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峇溪書院: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2020-12-24 中國台州網

人們在書屋裡閱讀、聚會。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在天台縣平橋鎮峇溪村,居住著許多王氏族人。據族譜記載,王氏在該村聚居已有600多年,為書聖王羲之的遠族。該村歷代以耕讀傳家,文人逸士頗多。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王氏宗祠裡還興辦了小學和中學,為本村和周邊村的孩子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場所。這便是峇溪書院的前身。

現今,修葺一新的峇溪書院是一個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與村莊青山綠水、白鷺齊飛、楊柳依依的美好景致融為一體。

村民們的書屋

峇溪書院總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分為王氏宗祠、文化禮堂、王德惠書畫館展廳、逢祥書屋、清廉書屋、文化長廊、露天文體廣場、王德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大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由村民王逢祥一手創辦的鄉村公益圖書館——逢祥書屋。

王逢祥起初的想法很簡單,「全民閱讀的觸角應該進一步向鄉村延伸」。他想讓鄉親們共同感受閱讀帶來的人生樂趣,「讓大家知道,生活不止每天的『面朝黃土背朝天』」。

剛開始籌建圖書館的時候,村民們都覺得很新鮮。「祖祖輩輩生活在田間地頭的莊稼人,只知道讀書要進學堂。圖書館,那好像是城裡才有的東西。我想告訴他們,我們不僅要自己建,還要建得比城裡的好。」王逢祥說,「給鄉親們提供一個閱讀的場地,即便不能一下子改變農村的面貌,最起碼在鄉野田間打開了一個文化的窗口。」

目前,書屋共有藏書6000餘冊,免費對外開放,日均人流量百餘人次,惠及周邊村近萬村民。

如今,這個書屋更像是大家聚會的地方,來這裡看書的老人和孩子越來越多,務工的村民只要有時間也會聚集在這裡。志願者和公益組織,也通過這裡把愛心和溫暖帶給鄉親們。比如,在書屋看書學習餓了,能吃到志願者在公益廚房裡蒸的包子。

書屋的日常管理由書友們自發組織。王逢祥說:「我是這個書屋的創建者,但這個書屋是大家的,該怎麼去維護這裡的環境和秩序,由書友們作主。」

對於王逢祥而言,鄉村書屋的建立,並不是為了將自己的閱讀習慣強加給別人。他想做的,是把這個世界上豐富的精神食糧擺上檯面,讓大家作比較,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和機會」。

為了讓村民們更充分地享受閱讀的樂趣,書院會定期舉辦讀書節、觀影會等互動活動。「稻香和書香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妙不可言。」現在,村莊的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厚,村民們漸漸養成了常閱讀、愛閱讀的好習慣。

此外,峇溪書院還不斷探索鄉村閱讀推廣模式,在村內設置「漂流書箱」,讓讀者自由取閱,並可以在村內任何書箱歸還。這種模式將閱讀推廣到了田間地頭。同時,書院還組織義工到市集上辦書市活動,把書帶到村民們的身邊,讓更多人浸潤在濃濃的書香裡。

鄉村文化新地標

峇溪書院的王德惠書畫館也頗具特色。

作為台州市首家農村書畫館,該館自2016年正式開館以來,策劃展出了大量書畫作品,吸引了許多村民到書畫館觀展、聽講座。

每逢春節,書畫館工作人員會組織文藝工作者們走進平橋鎮市集、街頭鎮市集以及新中市集,開展「送春聯」等文化惠民活動,實現了「開門辦館,造福一方」的宗旨。

同時,峇溪書院利用八大區域各自的場地優勢,與天台縣博物館、圖書館,天台縣美協、書協、攝協,以及浙江工業大學、培新中學、天台學子義教隊等合作,舉辦了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展覽、文化藝術交流會、平橋文學創作培訓班、公益夏令營、古箏詩會、華頂誦讀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每逢傳統節日還開展端午節包粽子比賽、重陽節敬老等活動。

