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典禮偏逢一束花,
詈辭惡語眾人譁。
為師之道須修德,
終歲安怡到小家。
一束花和背負一生的處分相比,代價巨大,教訓太深刻!
山西朔州一小學教師在畢業典禮上,因學生給班主仼送花而沒有給自己送,心理失衡,當眾辱罵學生,全然沒有了師德尊嚴,確實與潑婦無二。
視頻和新聞一經網絡傳播,頓時刷爆屏幕。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為平息事態,火速處理:涉事教師工資降級,吊銷教師資格證,調離教育系統;涉事學校校長被免職;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領導被問責。
以前網絡上也出現過不少教師和學生產生糾紛的報導,其結局基本類似,熱熱鬧鬧兩三天,以教師等受到處分而復歸平靜。唯一逆轉襲的是今天看到的一則報導:轟動全國的五蓮二中楊守梅老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辭退」事件終於迎來了大逆轉。
該事件的起因是楊老師管教了兩個逃課的頑劣的學生。楊老師僅僅是用課本敲打了幾下,在學生和家長的口中,就變成了駭人聽聞的「體罰」。然後學校第一時間給予楊老師停職、賠禮道歉、取消評優資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但是家長並不肯善罷甘休,繼續向教育局施壓。為了息事寧人,教育局在事發兩個多月後,對已經停職處分的楊守梅老師又追加了扣發一年獎勵性績效工資、不再續籤聘用合同、納入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等處罰。曾經的先進教師、優秀班主任、深受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一夜之間成了沒師德、沒信譽的壞老師。事件一經媒體報導,全國譁然。《人民日報》客戶端為此發表文章《善待基層教師,別動輒『追加處理』》,其中有幾句話振聾發聵:如把正當懲戒扣上「體罰」的帽子,這樣會誘導教師不敢管、不想管學生,最終形成多輸局面。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五蓮縣人民政府發出通報,表示五蓮縣教體局已經撤銷對楊老師種種不公平的「追加處理」。
教師這個行業近幾年已處於風口浪尖,說是高危行業也不為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置於眾多家長和媒體的監督之下。所以現在很多教師在處理學生時,是慎之又慎,不敢越雷池半步,因為他們知道,稍有差錯就會從峰頂跌入海底,甚至被打回原形。至於班裡出現的口紅姐、說話妹、戀愛哥、睡覺弟全當是睜眼瞎——沒看到!像這樣因為一束花而敢於撞槍口的人,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吧。
古語言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傳統觀念大多數家長還是認可的。試想,家長也只是把孩子生養出來,供他們吃穿,而教師呢?傳授給孩子知識,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孩子在校的時間甚至都比在家的時間長。從養和教的角度說,家長和教師角色是一樣的,但又有幾個家長因打罵孩子而上了熱搜、刷爆了網絡呢?一句話,在有些家長眼中,教師是外人而不是家人,他是管我孩子的人!管就要有代價!
一位校長看到女兒因為被老師批評而哭泣,對她說了這樣一番話:孩子,你見過磨刀嗎?被磨刀石狠狠磨礪的刀,一定很疼,可它沒有哭。因為它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自己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媽媽剛剛跟老師通電話了,她說今天的批評就相當於一次磨刀,就是讓你接受反覆的磨礪。因為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所以才會更加嚴格。
教育路上,最心疼孩子,又最希望孩子好的,是父母,也是老師。父母與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人,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者。作為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肩並肩,心連心,又能相信誰呢?
最後給爆料者們說,多傳遞些正能量,這樣的爆料只會加劇矛盾,撕裂人群,教師受到處分是他(她)咎由自取,可對送花的小女孩呢?她難道不會有心理陰影?爆料者心可安嗎?
教學如同開車,前進路上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作為駕駛員的教師要謹慎駕駛,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唯有此才能安全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