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8萬+父母訂閱了尖叫童年
相比輸贏,我們更在乎孩子童年是否快樂!
ID: jjtongnian
尖叫君語:「媽媽,這個世界哪個國家最幸福?」 這是孩子會問的一個問題吧。
前兩周聯合國公布的「全球幸福國家排行榜」,丹麥在入榜的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中脫穎而出,再度被評為全球最最最幸福的國家。更讓人慨嘆的是,前五名被北歐國家包攬了。
是的,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是安徒生筆下小美人魚的丹麥、北海小英雄的發源地挪威、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芬蘭、擁有200多座火山的冰島、以及誕生出創意設計家居宜家的瑞典。
去過丹麥的人說,在那裡從小孩到大人都很幸福,連空氣都仿佛瀰漫著一股自由的甜香。丹麥人的這種幸福,是從童年教育就開始種下的種子。真的嗎?一起來看看一位訪問學者的觀察手札。
在丹麥,孩子們也是通過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學和初中構成義務教育,中間升學考試不!舉!行!
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裡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談話的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展、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
一位丹麥人說:「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
不追求高分,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學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正聚精會神地研究他們的「創新」計劃。他們決定用「火箭」表現創新主題,用紙張、少許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並且發射成功。在這所有600人的學校裡,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裡聽講,另一半時間則利用這種計劃的方式學習。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採用這種計劃式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新」計劃為例,它長達四個星期,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或者在教室裡、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作業,每組都有一個四年級、一個五年級和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是被動地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資料。
更特別的是,包括丹麥文、數學、英文、it(信息科技)和科學等八個不同領域的老師,也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給予協助、激勵。孩子們在他們探索的主題上,可以同時吸取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
在一項國際學生評鑑中,丹麥孩子的分數表現並沒有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為什麼做數學題」時,59%的學生選擇「因為我喜歡它」,遠遠高於oecd平均的38%。
「紮實的知識只是孩子們在學校學的基本,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兼具社會能力,擅長合作,能適應快速改變的世界,更必須是獨立思考、自信的孩子。」克魯說。
不跟別人比較,只追求自己天賦的發展那麼,在丹麥,學校是如何選舉模範生的呢?克魯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措施,我們也絕不會這麼做!」原來,丹麥學校沒有模範生這回事!!
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認為,表揚模範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沒有模範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使得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發展。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既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不急著進大學,先花一年時間旅遊或當義工許多丹麥年輕人高中畢業,不急著立刻進大學,而是用一年時間,通過各種方式來思考人生,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做義工。
銀匠麥克•伯克佛有三個女兒,大女兒的志向是做演員。被問及「會支持女兒這樣的志願嗎?」時,他說:「當然。她們必須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樂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須要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會擔心女兒浪費時間嗎?」「不會擔心浪費時間!我只擔心她們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樂。」銀匠的語氣很肯定。
這就是典型的丹麥思維。在這個不求快的社會,孩子有時間、空間、被鼓勵去探索世界。
