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以來,中醫大家數不勝數,不同的學術思想更是百花齊放,但醫聖張仲景及其著作《傷寒雜病論》卻是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一是開創了六經辨證而成為了早期辨證論治的代表,至今仍是傷寒學者臨證辨證的重要方法;二便是創立一百餘首經方,如今其大部分更是臨床常用方劑。
當然,若是從中仔細挖掘,張仲景具體遣方用藥的經驗也是可見一斑。旋覆代赭湯是醫聖張仲景創立的經方之一,而方中有旋覆花、代赭石、生薑、人參、半夏、甘草和大棗等中藥,而在方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兩味中藥便是旋覆花和代赭石,它們一花一石,卻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搭配。
旋覆花和代赭石兩味中藥,一花一石,二者看似毫不相連,但功效卻有相同之處,臨床配伍更是常常相須為用。旋覆花取自於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是歐亞旋覆花的乾燥花序,通常在夏秋季節採摘,它作為醫聖張仲景也「喜愛」的中藥,自然有其特別之處,尤其對於氣逆所致噁心嘔逆、咳嗽氣喘等症有良效。
通常而言,以花入藥的中藥,它的質地輕靈,所以善升而上行。但奇妙的是,「諸花皆升,旋覆獨降」,旋覆花則性善沉降而下行,因此它具有降氣止嘔、消痰利水的功用。代赭石則為礦物藥,來自於赤鐵礦的礦石,而作為質重之礦石,其性自然也善下行,具有平肝降逆、涼血止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