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本科規培後,已在家鄉城市入在編工作,到大城市醫院更好嗎?
這兒就有這樣一位女生,學醫本科畢業規培結束後,已在家鄉城市入在編工作,到大城市醫院可行嗎?每個人都想進入相對較高的平臺,但作為醫學畢業生,要想停在大城市。很簡單的考碩士研究生。考博,現在大型三甲醫院招聘大部分科室都要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只能在輔助科室,比如學的是影像醫學技術。
-
為什麼一些專科生比很多本科生混得好
也許在一些人的眼裡,都會想當然的認為本科生一般比專科生混得好,其實我們去看現實生活,的確整體而言本科生的待遇薪酬是比專科生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一些專科生比本科生混得好。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先去看專科生的就業方向。我們知道那些名牌大學生畢業以後要麼出了國,要麼進了大企業或者政府機關。那些普通二本三本畢業生大部分在民營企業工作,還有一部分回到老家進了體制內工作。
-
讀大學一定要去大城市?聽聽濟南市民怎麼說
俞敏洪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遵循兩條原則:一是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二是一定要去大城市。眼下,高考成績已陸續公布,進入到填報志願階段。志願填報時,考生最看重的是什麼?讀大學一定要如俞敏洪所說,去大城市嗎?讀大學要去大城市 你贊同嗎?
-
感覺網上全是985、211的學生,普通本科生怎麼辦?
而普通本科生,或者學歷不高者在充斥著這些信息的網絡自然不願意留言(留言比差?留言襯託他們厲害?想的美!)。進而造成了大家覺得周圍都是名校生,普通本科生或者其他學歷不高的人太少了。然而最不幸的就是自己,很不巧就是其中一員,就會自慚形穢,失去信心等等。說到這裡,我想做一個小結:網上985,211多,不代表現實中多。
-
為何年輕人寧願在大城市拿3500的工資,也不願意回家?原因很真實
為何年輕人寧願在大城市拿3500的工資,也不願意回家?原因很真實在大城市打拼,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很多人在大城市,其實也沒有拿很高的工資,有些人甚至在大城市,一個月也只能拿3500的工資。即使這樣的工資在大城市很難生存下去,但是他們還是會努力地在大城市打拼,並且苦苦堅持,不願意回老家。我的一個朋友在北京打拼,工資也不是特別高,每個月也是月光,但是他就是不願意回老家。他說,在北京工作,自己特別有力量。回到老家之後,感覺自己沒有了拼搏的力氣,所以他寧願留在北京。這麼多北漂、滬漂、深漂在外打拼著。
-
讀書無用論的假象:找不到工作的本科生該何去何從?
部分崗位多人競爭,但同時生產一線、基層和艱苦地區人才缺口較大。舉個例子,工地施工人員的工資大概都在8千到1萬左右,而在辦公室裡敲鍵盤做文稿或其他工作,剛開始的工資只有4-5千左右。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本科學歷的畢業生,你願意去工地搬磚嗎?
-
為什麼人到中年,寧願自己做生意也不去上班,4點原因告訴你
如果在40-50歲之前還沒混到管理層,那麼你的一生將會碌碌無為,很多東西將會和普通員工一樣,那麼再去打工上班就沒有意義了,有些東西跟不上年輕人了,而且你的經濟條件不變,但是身邊的壓力卻越來越大,最後你會入不敷出,那日子就會比較難熬了。
-
那些被社會所遺忘的普通本科學生,他們不應該被社會所拋棄
,也不是211,但是比起大專,稍微好一點,他們就是處於夾縫中的普通一本,二本和三本學生,我們在這裡把這個群體統一稱之為本科學生,他們做著普通的工作,有著普通的收入,同時從事與普通的崗位,也有著普通的家庭背景,而這樣的一群人才是整個社會的角角落落最平凡的身影。
-
30歲基層公務員考上全日制研究生,應該辭職去讀嗎?
之所以考研不是想換工作,只是因為基層公務員(n線城市街道辦)看不到出路,想考縣市級的公務員,同時也想去一二線城市,讀完研還是會考體制內(老師,公務員,事業單位都可)現在我的情況是,廣東本地人,女生,五年基層經驗,過了法考,雅思6.8。單身,市中心一套房,3年前買的,90平三房兩廳,房貸每月4000,周邊平均租金一月3000,有以租養貸的想法。
-
30歲基層公務員考上全日制研究生,應該辭職去讀嗎?