此外,峇溪書院還邀請鄉賢王德惠,為前來參觀學習的美術愛好者傳授繪畫技巧以及美術鑑賞知識;天台縣博物館原館長張健為書院管理員和村民們精心準備了美術館布展講座,傳授多年的布展經驗;平橋鎮教師則組織開展了和合文化、天台山文化、鄉土文化等主題講座。

一系列的文化活動,讓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逐漸成為鄉村文化新地標。在王德惠書畫館裡感受翰墨流香,在文化禮堂裡聽講座,在逢祥書屋裡閱讀,在田間地頭偶遇一本好書……漫步在峇溪深處詩意棲居之處,每個人都感受到美好在身邊流淌。

「接下來,書院將不斷豐富各類活動,滿足村民的文化需求,更好地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峇溪書院負責人王林輝說。

相關焦點

  • 集美區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一個圖書館改變一個村莊集美區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這些由民房改造而成的公益圖書館,是集美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堅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集美區以鄉村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起點,大力推動鄉村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
  • 良戶書院:助力鄉村發展 引領鄉風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
    當國家完成一次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之後,回首再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依舊離不開傳統村落。當民族意識裡的信仰體系不得不重新提起時,鄉村自然出現,振興鄉村勢在必行。人類在埋頭前進的過程中,經過多元文化的浸染,純粹的民族基因恰恰被衝淡,繼而出現大規模的焦慮和恐慌,甚至出現對立思想。中國經濟在全速衝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這種兩難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飽和。
  • 漳平市溪南鎮挖掘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東湖村是「閩西最美古村落」之一,溪南鎮充分發掘利用該村特有的古建築、特色文化、傳統工藝等資源,重點打造步入式鄉村生活體驗區,眾多遊客紛至沓來,有力拉動了村莊發展。這是溪南鎮挖掘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鎮黨委書記許賜江告訴記者,溪南鎮古為感化裡轄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民族特色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昨日,洋溪街道團結村黨員幹部們正在「神奇背簍」文化廣場擦洗裝修一新的竹編背簍等展示品。近年來,該街道以「黨建引領,挖掘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為載體,以團結村「藍媽媽」背簍精神文化為指引,先後建起了畲族文化主題餐廳、廣場、公園、手工坊等一系列少數民族特色娛樂設施,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帶領群眾擰成一股繩,推動種植、養殖以及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增收。
  • 浙江天台:鄉村「數字大農場」助力農戶戰疫情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方問禹)5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浙江天台:鄉村「數字大農場」助力農戶戰疫情》的報導。原本10元一斤不捨得賣,預計春季價格更好,卻因疫情遭遇銷售「速凍」。雲露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範蘇芬說,「天台大農場」App幫助茶農轉危為機,讓雷峰鄉的茶葉比周邊茶區更具優勢,吸引茶商集中收購。近年天台縣打造全縣域「天台大農場」,線上建立數位化展示、交易平臺,線下建設倉儲、物流、配送渠道。
  • 中國村落文化數字出版平臺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灕江出版社供圖人民網南寧12月19日電 (伍遷)12月18日,中國村落文化數字出版平臺上線儀式暨成果展示活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2020廣西書展上舉行。該平臺由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立項, 灕江出版社建設運營,是一個以中國村落文化為內容,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出版平臺,旨在把優質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融合出版,促進村落文化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 瀋陽瀋北新區:傳承稻米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瀋陽瀋北新區:傳承稻米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遼寧
  •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明塘村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緊緊抓住鄉村文化振興為切入點,在凸顯「綠色」文化、 「鄉愁」文化和「鄉賢」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打造生態環境,凸顯「綠色」文化明塘村,位於徐聞縣新寮鎮圩2公裡處。村外,陽光鋪滿的田野上,遍布稻子、番薯。
