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書育人,教書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師德建設關乎孩子的精神滋養和身心健康。師德欠缺者,談何育人?
一滴水能照得見太陽,一束花亦可映襯出人性。
日前,一位小學老師,就因為一束花毀掉了自己的人生——7月17日,在山西朔州某小學畢業典禮上,一位姓王的代課老師因不滿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勃然大怒,不僅當眾把花束砸爛,還懲罰全班級學生站立,辱罵送花的同學,且多次向該同學吐口水。
有關此事的視頻迅即傳遍網絡,當地區委、區政府對此事的處理也很及時:撤銷涉事老師教師資格、降低崗位等級、調離教育系統;涉事學校校長和三名副校長同時被免職。
應該看到,此次事件看起來是一個較為極端的個案,但近年來,類似教師失德事件,諸如教師體罰學生、言語不文明、行為粗鄙、從事有償補課、向家長索要財物等時有所聞。類似事件每次發生,都會引起較大的社會關注。蓋因教育無小事,牽動千家萬戶。教師向來被視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一言一行都事關孩子的健康成長。試想,如果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都不能放心,那孩子和家長又該如何看待我們這個世界?
一束花事小,但它反映出的師德缺失問題及其可能造成的一系列社會影響,不容漠視。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人民教師的職業素養是過硬的、讓人放心的,但師德問題不容試錯,即使小概率事件也可能造成大影響。因此,當前急需採取切實措施,提高中小學整體師資水平,防止教師隊伍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爭取從源頭上杜絕潑婦式女教師的出現。除此之外,學校也要強化日常管理,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立足於防微杜漸,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一罰了之。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對於教師來說,師德的重要性,甚於傳授知識。所謂教書育人,教書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師德建設關乎孩子的精神滋養和身心健康。師德欠缺者,談何育人?
正因師德師風如此重要,且現實中公眾對個別教師、個別學校師德師風問題有抱怨和不滿,教育部早在2013年就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去年年底又聯合六部門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
師德建設需要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也需要社會各方合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但更重要的,還是需從每個學校做起、從每個教師做起,落到實處,化為日常的點點滴滴。
正如教育家顧明遠教授所言,「師德的最高境界不在那些上綱上線的條條框框裡,也不在那些歌功頌德的豪言壯語中。它就存在於我們對職業的樸素態度上,閃耀在我們平日裡樸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
師德建設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蘊於每位教師每次教學的日常。一句話,為人師表者,當慎之又慎。