本科普通二本,考研考的某末流985專碩(外省),專業一般般。之所以考研不是想換工作,只是因為基層公務員(n線城市街道辦)看不到出路,想考縣市級的公務員,同時也想去一二線城市,讀完研還是會考體制內(老師,公務員,事業單位都可)現在我的情況是,廣東本地人,女生,五年基層經驗,過了法考,雅思6.8。
-
專家稱中醫畢業生應去基層
近期有人拋出「中醫畢業生只有10%低就業率」的論斷,令一些本來對醫科、特別是中醫頗有興趣的考生和家長心裡多了一份疑慮:上不上醫學院、報不報中醫專業? 為了解開考生和家長心中的疑慮,記者展開了調查。 結果發現,中醫院校畢業生普遍就業率不少都超過90%甚至更高,其「搵食艱難」的程度並不甚於其他普通專業,但畢業後想留在大城市、進大醫院的確不容易。
-
一個人去大城市找工作,需要考慮和準備哪些東西
大城市機會多,工資高,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潛能,也給了我們敢於做夢的勇氣。所以,很多剛畢業的應屆生,都會選擇到大城市生存,到大城市去打拼。其實就是想要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能耐,能夠闖出怎樣的一番天地。那麼,從未一人在大城市生活過的你,在出發前往大城市的時候,應該考慮和準備哪些東西呢?
-
同時考上公務員的兩個人,一個進了事業單位,一個去了基層。幾年後...
不過雖然都考上公務員了,但是兩人的選擇卻不太一樣,小李選擇了當一名機關幹部,遠離了家鄉去大城市發展。而小趙卻選擇了回到家鄉,回到地方上班,下基層成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公務員。就這樣過了5年以後,兩個人再見面時差距卻太明顯。
-
到基層去,做發光發熱的建設者
到基層去正成為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的選擇。今年,教育部會同中組部、人社部、團中央等部門,共同推進做好「特崗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基層就業項目,引導廣大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
大學生就業:本科生如何找到高薪資工作?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現在大四學生面臨著畢業季,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為畢業生的最大期望。但如今大學生數量龐大,本科優勢變得不再明顯,本科生的薪資水平不高,如何找到一份高薪資工作成了大學生關注的問題。今天筆者結合身邊朋友的例子為大家提供一點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畢業生。
-
畢業以後你願意到基層去做一名全科醫生嗎,為什麼?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在目前的醫療現狀裡,沒有人願意,可能我說的絕對了一點,但我堅持我的觀點。如果不信,我舉個例子,你說一個醫學生畢業了,有幾家單位選擇:一個當地省份最好的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一旦當地不錯三甲醫院,一個去基層做全科醫生。我想所有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最先選擇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之後是三甲醫院,最後才是基層的全科醫生。為什麼是這樣的?
-
二本學生處境尷尬?教育焦慮與生存壓力下倔強成長
二本學生處境尷尬?教育焦慮與生存壓力下堅持倔強成長 作者:葛怡婷 985、211,「雙一流」院校聲名遠播,以至於人們常常忘了這些名校的數量僅佔全國高等學校的0.5%,而二本及以下學生是被名校光環所遮蔽的、沉默的大多數。
-
在小城市無論怎麼努力,你生存壓力也要超過在大城市
一說小城市,可能在你們心裡就是落後的典型,那麼可能好多人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在小城市生活不需要太多資源就可以吧子女教育好。但現實真的是這樣麼?我現在見過的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在小城市見到了不知道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後就開始為孩子做各種投資,從奶粉,到營養品,再到成長方面都是需要付出比大城市幾倍的努力才能勉強達到相對滿意的結果。
-
為什麼明明基層學校缺教師,可還有那麼多師範學生哭訴工作難找?
眾所周知,現在處於畢業季階段,很多高校畢業生都處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而今年情況特殊,就業難是很多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有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於是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為什麼明明基層學校缺教師,可很多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卻總在哭訴和抱怨工作難找呢?
-
大城市的「窮人」,為何不賣掉房子,去小城市做「有錢人」?
大城市的「窮人」,為何不賣掉房子,去小城市做「有錢人」?現在這種有房子又有房貸的人群,也被稱之為「新窮人」,看起來很體面,但是日子過得很艱難,我們知道大城市房價都快五六萬每平米了,而小城市房價只有五六千每平米,於是有人就提出個建議,這些大城市的「窮人」,為何不賣掉房子,去小城市做「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