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常用半夏配乾薑,只為減弱半夏的毒性?個中深意須細想

2020-12-19 金蘭健康

生薑,一個有的人愛、有的人恨的食物,既能豐富菜餚的味覺層次,又能偽裝成肉的樣子。

其實生薑還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醫聖張仲景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桂枝生薑枳實湯等等名方都偏愛生薑這味藥,即便能散風寒的神仙粥藥膳,也是由蔥白加生薑發揮主要功效的。不僅如此,生薑還能解半夏、天南星、魚蟹之毒,可謂效用非常。

中藥的炮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藥物的功效偏重,如生薑味辛微溫,偏於發散,常用於散寒發表;乾薑則辛溫,偏於溫中散寒;炮姜辛苦大熱,偏於溫經止血,發散之性已減,溫守之功獨猶,能引血藥入血分,溫經而止血;煨姜辛溫,與炮姜同,但力遜。

從動靜觀點看,生薑走而不守,炮姜守而不走,乾薑能走能守。在名方配伍中,生薑與乾薑的出現頻率相較於炮姜、煨姜要高,而生薑、乾薑經常會出現在有半夏的方中,什麼原因諸位能猜到嗎?

半夏常與生(幹)姜配伍的重要原因就是,半夏的毒性需要姜來抑制,為此形成了一對固定的搭檔。中藥配伍應用主要是「增效減毒」,我們常說的藥對多考慮增效,但其實還有「減毒藥對」,《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多種「相畏相殺」的藥對,如黃連解巴豆毒;防風殺附子毒;葛根殺野葛、巴豆、百藥毒;乾薑殺半夏、莨菪毒等。

《金匱要略》中含有半夏的方劑達30首,方中用姜就有23個方劑(其中用乾薑的8個方劑),可見張仲景用半夏也離不開佐姜制其毒。但如果認為張仲景以姜制半夏毒是二藥相伍的唯一原因,我想那是對醫聖的小看,箇中深意須細想。

