富遙樹與唐冠華共同主持曠野餐廳的策劃、設計以及建造。完全親力搭建,連水電網都是由自己親手拉過來。劇透一下結尾:這個項目最後沒有蓋到最後,因為被當地政府認定為違建。但是,還是認為這個創作和勞動過程很獨特,想要拿出來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從停車位開始胡鬧:乍現,只能瞬逝? ——遊擊城市的經驗、方法探索與可能性時間:2019年12月14日19:00-21:30
2018 年 9 月,中秋前夕,一個 8 小時的 「停車位夢 (Moon) 公園」 空降上海陸家嘴中心地帶,草地、氣球、音樂、海洋球、大型泡泡等構築了一個迷你快閃公園……野生紀錄片《Park(ing) Moon》記錄下了這個活動。本次活動將包括紀錄片放映及遊擊城市的主題沙龍。
地點:706上海生活實驗室(襄陽南路514弄)
活動需要報名。更多706上海生活實驗室開放月活動請關注
706青年空間微信公眾號
///全國各地///北京·展覽|家的維度通過文獻、言論與實踐,以多重維度喚醒你對「家」的追溯和回憶,重新討論家的溫度與價值。展覽分為時空之家、時間之家、溫度之家。參展藝術家包括:戴丹丹、何守一、陸慶屹、李琳琳、馬宏傑、秦思源、邱宇、饒平如、唐景鋒、田曉磊、王勁松。
時間:2019年12月3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2-4號展廳(海澱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五棵松東北角)
詳情請關注
北京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園音受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蘇州園林戲臺的啟發,秦思源將「戲臺」的靈感與故宮相鄰的合藝術中心別致的建築融為一體,在中央水池上搭建了一座水上「戲臺」,作為音樂人表演的舞臺,並以攝像和錄音的方式完整地記錄所有音樂家的表演過程。
時間:2019年12月12日-2020年3月1日
地點:UCCA中展廳、新展廳(朝陽區酒仙橋4號798藝術區)
詳情請關注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映|BISFF2019 北京國際短片聯展在「行動中的亞洲影像」單元中,將展映一批蘇哈託政權倒臺後與政治改革緊密相關的獨立電影。
「華語平行展映單元」中,《邊界計劃》、《關於賓圖》、《水老鴉》、《鹿鳴小學》將分別關注深港邊界風土、廣州小北、洱海邊的漁民以及太行山區的一所小學。
此外,《非洲鏡子》使用瑞士探險家傑哈迪的影片檔案,講述了漏洞百出的非洲影像的誕生過程,這些影像在各個角度都成為歐洲人自我意識的矛盾投射。影片也重新發掘了圖像製造作為殖民主義的形式,以及我們如何至今仍拒絕真正審視鏡中的自己。
時間:2019年11月29日-12月9日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丹麥文化中心(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06北一街)
詳情請關注
BISFF2019及各大場館微信公眾號
南京·招募|「南京環城大道」工作坊「南京環城大道」並不存在,它是九十年前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在為南京所做的城市規劃《首都計劃》中提出的一個構想——將南京古城牆的城垣被改建成一個現代城市所需的環城高架公路。本次工作坊希望沿著南京古城牆的路線,進行一次集體的空間創造活動。本次工作坊為「首都計劃」展覽系列項目,由參展藝術家、建築師李巨川發起。
工作坊時間:2019年12月14日-18日
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12月10日 12:00
詳情請關注
四方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武漢·導覽|城市文化與歷史建築導覽走進武漢老建築,品讀老建築,了解建築背後的城市文化。
路線一|物外·漢口店—南京路—鄱陽街—洞庭街—同興裡:12月1、14、22日
路線二|物外·漢口店—保華街—中山大道—黎黃陂路—宋慶齡故居:12月7、15、28日
路線三|物外·漢口店—中山大道—水塔—民眾樂園—積慶裡—六渡橋:12月8、21、29日
活動開始前15分鐘在物外漢口店前臺籤到集合
定時導覽,無需報名,遇雨取消,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詳情請關注
物外書店微信公眾號
武漢·展覽|街角·廣場·蒙太奇展覽由剩餘空間藝術總監魯明軍策劃,特別邀請了唐小禾、汪建偉、陳界仁、徐震、張鼎、石青、龔劍、李鬱+劉波、朗雪波、李燎、胡偉、吳昊等10餘位藝術家參展,希望通過他們不同時期、不同媒介、語言和風格作品之間的相互碰撞,激蕩出一種新的蒙太奇和政治力。
展期:2019年11月23日-2020年2月22日
地點:剩餘空間武漢市宏圖大道8號武漢客廳F棟慕金文岸2層
