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
手機和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子設備。近年來,手機和電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唯獨一個東西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那便是我們每天經常使用的輸入法。你現在使用的是什麼輸入法呢?相信很多70後是採用的手寫輸入法,但在80後,90後幾乎都是用拼音輸入法,而這些原因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是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加州。當時,國內對於計算機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引進少量的計算機用於科學研究。當計算機首次引入中國時,第一個問題不是該如何去使用計算機,而是如何在計算機上打字。因為在當時適配的都是英文,根本沒有中文。
因此,中國的專家們開始研究如何在電腦鍵盤上快速有效地輸入漢字。起初,一些專家在電腦上使用電報碼,用0到9個數字輸入中文,雖然這天的確是可以使用的,但效率實在是太低了。直到1983年,一個叫王永民的人發明了五筆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是當時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中文輸入法。其實它的原理是把漢語分成多個部分,然後每個部分一起組成一個漢字,每個字不超過五筆,所以它也被王永民命名為五筆輸入法。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五筆輸入法成為計算機學習的必修課之一。由於五筆輸入法打字速度快,效率高,還可以實現盲打,當時很多的文員都必須學會使用五筆輸入法,否則在外面是找不到工作的。即使現在,許多高中的電腦課程仍然有在教學生使用五筆輸入法。
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五筆輸入法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更多的還是拼音輸入法,這是為什麼呢?為何曾經很火的五筆輸入法,最後還是輸給了拼音?實際上,五筆輸入法的衰敗原因非常的簡單。一方面,由於五筆輸入法的學習成本太高,需要系統性地去背下字根表。如果一個職員需要這項技能,那麼花費時間去背字根表是可以理解的。但你總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去背,相信大家都使用過五筆輸入法,熟練的操作實在是太難了。
五筆輸入法衰落的另一個原因是拼音輸入法的興起。雖然「智能ABC」拼音輸入法早就出現了,但那時候的智能ABC並不智能,直到雲計算的出現,拼音輸入法才真正變得智能。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輸入法可以智能地識別出用戶想要輸入的內容,從而真正提高拼音輸入法的效率。加上拼音是小學課程必不可少的,不需要去單獨學習根字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拼音輸入法的門檻和難度。
如今五筆輸入法也只有在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會議中會出現,甚至一些大型會議當中已經開始出現並啟用同聲傳譯了,不需要再用人工速記了,隨著科技的發展,五筆輸入法最終會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那麼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寶貴的評論!
本文由AI科技新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