相關焦點

  • 千古名方:半夏瀉心湯,聽老醫講其調理脾胃之妙!
    醫聖張仲景筆下的半夏瀉心湯,幾經滄桑,跨越千年,經典永存。尤其在調理脾胃方面,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半夏瀉心湯到底是如何調理脾胃的?且聽老醫剖析本方之妙! 《傷寒論》中對於痰飲之證,多用半夏以滌痰化飲,如心下支飲、心下痞、溢飲、頭眩,眩悸等證,多用半夏以滌痰化飲,取「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意。 心下痞證用半夏。張仲景對於心下痞證,多用半夏瀉心湯及類方加減治療,可知半夏為治療心下痞證之主藥。 散結消痞用半夏。
  • 失眠第一方中的半夏,卻蘊含著很多秘密!
    在治療失眠的眾多方子中,半夏秫米湯出現的最早,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了記載,被譽為中醫失眠第一方。這個方子僅僅兩味藥,但是這個方子的裡面所用到的半夏,卻蘊含著很多秘密。半夏是一種臨床中極其常用的中藥,早在《黃帝內經》中就使用過,更是被醫聖張仲景用得出神入化。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常用的八大作用
    半夏過量可引起中毒,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痺,故臨床上內服常用炮製品,外用生品適量。1.解毒作用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顯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寧對小鼠半數致死量的值升高,對乙醯膽鹼也有解毒作用。3.促細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細胞分裂作用亦有動物種屬專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裂。4.用於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溼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溼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夏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半夏能夠有效的輔助防治嘔吐和都非常有效果,同時對於輔助防治瘧疾也有效果,一般情況下只要取一些半夏兩錢,然後把半夏搗碎,然後把搗碎的拌一下粘在膠布上,等到瘧疾發作前3到4個小時貼在肚臍部分,將能夠有效地控制疾病發作,半夏對於輔助防治牙痛和雞眼也有作用,對於預防和減輕血吸蟲病也有作用,因此是夏季的時候非常適合我們用的了,好處極大哦。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附子乾薑,二者搭配,究竟有哪些用處?
    而說到它的經典搭檔,自然不得不提「附子無姜不溫」的乾薑了。附子與乾薑,歷來便是醫者常用的一對配伍藥物,早在醫聖張仲景手裡,這對中藥便挽救過許多人的生命。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附子乾薑,二者搭配,究竟有哪些用處?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附子的入藥部位比較特殊,是來自於毛莨科植物烏頭的子根。而其母根又是另外一味中藥——烏頭。
  • 法半夏的功效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材,那麼,法半夏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法半夏別名制半夏、製法夏、制地文、制地八豆,法半夏有燥溼化痰的功效,法半夏有治療咽喉乾燥、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的作用,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法半夏,孕婦慎服法半夏。
  • 【辨方證】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
    中醫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稱之為「梅核氣」,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咽神經官能症。認為此病病機為肝鬱氣滯,痰氣互結,阻於咽喉而發生,本病多見於女性,但《醫宗金鑑》認為:「此證男子亦有,不獨婦人也。」此病的發生與「水飲」密切相關,水飲上逆於咽即出現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之症候,因「水飲」為陰邪,故治療上當遵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大法。
  • 半夏功效與作用
    [br]7.3.促細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細胞分裂作用亦有動物種屬專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裂。【毒性】1.浸膏給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13.142g/kg。家兔灌服0.5g/只/日,連服40日,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增加;劑量加倍,多數兔有腹瀉,半數兔於20日內死亡。
  • 一個比半夏厚樸湯好用的梅核氣方
    (編輯/王超)李振華:我父親為母親求來的梅核氣方,已經近百年了作者/李振華李老:多年來,我學習中醫可以說從四個方面獲益。一、家傳醫術;二、認真自學;三、勤求古訓;四、博採眾長。我父親叫李景唐,他是我的啟蒙老師。我為什麼學醫,得從我父親說起,《洛寧縣誌》關於他的事跡多有記載。郭文:這稱得上是師帶徒嗎?
  • 張仲景所創的「辛開苦降法」,可調暢氣機,平衡升降
    張仲景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開創了辛開苦降法的先河,將寒熱苦辛的藥品,共用於溼熱,寒邪阻於中焦,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調,臟腑不和,肝膽疏洩不利,以致胃腸,肝胃,膽胃不和的痞證,小結胸,腹痛,狐惑等病證,其病機特點為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病位多以脾胃為主,《傷寒論》中體現辛開苦降的方劑很多,除了瀉心湯類之外,還有黃連湯,小陷胸湯,梔子乾薑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烏梅丸,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等,但尤以半夏瀉心湯為代表
  • 氣逆所致噁心嘔逆、咳嗽氣喘,醫聖張仲景:這兩味中藥不妨一用
    歷代以來,中醫大家數不勝數,不同的學術思想更是百花齊放,但醫聖張仲景及其著作《傷寒雜病論》卻是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一是開創了六經辨證而成為了早期辨證論治的代表,至今仍是傷寒學者臨證辨證的重要方法;二便是創立一百餘首經方,如今其大部分更是臨床常用方劑。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是半夏瀉心湯去了黃芩、黃連和大棗,人參減為1兩,加了8兩厚樸,改乾薑為生薑,用8兩,炙甘草用2兩。主症是腹脹滿,厚樸溫通、理氣,化水飲、除滯,以腹脹氣結為主者。根據藥症,以厚樸為君藥。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複習一下漢傳「經方的運用技巧」。
  • 孕婦治療咳嗽藥物 慎服半夏止咳糖漿
    半夏止咳糖漿屬疏風散寒類中成藥,中醫認為:半夏辛、溫,有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半夏對小鼠有明顯的抗早孕作用,能終止其妊娠。   孕婦由於懷孕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若出現咳嗽,咳的太用力容易尿失禁,甚至造成腹部受壓迫,導致流產或早產。因此對孕婦咳嗽要引起重視。
  • 醫聖張仲景的50個基礎方(滿滿乾貨,值得收藏)
    只有重視深入研究基礎方,才能為應用經方奠定紮實的辨治用方思維。只有從基礎方深入學習與理解,才能把握與應用基礎方。辨治疾病選用基礎方的最大優點是針對病變屬性而非局限於病變部位,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變部位具有廣泛性和不確定性時。常用的基礎方我進行了總結,在臨床實際中,如四逆散作為一個理氣解鬱基礎方,所有的氣鬱病人都可以首先考慮使用四逆散。
  • 張仲景用姜有法度——看仲景怎樣靈活用姜
    1、解表散邪:多取生薑辛散之力,而佐辛溫之品,以解散寒邪;或配大棗之甘,以行脾之津液而調和營衛。如桂枝湯中,生薑佐桂枝以解肌;越婢湯中,生薑佐麻黃以發越水氣;射幹麻黃湯中,生薑配細辛散寒行水以治咳而上氣;小紫胡湯中,生薑配大棗助少陽生發之氣以和解少陽;大柴胡湯中,生薑配半夏扶胃陽止嘔以表裡雙解。2、降逆止嘔:取生薑辛散,配降逆和胃藥物,以治嘔穢、胸痺、噫氣等證。
  • 燥溼化痰常用藥半夏,由於有一定毒副作用,使用時需注意!
    相信對於中藥有一定使用經驗或常常使用中藥的患者來說,半夏一定不會太陌生。半夏的用藥部位是來自於天南星科的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和我們常吃的芋頭和魔芋都屬於同一科。而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半夏都是一味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藥物,這要得益於它良好的燥溼化痰功效。
  • 中醫經典每天學一點保嗓秘方——半夏散及湯
    ,以張仲景的方劑為代表。經方是「醫方之祖」,後世中醫學家稱《傷寒雜病論》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讚譽張仲景為「醫聖」。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原文點睛]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三味,等分,分別搗篩,合治之。自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半夏與附子,是敵是友?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作者:毛進軍⊙編輯:杏林君筆者臨證辨治時,常常據證將半夏與附子同用,不僅療效較好,也從未出現過任何毒副作用,而這樣配伍,似乎違反了中藥所謂「十八反」中的「烏頭反半夏」之說,也有藥師質疑,須籤字才能調配。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綜合分析:辨證為外邪內飲,為小青龍湯方證。處方:麻黃(泡去上沫)10g,桂枝10g,五味子10g,半夏12g,細辛10g,乾薑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結果:12月21日來診述服藥3劑感身熱,吐痰爽快,喘減已能平臥睡覺,口水減少,說話清楚,仍小便頻,舌苔黃膩除,脈稍滑不數。前方加杏仁10g,同時間服六君子湯。服1月,咳喘緩解。
  • 抗癌中草藥 半夏
    核心提示:藥理實驗表明,掌葉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對動物實驗性腫瘤和Hela細胞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水溶部分得的胡蘆巴鹼,對小鼠肝癌(HCA)亦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類似物也有抑瘤作用。   半夏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的塊莖。性溫味辛。功能燥溼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