詳情請關注
剩餘空間SURPLUSSPACE微信公眾號
濟南·展覽|侯登科攝影回顧展1978—2002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巡展侯登科是中國紀實攝影近20年來頗有代表性的攝影家,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代表作有《子弟》(1983)、《成人》(1983)、《出徵》(1986)等。本次展覽由越眾歷史影像館共同主辦,此站位巡展第一站。
時間:2019年11月15日-12月20日
展覽地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長清校區)圓廳、1、2、3展廳(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山東工藝美院教學一號樓內)
詳情請關注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杭州·沙龍|反觀城市:706 Global城市社群計劃杭州啟動月&跨界沙龍切身體驗下的江南文脈講者:曾潤坤 雲起生活創始人
時間:2019年12月8日
生產社會空間:景觀作為媒介講者:周一 中山大學旅遊管理碩士,主要關注鄉村建設、地方創生與文化遺產等領域。
謝雨婷,現任教於浙江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中國城市景觀實驗室負責人;浙大-西浦聯合江南實驗室負責人。
以上活動地點:Yootel青年酒店空間(下城區中河北路83號茂泰世紀大樓19樓)及杭州的獨立書店
更多活動及詳情請關注
706青年空間微信公眾號
成都·對談|山的沉思——如何閱讀當下的攝影藝術:山脈影像策展思考無論從中國山水風景畫,還是到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的美國西部紀實照片,山脈在東西方藝術歷史傳統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國,山是道教和佛教傳統中的聖地,它們被認為是不朽、長壽和崇高的地方。
對談嘉賓:娜塔莎·伊根(Natasha Egan),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當代攝影博物館執行館長 ;王慶松,藝術家、策展人、成都當代影像館藝術總監
學術主持:程卓,四川傳媒學院副教授
時間:2019年12月5日15:30-17:00
地點:成都當代影像館學術報告廳-1F(府河攝影公園)
詳情請關注
成都當代影像館微信公眾號
溫州·展覽|戲說生活——館藏戲曲文物展溫州是南戲故裡,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之一。在溫州,戲曲不僅為百姓喜聞樂見,還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民居建築、酬神祭祀和日常生活中。
本次展覽將展示百餘件行頭、劇本、木雕、石雕、瓷器、銀器等歷史文物和資料
時間:2019年11月28日—2020年3月8日
地點:溫州博物館陶瓷廳(溫州市市府路491號)
詳情請關注
溫州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第一回無界建築季第一回無界建築季將分為三個單元進行。第一單元為「住在廣州」,將展出近年來出現在廣州地區的有關建築、居住以及城市空間的藝術作品與社會性藝術實踐項目。第二單元為「在其他的地方」,將展映由居住在其他城市的獨立電影導演與建築師拍攝的六部有關建築與城市空間的電影。第三單元為「億達大廈再建計劃」,將邀請近20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在美術館所在的億達大廈的公共部分進行現場創作,這將是一次將私人物業轉變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嘗試。策展人為建築師和藝術家李巨川。「億達大廈再建計劃」參展項目《來》正在進行項目招募。
時間:2019年12月7日-2020年3月30日
地點:扉美術館(越秀區農林下路5號億達大廈G層)及億達大廈各層公共部位
詳情請關注
扉FEI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映|民族電影展映將展映《黑駿馬》、《盜馬賊》、《拉姆與嘎貝》、《第一次的離別》、《清水裡的刀子》等新老影片。焦點影人單元還展現萬瑪才旦導演近15年來的母語電影, 其最新力作《氣球》也將作為影展開幕片。本次影展為公益放映。
時間:2019年12月9日-12月15日
地點:1978電影小鎮(增城區增江街沿江東三路15號)
詳情請關注
我們審片微信公眾號
廣州·放映|《早餐室》在新造空間之「一起摸爬滾打」這是一部關於地方、身份、情緒、身體和自然的關係的電影。此次放映後,本片還將在廣州、上海、瀋陽、大連、長沙等地巡遊。
映後談:萬青(導演)、新造小組、現場觀眾
時間:2019年12月1日19:00
