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打掃房間時,在女兒妙妙床上發現了一束布藝花。
再仔細看,原來這是之前我們共同做的手工花。只不過她把下面的花瓶拆了,兩束花合在了一起,用兩張A4白紙重新包紮成一束花了。她幹嗎這麼做,還把花用衣服蓋起來?
我拿著這束花走到妙妙跟前,問她:「寶貝,你看這是什麼?」
她正在畫畫,轉過頭看了看,笑起來,說:「這是我送給媽媽的花呀。」
「送給我的為什麼不給我,卻在你房間藏著呢?」
「媽媽你還記得嗎?我昨天說要給你一個驚喜的,後來你訓我,我就決定把驚喜禮物取消了。不過現在,我還是想送給你。」
哦,我想起來了,她是跟我說過。但當時我在廚房做飯,沒在意。而且我因為一個小事情確實說了她兩句。
「謝謝寶貝。可是,你怎麼突然想送花給我呢?」
「因為爸爸送給你那麼漂亮的一大束花,所以我也想做一束花送給你呀。」
女兒的話讓我很意外,又突然覺得好溫暖。我想起了之前的事。前段時間,我跟妙妙去她爸爸工作地小住。期間,妙爸給我送了一束花,妙妙喜歡的不得了。但後來她漸漸不開心了。到了晚上,她說:「媽媽,你看爸爸給你送花了,但我什麼都沒給你送。」看著她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我就安慰她:「寶貝,你還小,沒有賺錢,心裡愛媽媽就行啦,媽媽也很開心的。」沒想到她還記著這件事,終於自己動手做了束花給我。
在我們家,妙爸長期外地工作,一家三口團聚的時間並不多。即使在一起,他又忙著上班,也抽不出太多時間陪她,所以妙妙基本上是跟著我長大的,在情感上也更依賴我。平時,如果我跟妙妙爸爸有分歧,妙妙大多會站在我這一邊。但爸爸送花這件事大概讓妙妙看到了不一樣的爸爸,也激發了她對媽媽表達愛意的行動。
妙妙慢慢長大, 我也愈發感到帶孩子確實是件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事。當今,養孩子已經不僅僅是吃飽穿暖、放養長大,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慢慢長大過程中品性習慣的培養,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如何習得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心態和方法。這些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除了來源於學校教育、社會環境,更離不開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身體力行的薰陶。
父母乃至家人的言行舉止、身體力行,比一味的口頭說教更直觀更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父母互愛,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愛,如何表達愛。
育兒之路並非坦途,但既然我們帶孩子來到了人間,那就盡己所能愛他、助他,不求大富大貴,但願孩子的未來三餐四季溫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