  • 鄒城市大束鎮: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鄒城市大束鎮依託豐厚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大束鎮實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孟子學堂、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全覆蓋。
  • 洪江市:「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晨昏時刻,文化廣場上,音樂響起,廣場舞跳起來。這一幅幅安然舒適的畫面是洪江市夯實基層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健康村採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引導村民成立了黔陽臍橙、華青柑橘專業合作社,讓村民從「各自為戰」轉向「集團發展」,冰糖橙產供銷一體化渠道暢通無阻,真正將「山果」變成了強村富民的「致富果」。
  • 文化引領 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網訊 今年以來,泉州市文旅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以文化引領、品質提升為抓手,健全「文化振興、項目帶動、培育精品、完善配套」的建設機制,大力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優化鄉村旅遊供給,助推鄉村振興。
  • 鎮溪書院·潕溪書院·吉大師院
    劉德靖 攝 羅應貴 收集整理 據有關資料載,今吉首市版圖明代前屬瀘溪,交通閉塞,地瘠民貧,文化落後。當時,只有私塾分散在一些地方。明正德年間,本土苗族教育家吳鶴曾在鎮溪所(今吉首老城區)、司馬溪、三岔坪辦學。乾州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設廳,廳同治王瑋經清政府批准,設義學。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鎮溪書院」。
  • 從化仙娘溪村幸福書屋落成 教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教育+文化 書屋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從化仙娘溪村幸福書屋的落成源於嶺南教育基金會打造的鄉村振興品牌項目——嶺南幸福書屋項目。該項目通過「一村一書屋,一鄉一傳承」的模式,以書屋為載體,立足家鄉,打造具有本地鄉土元素的閱讀空間,並結合鄉村特色資源,開展口述史、社區學堂、自然導賞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動,同時加強城鄉互動,逐步建立起以書屋為平臺的社區營造體系,重新激活鄉村的文化生命力,助力鄉村振興。
  • 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合作新模式
    長城網訊(田桂雲 劉佔行)2020年1月9日上午,由保定市婦女聯合會、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保定市民政局、保定市總工會、保定市農業局、保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保定市科學技術局、保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保定市鏗鏘玫瑰創業聯合會、保定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辦的校、企、會、村四方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及大學生創業公益項目本真農業啟動儀式
  • 助力鄉村振興從種好「三朵花」開始 浙傳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喬丹 實習編輯 周沈君)「打造『墅上花開』藝術村,可以從種好『三朵花』入手:一是種好『實體花』,當地可大面積種植萱草花,該花象徵母愛,打造成金色浪漫的『墅上花開』;二是種好『文創花』,深入開展網紅農產品設計,徵集全國非遺傳人,引進塗鴉藝術等活動;三是種好『黨建花』,積極開展黨建特色村打造,在藝術村深植黨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 騰衝北海鄉:用活優質的旅遊文化「基因」助力鄉村振興
    騰衝北海鄉:用活優質的旅遊文化「基因」助力鄉村振興 2019-10-10 18: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江西省人民政府 鄉村振興戰略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衷心感謝茶灘村名譽村主任吳世誠為茶灘村鄉村振興捐贈愛心款200萬元,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有了根基,他的這份反哺桑梓的情懷和助力鄉村的赤子之心更像一盞明燈,照亮這方熱土。」
  • 繁榮民間文化藝術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淮陰師範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校學生實地調研及學術研究能力,8月29日,淮陰師範學院「民間藝術融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學生實踐團隊前往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碼頭社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原標題:「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是農村社會的粘黏劑,保護與發展民俗文化以及本土人文歷史是鄉村文化振興、村民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是發展鄉村文化與旅遊融合,打造和諧幸福鄉村環境的重要一環。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既要重視物質文明建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讓鄉村振興戰略能落得了地、能生得了根、能接得了果。青陽縣新河鎮十裡崗村於2007年11月由原黃檀村、光榮村、萬春村撤併組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