地點:新造空間1號工作室(新麗園三街11號)
詳情請關注
新造空間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社會設計:玩著學眾建築成立於2010年,以城市、建築、產品等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方式實現社會影響力。本次展覽是眾建築的十周年作品展,旨在以好玩的社會設計項目,拓展建築設計的邊界,邀請公眾共同探討建築、生活空間與城市設計等話題。
時間:2019年11月23日-2020年2月23日
地點: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一層園景展館(南山區望海路1187號)
詳情請關注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廈門·展覽|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每年冬天,集美·阿爾勒都會展出8場來自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的展覽,和20餘場圍繞中國與亞洲的攝影展覽,今年特別關注印度攝影。「在地行動」單元將展出馬格南攝影師吉·勒蓋萊克的《中國體式》(策展人:尚陸),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多次來到中國進行拍攝,對中國的福建地區一見鍾情並通過攝影表達出自己對福建的情感。
時間:2019年11月22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二號樓三層)、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
詳情請關注
集美阿爾勒攝影季官網
南平·藝術季|藝術激活鄉村——2019中國·延平鄉村藝術季本屆藝術季展地將由巨口鄉九龍村延伸至谷園村、九龍村、餘慶村、嶺根村4個村莊。,有18件大件戶外作品在古厝、古村、青山綠水的環境中長期保留,與去年藝術季沉澱的42件作品一起,呈現給每一位來巨口鄉觀展的人。
時間: 2019年11月30日-2020年2月29日
地點: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谷園村 九龍村 餘慶村 嶺根村
詳情請關注2019延平鄉村藝術季微信公眾號
連州·展覽|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和冬季展2019年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主題為不期而至,關注「攝影藝術不可控的一面和不可預測的元素留在攝影圖像上的痕跡。」冬季展分別為:鳥頭:歡迎再次來到鳥頭的世界;德尼斯·達扎克:獵物的陰影;張曉:蘋果;蘇卡尼亞·高什 :修補時間的工作。
時間:2019年11月29日-2020年1月3日
地點:連州攝影博物館(連州中山南路120號)
詳情請關注
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官網
三亞·論壇|第四屆華宇藝術論壇 實景與幻象之外:東北及其表徵本次三亞華宇藝術論壇希望以東北及其表徵為契機,探討在分裂加深、圍牆重塑的社會政治現實面前,當代藝術甚至文化生產如何處理自身與生活經驗的關係,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避開陳舊的修辭遊戲,同時又不因過度思辨而陷入虛無。從這個意義上講,東北既是廢墟,也是預言。
主要議程:
作為「現代」紀念碑的老城——歷史化邊緣視角下的東北區域變遷及現代性問題講者:劉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
中東鐵路上的交融——20世紀上半葉東西洋藝術在哈爾濱的傳播與影響講者:王繪(哈爾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教授)
東北:影像的現實與現實的影像對談:耿軍(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劉兵(導演、編劇)
主持:楊北辰(當代藝術與電影研究者,策展人,現任教於中央戲劇學院)
客從何處來對談:郝敬班(藝術家)、王拓(藝術家)
敘事東北:一個內亞史的視角魯明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策展人)
寒冷、革命與鐵鏽王洪喆(北京大學教師)
時間:2019年12月14日9:00-18:00
地點:海南三亞
詳情請關注
ArtSanya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推薦自己所在城市的漫步、講座、展覽或活動主辦方,歡迎致郵shenjw@thepaper.cn)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