相較於學校的教育,家庭生活也是讓孩子們有無比幸福感的來源。北歐爸爸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生活品質,瑞典有句老話:錢是可以儲存的,而時間是不能儲存的,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
被房子、車子、票子充滿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園子充滿的人生,北歐男人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物質。
在北歐國家的路上經常看到胳膊上都是紋身,卻在胸前兜著一個嬰兒,手上牽著一個孩子,拎著購物袋的金髮帥哥,他們慢吞吞地走著,時不時地往街邊的店鋪裡張望一下,仿佛心裡在默算還要添置的東西。
很多奶爸混跡在奶媽中間,坦然地用奶瓶給孩子餵奶,一點都不覺得尷尬。機場的男用洗手間裡甚至有專門給嬰兒換尿布的操作臺。
「我們並不是'家務男』,而是'居家父親』。如果一個家庭主男把自己淹沒在瑣碎的家務事裡,是愚蠢的表現。居家父親應該成為孩子心目中最棒的爸爸,還要能有自己的創意,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做過8年家庭主男的Fredrik這樣說。
瑞典「奶爸」們認為,最好的時光就是孩子們在睡覺之前爬上膝蓋,向自己要一個擁抱。這種時候,他們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對瑞典男人來說,孩子不是男人在尋求成功過程中的一個背景,而是一個男人生活品質最重要的部分。
北歐男人:熱愛女人就是熱愛自己在丹麥很多成年男女選擇同居不結婚。結婚的人也經常穿著便裝去登個記就可以了,然而丹麥男人卻非常保守和專一。
軟體開發師Eric,還有半年的時間他就可以升任研發主管。這個時候女友Jan獲得夢寐以求的機會:被派往香港。這讓人擔心,沒有婚姻關係的感情,能否經得起兩地分居的考驗?Eric卻輕鬆地說,兩周後我會去公司領最後一個月的薪水。
Eric認為,自己的工作雖然好,但自己沒有Jan那麼強烈的工作願望,當然是自己放棄比較好。Eric自己主動報名參加了準爸爸課程,他說害怕以後去了國外沒有這樣的課程,他要先學好,如果Jan懷孕了能給她最好的照顧。
事實上,這在從小被教育要熱愛女人、尊重女人的丹麥男人來看,這是很簡單的選擇。
找到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做放眼望去,北歐國家沒有高樓大廈,人們穿著樸素,開著舊車,吃著簡單的食物,每天晚上7點以后街上就靜悄悄的,沒有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也沒有超級奢華的消費刺激著人的神經。生活在這種地方的男人們,幸福從哪裡來?
Reidun住在挪威卑爾根附近的一個幾乎荒無人煙的島上。他家是一棟兩層樓的房子,擺設非常普通,但推開後門的後花園令人驚豔。Reidun得意地說:「這個園子和我兒子同齡,6歲,這個瀑布,我花了整整兩年才搭好。」
其實,這個花園並不是那麼奢華,花草都是普通的品種,瀑布邊也不過是普通的石料,他自己雕的圖案難免粗糙。「我就是喜歡勞動的感覺,渾身熱汗。陽光燦爛的時候,脫了衣服在草地上曬一天,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候。」Reidun說,「我們總是能找到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做,讓自己的生活處處有味道,不會懶散,只會充實。」
Reidun從來都閒不住,他現在的計劃是每個星期去刨一根圓木,要在樹林裡搭一個小木屋,還要砌個壁爐,冬天帶全家人去度假。
• •
在聯合國的評比依據中,一個國家是否幸福除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福利,平均健康壽命,生活選擇自由,慷慨程度和其他都佔據了重要因素。這是為什麼發達如美國這樣的國家都被排在前十之後。
誠然,我們曾經飽受各種磨難的國家,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追趕才有可能靠近一系列的硬體指標;而從個人追求、家庭觀和育兒理念上,我們在對照北歐國家的家庭和教育上,在如何生活得幸福、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點上,是否會有一些啟發?也許很多人會固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錢何談自由和理想」的思想,對此嗤之以鼻。
或許我們沉下心時,用下面這些問題問問自己:我會給出什麼選擇或答案?我真的別無選擇麼?
1. 晚上7點到10點,你在哪裡?
在北歐此時是Family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商店在晚上6點鐘就打烊(有時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會,很少人在外流連。
2.你一定要晚上加班?
即使要加班,北歐父親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例如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
3. 現在生活穩定過得去,如果有一份收入翻番、但每月只能回家見孩子幾面的新工作,你會接受嗎?
4.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
北歐的父母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話,也會有一個人陪孩子。
5.孩子學業普通,你會在大家談論孩子時因此感到沒面子嗎?
6.問問孩子,他感覺最幸福的5個瞬間是什麼?
參考資料:
陳思進,央視《華爾街》顧問 《北歐人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
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592917513_2.html
賀先蕙《丹麥人的快樂童年》
♫ 尖叫童年 ♫
在這裡,找到N+1種趣味童年!
尖叫童年美文匣子
新知 | 玩樂 | 繪本 | 科普 | 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