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尷尬的距離 重醫附一院成功完成多例復發巨大直腸腺瘤TAMIS手術

2020-12-15 騰訊大渝網

在直腸的良性和早期惡性疾病手術中,傳統的經肛手術只能對距離肛門6cm以內的病變進行治療,對於直腸中、上段腫瘤的治療往往只能通過腸鏡進行黏膜或黏膜下切除(ESR或ESD),但切除的難度大、組織標本不易完整,危險性高;有些患者不得不接受腹腔鏡輔助或開腹直腸切除手術,增大了手術風險和費用,所以,對於醫患而言,位於直腸中、上段的病變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手術距離。

如何突破這種尷尬的局面?

近日,重醫一院胃腸外科在學科帶頭人王子衛教授的指導下,張宏宇教授團隊成功對多例復發巨大直腸腺瘤患者實施經肛門微創直腸腺瘤切除術(TAMIS手術)。該手術打破了腸鏡局限性,手術風險小,切除病灶完整,患者無創口,恢復良好。

一名62歲的男性患者,5年前接受過結腸鏡下腺瘤切除術,今年4月因大便異常再次到重醫附一院胃腸外科就診。經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距肛緣5cm)絨毛管狀腺瘤。「腺瘤直徑約5cm,又位於直腸中上段,約佔1/2-3/4圈」,張宏宇介紹,患者一開始準備在腸鏡下行腺瘤切除術,但在切除過程中,因腺瘤基底部大量瘢痕,切除失敗。將切除部分腺瘤送病理診斷為直腸腺瘤,腸鏡醫師遂建議患者去外科手術治療。

由於該段直腸病變距離肛門較遠,已經超越了經肛手術能及的極限,張宏宇團隊經過前期反覆論證和準備,決定在全麻下行經肛門直腸腺瘤切除術(TAMIS),手術成功地完整切除腫塊,術後第4天患者出院,目前隨訪2月,恢復良好。

近年來,經肛內鏡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給直腸的良性和早期惡性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在1984年由德國Buess等提出,TEM具有手術創傷小、操作視野良好、病灶切除準確等優點,相比傳統經肛切除術療效更好,同時TEM使部分中、高位直腸腫瘤患者避免了傳統經腹、經骶手術和不必要的腸造口。但TEM學習曲線長、設備購置昂貴、且有操作靈活性有限、有肛門括約肌損傷風險等,限制了其臨床推廣。相反,腹腔鏡技術發展迅速,單孔設備應用日益廣泛。單孔腹腔鏡同TEM間的技術交叉促使單孔設備被嘗試用於經肛手術。2010年Atallah等首次報導運用單孔設備(SILS Port)為6名直腸腫瘤患者成功實施經肛局部切除術,並將其命名為「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AMIS。由於TAMIS不再受到專門直腸鏡和器械的限制,操作靈活度高,能夠治療的病變範圍和適應症更廣。

TAMIS目前報導主要用於中高位直腸良性腫瘤和早期惡性腫瘤( pTis-pT1N0 期)的局部切除,內鏡難以摘除或摘除失敗的廣基腺瘤僅為散在報導,臨床資料較少,張宏宇教授率領的團隊,積極探索微創新技術,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懈努力,是廣大患者的福音。

(通訊員:重醫附一院胃腸外科 汲廣巖)

