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的世界裡,有很多奇妙的中藥,比如黃芪被譽為「補藥之長」,桂枝被譽為「經方第一藥」,芍藥被譽為「花中宰相」,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中藥,往往也能形成奇妙的配對,從而發揮著良好的養生作用,比如黃芪與桂枝、白芍的「藥對」組合。
如果只是看桂枝與芍藥的組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來自於醫聖張仲景的「群方之組」的桂枝湯。辛散解表的桂枝再加以酸斂養陰的芍藥,營衛同治,散中寓收,構成酸甘化陰之經典配伍。那若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混搭上一味黃芪,又能在治病與養生中擦出怎樣的火花呢?當然,這一搭配醫聖張仲景也早就替我們嘗試了,而且還有一個十分經典的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不僅在臨床使用中總能大顯身手,近年來養生界中也是大名鼎鼎,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等豐富的功效,再加之現代發掘的降低血壓、保肝等藥理作用,讓它逐漸成為了養生領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當然,想要將一味藥物用作平日的食療,其氣味自然不能差,而黃芪顯然也具備著這樣的優點,即使是用於泡水喝也不會使人抗拒。那麼,黃芪再加上桂枝、芍藥這兩種中藥一起泡水喝,具體能夠發揮哪些功效,或是能夠治療什麼疾病呢?主要有以下三種,一起來看看吧!
1.血痺
何為痺,《黃帝內經》有云: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所以不管是風寒還是溼邪,它的基礎病機都是痺阻不通。而血痺,顧名思義,便是血分出現的痺證。中醫認為血痺的病機為營衛不合、氣血虛弱,再不慎感受外邪,從而閉阻血脈而發為痺。它的具體表現主要是肢體特別是四肢末端出現疼痛,受涼後疼痛加劇,畏寒,指端皮膚青紫或是蒼白。
而對於血痺的調養方藥,自然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為最佳,作為主藥的黃芪、桂枝及芍藥在其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桂枝和芍藥調和營衛、和解表裡,且桂枝表散風寒而溫經通痺。黃芪則益氣補虛,溫補而通經去痺,如此,血痺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