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一個有的人愛、有的人恨的食物,既能豐富菜餚的味覺層次,又能偽裝成肉的樣子。
其實生薑還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醫聖張仲景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桂枝生薑枳實湯等等名方都偏愛生薑這味藥,即便能散風寒的神仙粥藥膳,也是由蔥白加生薑發揮主要功效的。不僅如此,生薑還能解半夏、天南星、魚蟹之毒,可謂效用非常。
中藥的炮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藥物的功效偏重,如生薑味辛微溫,偏於發散,常用於散寒發表;乾薑則辛溫,偏於溫中散寒;炮姜辛苦大熱,偏於溫經止血,發散之性已減,溫守之功獨猶,能引血藥入血分,溫經而止血;煨姜辛溫,與炮姜同,但力遜。
從動靜觀點看,生薑走而不守,炮姜守而不走,乾薑能走能守。在名方配伍中,生薑與乾薑的出現頻率相較於炮姜、煨姜要高,而生薑、乾薑經常會出現在有半夏的方中,什麼原因諸位能猜到嗎?
半夏常與生(幹)姜配伍的重要原因就是,半夏的毒性需要姜來抑制,為此形成了一對固定的搭檔。中藥配伍應用主要是「增效減毒」,我們常說的藥對多考慮增效,但其實還有「減毒藥對」,《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多種「相畏相殺」的藥對,如黃連解巴豆毒;防風殺附子毒;葛根殺野葛、巴豆、百藥毒;乾薑殺半夏、莨菪毒等。
《金匱要略》中含有半夏的方劑達30首,方中用姜就有23個方劑(其中用乾薑的8個方劑),可見張仲景用半夏也離不開佐姜制其毒。但如果認為張仲景以姜制半夏毒是二藥相伍的唯一原因,我想那是對醫聖的小看,箇中深意須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