相關焦點

  • 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 ——重醫附一院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3月12日,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重醫附一院拉開序幕,包括王斌在內的5條生命重獲新生,6名患者重見光明。在這背後,除了3名偉大的器官捐獻者,還有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首次完成多個大器官捐獻30歲的王斌很瘦,寬大的病號服套在身上顯得有些空。因患上罕見的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瘤,導致他肝功能嚴重衰竭。
  •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對外援國際對內恢復診療 重醫附一院這樣做
    重醫附一院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專家在當地開展多項醫療工作217人 支援國內外抗疫一線在阿爾及利亞阿艾因戴夫拉省醫院,專家組副團長郭述良教授向阿方醫務人員分享了重慶抗議經驗,如何做到「三區兩通道」的建立,如何分級別管理輕症、重症病人、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標準是什麼
  • 突破極限 重醫附一院醫生切除6釐米氣管保她命
    「但如果想要去除病根,還是需要依靠外科手術」,呼吸內科醫生建議她到胸心外科就診。  重醫附一院胸心外科氣管隆突亞專科負責人秦治明主任醫師介紹,支持人體呼吸的管道只有9-11釐米。對於氣管癌的手術治療,常規方法是切掉被腫瘤侵犯的病變氣管,再將剩餘的氣管進行吻合重建,在國際上公認的切除氣管一般不超過3釐米,否則很可能會吻合失敗。
  • 重醫附一院血液科成功舉辦2019國際慢粒日患教活動
    為了更好地關愛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加強患者與醫護之間的交流,9月19日下午,重醫附一院血液科2019國際慢粒日患教活動在重醫附一院血液科示教室成功舉行。據悉,本次患教活動由「重慶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委會」主辦,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承辦舉行,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主任劉林教授、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王利教授、詹茜醫生、張春梅護師等參與本次活動,並為廣大患友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科普講座。
  • 渝中區交巡警支隊護送重醫附一院醫療隊出徵武漢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那邊醫療物資匱乏,還需要組織專車運送物資。 14點,4輛大客車及2輛醫療物資貨車率先從重醫附一院出發,已提前到達機場。 14點40分,因臨時緊急調度,最後一輛大客車及一輛貨車的醫療物資才裝運到位,只剩50分鐘,飛機即將起飛。為避免路途中出現意外,醫院立即決定向渝中公安請求支援。
  • 中國醫大一院婦科機器人手術突破400例
    日前,我院婦科張頤教授團隊以1例卵巢腫瘤圓滿完成了第400例婦科機器人手術。我院婦科自2017年11月至今完成的400例機器人手術中,幾乎涵蓋婦科所有適合機器人手術的病種和術式,無一例中轉開腹。經隨訪,與傳統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臨床療效顯著,具有術後患者疼痛減輕、住院時長減少、術中及術後併發症少等優勢。前不久,張頤教授團隊完成了1例機器人輔助下盆壁腫物切除術,利用機器人手術系統特殊的三維立體成像系統、具有360度的超高活動度的機械臂等進行了精準的解剖分離,順利地處理了腫物周圍的分支血管及神經,達到滿意的分離、止血、縫合效果,避免了臨近的重要血管損傷。
  • 重醫附一院:全力抗疫和日常診療齊步走
    同時,醫療隊在湖北孝感中心醫院實施了第一例ECMO危重患者救治,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率先提出的患者分級管理舉措,便於疫情早期幹預,避免快速發展。」為了同時保障前線順利開展救治,重醫附一院充分做好組織保障,立即準備好發熱門診、籌備隔離病房,緊急採購N95口罩、隔離衣、防護服等,確定了「嚴防控,精救治,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抗疫前線,充分做好人員保障必不可少。1月30日,全院共1267名黨員參加醫院黨委組織的「我是黨員,我先上」共產黨員突擊隊。
  • 中國醫大一院骨科機器人手術突破200例
    中國醫大一院骨科機器人手術突破200例 2020-01-19 1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醫大附三院婦產中心: 卵巢癌復發又轉移 醫生8小時切除腹部多處...
    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而治療2年後70%的患者會復發,其治療一直是臨床上的棘手難題。近期,重醫大附三院婦產中心就收治了一例卵巢癌復發伴肝、肺等多部位轉移的患者。因其病情極為複雜,手術風險相當大,但該科醫護人員還是迎難而上,憑藉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醫技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讓她終於看到了「希望」。
  • 張飛飛:千裡支醫路 濃濃魯渝情|張飛飛|重醫大附一院|酉陽醫院|...
    張醫生實在太忙了,除了值門診,還得查房、手術,為了給我們看病,經常加班加點,看著都心疼。」正在等待臍灸治療的老人黃華說。黃華口中的「張醫生」叫張飛飛,是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中醫院的醫生。2019年6月25日,張飛飛告別家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重醫大附一院酉陽醫院支醫。這一待,就是一年多。工作中的張飛飛。
  • 潞河醫院成功完成 一例復發椎管內外溝通性腫瘤切除手術
    近日,潞河醫院神經外科、胸外科協作成功完成一例復發椎管內外溝通性腫瘤切除手術,這臺複雜的手術得到了手術室、麻醉科的大力支持,手術非常成功,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椎管內外溝通性腫瘤較少見,多在腫瘤壓迫脊髓,產生肢體疼痛、麻木症狀時發現,臨床症狀及影像檢查確診後應儘早手術,全切腫瘤,解除脊髓壓迫。這類腫瘤血供極其豐富,手術切除比較複雜、難度較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脊髓損傷,且腫瘤形態不規則,胸腔內部分腫瘤較大,且該病例為復發腫瘤,術區解剖結構紊亂,手術徹底切除更是難上加難。若放任不管,病人則會逐漸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 管理新主張 | 重醫一院呂富榮:ERAS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
    這就是重醫一院一例ERAS手術的全過程。ERAS,即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與傳統方法相比,ERAS採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處理的一系列優化措施,可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達到快速康復。呂富榮認為,ERAS策略是對傳統手術理念的一種改變。
  • 12320預約掛號開通重醫附二院
    來自市衛計委的消息,「12320」預約掛號新添重醫附二院。即日起,市民可通過「12320」預約掛號,在家輕鬆預約重醫附二院專家的門診號。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婦產科「西南第一刀」的著名專家孫江川醫生,其門診號通常是一號難求。
  • 【人事】重慶任免一批幹部 涉重醫、重醫附一院、萬盛經開區等
    【人事】重慶任免一批幹部 涉重醫、重醫附一院、萬盛經開區等 2020-10-15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山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腹膜後重約20kg巨大腫物切除術
    唐山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近期接連完成數例腹腔巨大腫瘤切除術等高難度、複雜性手術。日前,該院馬龍濱主任帶領的肝膽外科在影像科、麻醉科及手術室多個科室的共同配合下,成功完成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物切除術。腫物大小達到40*20*18cm3,重約20kg!
  • 雙胎臍帶血穿刺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成功完成
    臍帶血穿刺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獲悉,4 月 8 日,該院產前診斷中心聯合超聲醫學科成功為一馬來西亞籍孕婦進行雙胎臍帶血穿刺,以更好的幫助該孕婦進行胎兒產前診斷。據了解,該例穿刺為我省首例同時對雙胎的 2 個胎兒分別行臍帶血穿刺。馬來西亞籍孕婦於連媞(化名)雙胎妊娠,在懷孕 21 周時超聲檢查發現 " 胎兒 1 雙側腎竇分離,胎兒 2 左側腎積水,右側腎竇分離 "。2 個月後,該孕婦經推薦前往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產前診斷中心就診。
  • 中國醫大一院婦科成功完成達文西機器人宮頸癌根治術
    中國醫大一院婦科成功完成達文西機器人宮頸癌根治術 2018-07-23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昆醫大附一院為970克新生兒施行心臟手術
    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近日,昆醫大附一院心臟外科成功為一名出生31天、體重僅970克的新生嬰兒實施動脈結紮心臟外科手術,手術僅用時22分鐘。    8月13日,42歲的李麗(化名)因「疤痕子宮,妊娠合併風溼性心臟病,心功能Ⅱ級」進行了剖宮產。其女嬰在該院產科出生時胎齡28+4周,出生體重970克。
  • 「點刀制」、特需門診、三大中心投用……溫醫大附一院龍港院區百...
    據統計,今年8月份,門診人次較7月份增長4.35%,較去年同期增長11.05%,出院人次較7月份增長11.93%,開展各類外科手術共235臺,總院專家有85臺,與去年同期相比,手術例次增長130%,內鏡中心的業務量同期增長122%。
  • 汕大附一院多亞專科聯合協作,完成粵東首例高難度心臟起搏器更換手術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醫院順利完成一例高難度心臟起搏器更換手術,採用上腔靜脈球囊擴張治療起搏器相關上腔靜脈症候群,該種手術難度極大,為粵東首例。 75歲的陳伯,10年前因下壁心肌梗死合併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曾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行冠脈支架植入術及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術,術後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